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震动”东莞日企产业链

2011-3-21 15:0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这几天客流明显减少。”石龙镇一家日本料理店老板发现,11日以后,来店里消费的日本客人神情平添了几分忧虑。 
  日企高度聚集的石龙镇,21家日资企业总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多数企业与日本总部保持密切往来,不少日常生产重要料件需要从日本进口。 
  大地震发生后,与日企高管的“淡定”相比,东莞市和石龙镇政府的快速反应显得更加急切,他们第一时间分头走访,了解在莞日资企业是否受牵连。 
  震后一周,东莞400多家日企普遍反映受影响尚不大。然而由于交通、通讯、电力中段导致日本本土企业运营受阻,企业界第一波“共震”很可能于一两个月内传导至在莞日资企业。 
  对于东京股市大跌、日本未来经济走势,东莞经济很可能引发或大或小的连锁反应,在莞日资企业与政府部门是否已做好心理准备? 
  东莞时报记者连续一周走访政府、日资企业、日式餐饮等,感受地震余波下的东莞涉日百态。 
  地震搅局饮食业 
  3月18日晚7时,屋外细雨弥漫,日式小灯笼在轻风中摇曳。屋内墙上的液晶电视不断地播放着日本NHK新闻,几位客人稀稀疏疏地散坐着。徐红独自坐在吧台,冷清的生意,让她显得有点意兴阑珊。以往这个时候,屋里已经宾客满座了。 
  这是石龙兴龙路的一家日本料理店,徐红是这家店的店主。以这家店为中心,方圆200米范围内,有着近十家这样的日本料理店和日式卡拉OK。而在石龙全镇,打着日本料理招牌的店铺一共有近30家,其中像徐红一样主要做日本人生意的,有七八家。 
  这些店的生意,最近也很不景气,从3·11日本大地震开始。 
  徐红说,她的顾客九成都是日本人。这几天,她能察觉到日本顾客的情绪明显不如以前,神情中平添了几分忧虑,有时候还听到有客人端着酒杯叹气:“这酒喝得没味道。”隔壁日式卡拉OK店的老板则感觉更明显,地震后,客流骤减,“因为地震的关系,日本人都不太有心情出来玩。” 
  石龙有21家日企,几百名日籍员工,他们都集中居住在石龙粤龙实业公司投资兴建的外商活动中心。粤龙实业公司1986年成立,是石龙镇的集体企业,1987年引进了世界500强企业日本京瓷株式会社在石龙投资设立粤龙光学制品厂,此后又先后引进京瓷美达、日本电产三协、东京光学等十余家日资企业。 
  与其他日本料理不一样的是,徐红做的是“原料来自日本的料理”,而不是“日本做法的料理”。因此与客流减少相伴而来的,还有食材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以及此间民众由于地震引发污染对日本进口食品质量的担忧。 
  东莞时报记者调查获悉,受日本地震影响,从日本进口的食材价格出现了程度不一的上涨,未来预期持续看涨;与此同时,还出现了缺货甚至断货的现象。但东莞的多数日本料理店食材来源广泛,需要从日本进口只是一小部分,而且还可以找到替代品。 
  “东莞更多的是日式中华料理,也就是日本做法的料理,菜系来自日本、并非原料来自日本。像这样的料理食材,在很多超市就能买到,因此不会受大地震影响。”石龙一家日本料理店的店主陈生说,也正因为食材不来源于日本,因此也不用担心食品会受到污染。 
  在19日下午举行的记者会上,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宣布福岛县的牛奶和茨城县的菠菜已经被超标准的核辐射量污染。这是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以来,日本政府首次承认农产品受到了污染。 
  而即使是号称做正宗日本料理的店家,也表示如果食材货源供给紧张继续、价格持续上涨,也将转为做日式中华料理。 
  除了饮食行业之外,记者走访城区多家超市获悉,从日本进口的日用品如奶粉、饮料等供应趋紧。 
  “不幸中的万幸” 
  快8点时了,徐红店里又来了五六位顾客。她在忙碌中听到汽笛声从电视方向里传来,她以为电视坏了,走过去,发现电视里正在播放世界各国为遇难日本人默哀的画面。她这才意识到,今天是日本地震遇难者的头七。 
  东莞石龙京瓷光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瓷光学)董事总经理中村由春当天是在办公室度过的,默哀仪式开始时,他面向日本国方向参与了默哀。 
  中村由春告诉东莞时报记者,地震发生时他正在香港出差。地震后一个多小时,他接到日本总部电话,得知地震的消息。“由于信息不是很多,只是得知东北部发生了大地震,我家乡所在地的西部震度只有三级,我想最多就是晃了一下,不会有大碍。”他没有给家里打电话,只是指示京瓷光学公司家在东北部的员工及时确认家人的安全。 
  地震发生两个小时后,中村由春先后接到东莞市政府和石龙镇政府的慰问电话。第二天早上,公司再次收到石龙镇政府发来的慰问函。此时,地震对公司可能造成的影响仍然不明。 
  随着时间流逝,更多的消息开始传来,中村由春用“不幸中的万幸”形容其中两个消息。 
  京瓷集团主力工厂因为位于日本西部,只有部分建筑物少许受损,3月16日开始全部恢复生产;未收到员工本人和家属伤亡的报告和反馈。“地震带来的伤亡使人感到很悲怆,但这只是一时性的,这之后才是最重要的,要为灾后振兴全力去做,怎样克服困难才是最重要的。” 
  京瓷光学主要从事玻璃镜头研磨、镀膜,塑胶镜头成型,球面研磨等工艺,原材料需要从日本进口。经评估,由于具有物料储备,3、4月份的生产不会受到影响,但5月份之后的影响目前尚无法明确。 
