锡柴:长风驾高浪自主赢天下

2011-3-27 14:19: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冯雅明
    五年以来,锡柴主营收入总额达到422亿元,年均增长28.5%;实现利税总额31亿元,年均增长44%;企业净资产从9亿元提升到22.7亿元,年均增长26%……而这一组组数据见证的,正是锡柴的辉煌与荣耀。
    发 展 之 路
    五年来,锡柴围绕“建成一汽自主品牌发动机的主要生产基地、建成国内重型发动机的主要制造基地、建成中国自主品牌柴油机的主要出口基地”的价值定位,步步为营,稳扎稳打。面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考验,锡柴人率先实现弯道超越。面对2009年以来全国汽车销售的爆炸式增长,锡柴增长速度位居行业第一。
    五年内,柴油机销量从2006年的13万台到2010年的43.5万台,年均增长33%,总量达139万台。改装车销量从2006年的5000辆到2010年的13000辆,年均增长27%,总量达37000辆。2010年7月12日,重型柴油机新基地隆重奠基,而加上CA6DL柴油机7.5万台、CA6DM柴油机1.5万台等技术改造项目的顺利完成,锡柴在重型柴油机产销量上,达到了20万台的产能规模,总体能力达到了60万台。
    创 新 之 路
    五年来,围绕打造“民族品牌,高端动力”的核心价值,锡柴人坚持自主创新引领市场,全力打造完善W、X、K、F、L、M、N七大产品平台,产品排量从2升到13升,功率覆盖40~500马力,成为国内同行业中排量跨越最大、功率覆盖最宽的“动力超市”。奥威重型发动机体系百炼成钢,7升、8升、9升、11升、13升,全级别排量覆盖,超越用户需求,满足用户期待。
    五年来,我国功率最大的天然气发动机的成功点火、SCR和EGR双技术路线在国内首先确立、内置EGR技术在行业内率先运用、第一台两级增压机成功研制、独到的GPS、VCU技术圆满开发运用……一个个技术创新项目如点点星火,标定出了锡柴矢志干自主、不断求创新的一条星光大道。
    品 质 之 路
    五年来,锡柴将质量提升到生命高度来兑现,来严控,建立了从源头到制造、从检验到出厂的完整质量控制链,为打造精品柴油机提供了坚实的质量保证。锡柴先后通过了ISO9001、ISO10012、ISO/TS16949和国军标的体系认证。2006年,锡柴获得中国机械行业质量管理奖。2009年,锡柴成为无锡市首届市长质量奖惟一获奖单位。
    锡柴质保系统深入参与开发研制、试验、生产、推广到售后跟踪调查全过程。在CA6DM柴油机开发过程中,对关键采购件100%检验并进行质量承诺,关键装配工序实施100%检验(检查);CA6DM柴油机前1000台套的发动机零部件100%强制性、全尺寸检验;100%做好建立用户档案;100%做好信息反馈……上述近乎苛刻的质量保证措施,有效确保了CA6DM柴油机的高品质。
    市 场 之 路
    五年来,锡柴机销量以年均33%的增速持续上扬。取得如此高歌猛进的成绩,与锡柴全力打造“大营销体”,持续不断对营销系统进行科学调优密不可分。2006年、2007年分别组建客车市场部和海外市场部,与一汽市场部、社会市场部一起,构成锡柴高效有序的营销架构体系。2010年初,锡柴精简改革驻外营销机构,41个驻外机构归并为31个,营销经理压减掉四分之一。
    五年来,锡柴在结构调优的同时,始终坚守“体贴,周到”的服务理念,把服务调优做实。截至目前,锡柴已在全国设立服务站1800余家,服务半径小于50公里,覆盖全国除港澳台以外所有的省市自治区,确保一般省份8小时,边远省份24小时服务到位,锡柴用户满意度五年来持续上升。
    管 理 之 路
    五年来,锡柴秉承“向管理要效益”的理念,突出机构职能调整、流程优化改进、自主管理推进、信息化建设,不断探索管理创新,优化管理体系,推进数字化管理升级,逐步提升管理水平,有力保障了“十一五”期间企业的高速稳定发展。
    五年来,锡柴坚持体制调优流程改进同步推进,优化职能部门分工,形成“一室八部一公司”的扁平化组织结构;建立一体化管理文件体系,为各项业务处理提供流程指导与制度约束……通过五年持续深入改革,锡柴形成了一套职能清晰、责权明确、监督有力、运作高效的现代化企业管理体系。2006年,锡柴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评为“现代化管理企业”,并于2009年顺利通过复评。
    和 谐 之 路
    五年来,锡柴以人为本,建立人才成长驱动机制,建设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构筑和谐人企环境,凝聚人心、大干自主,有力促进了“十一五”辉煌成就的实现。
    而完美收官“十一五”后,“十二五”期间,锡柴将强力推进科技驱动、市场领航、品质领先、资源保障、人才兴企“五大战略”,着力强化品牌、体系、文化、惠民“四项建设”,以塘南、惠山、新区、马山四大基地的高质量、高水准完成,突破产能制约的瓶颈,走好规模发展之路;以进一步理顺产品平台,优先发展重点平台,突破产品平台的瓶颈,走实自主创新之路。2015年,柴油机年销量确保65万台,力争70万台;销售收入确保180亿元,力争200亿元;改装汽车15000辆。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