  京瓷光学是京瓷集团的下属公司,京瓷集团总部位于日本东京,由着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创立于1959年。进入八十年代,京瓷集团开始在海外布局,将生产工厂陆续外移,中国是其继欧美之后京瓷集团重要的海外市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京瓷集团陆续在石龙投资设厂,京瓷光学、京瓷美达已是其在中国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 
  受挫的产业链 
  日本企业长期形成的传统,是将产业链中核心的部件放在本国生产,生产线放在海外,地震导致的部件停产、物流中断,即使是日企跨国公司内部的链条也会出现问题。 
  “单就京瓷光学公司来说,很多原材料需要从日本进口,目前仍有储备,3、4月生产没有影响,5月份之后的情况暂时说不明确。”中村由春表示,如果5月份后原材料进口受阻,可能考虑实行代替品采购。 
  不过,如果选用替代品,整机就要面临电路主板、外壳、机构件进行更改的现实,这种更改通常需要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对于企业来说,是等待还是更改,将很难下决心。 
  京瓷美达办公设备(东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瓷美达)是京瓷集团在石龙的另一家企业,主要生产复印机、打印机及相关附属产品。在一份发往东莞海关的报告中,该公司称,由于受日本大地震影响,从日本进口的物料普遍延误(预期更为恶劣);许多公司库存物料、半成品无法配套生产,已造成仓库空间基本“爆满”,给生产带来阻碍。因此急需在厂外增设仓库,用于存放为开展数码复印机、打印机及部件加工贸易的进口料件及出口成品。 
  “企业遇到的问题主要就是物料供应问题,有的因为是日本当地企业停产,有的是受制于物流环节,有些原材料不能运出。” 石龙外资服务管理局副局长余瑞球向东莞时报表示。 
  据介绍,石龙有21家日企,日企对石龙经济贡献度非常庞大--2010年仅排名靠前的6家日企就占石龙工业总产值的75.72%。
  虎门镇外经办副主任谭利明在接受媒体时则表示,虎门一共有23家日资企业,地震基本上都影响到了这些企业,要么是在日本的总公司受影响,要么供应商、客户受影响,要么停电,要么物流不畅。 
  全球化时代,日企早已渗透到了全球经济的主动脉,地震对日企内部产业链条带来冲击的同时,也通过全球产业分工,将影响带到与日企相关的各个行业和角落。 
  “从中日在全球制造业分工中的角色来看,日本居于产业链的中上游,提供的是高端核心部件,中国处于产业链下游,靠组装赚取加工费。所以如果地震造成中上游缺货,对处于产业链下游的中国企业会造成很大影响。” 东莞市电子行业协会一工作人员这样表示。 
  据了解,东莞就有不少台企是为日企做代工,那么这次是否受到了地震的波及?东莞台协秘书长温智谋在接受东莞时报采访时表示,目前并没有相关台企反映因地震影响生产的问题,预计以后也不会有企业反映类似的问题,因为生产经营等问题涉及企业内部商业机密。有些为日做代工的台企就算地震受影响,应该也不会对外公开,而且在企业内部经营的问题上,台协也难以起到帮扶的作用。 
  而在社科院日本经济学会理事白益民看来,由于供货问题引发的产业链断裂,对中国企业的影响不容小觑。因为早在5年前的2006年,日本在华就有1万家企业,创造的生产总值达3200亿美元,到2010年,更是达到了5000亿美元,已经占到了中国GDP的十分之一,此后,日本在华投资虽未明显增加,但由此延伸、辐射的多个产业链的价值也将是一个庞大数字。 
  对此,作为外向型经济的东莞,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在3月16日召开的全市经信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刘志庚就明确指出,东莞作为全球产业分工中重要的一环,不能低估这次日本灾难的负面影响,全市都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切实提高在复杂环境中的应对能力。 
  未来不确定性大 
  事实上,东莞对此次日本大地震的应急反应堪用快速形容。 
  地震发生后第二天,东莞外经贸局、东莞海关、东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联合成立应急小组,在全市7个通关口岸派驻专门工作人员,现场解决日资企业有关问题,确保日资企业进出口顺畅。对此,受访的多家日资企业表示赞赏。 
  应对外资领域突发公共性事件,东莞有一套自己的应急预案。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事件等被列入“突发公共事件”行列。此次日本大地震,东莞便是按照突发事件处置程序,迅速成立了联合应急小组。 
  而日资产值占比重较大的石龙,也为日企提供了诸多服务。地震发生第二天,虽然是周末,石龙镇政府还是草拟了一份慰问函,送达石龙21家日资企业。 
  月14日,地震发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石龙镇外经贸局分成两个工作小组,分批走访慰问石龙日资企业,并承诺:由于地震受到的任何困难,都可以及时提出,政府将会尽全力帮助解决。 
  对于京瓷美达提出的建立“场外增设仓库”的申请,按照正常程序,仅海关审批就要20个工作日。石龙方面接到企业求助后,第一时间向市外经贸局做了汇报,并很快提上了联合应急小组的办事日程,目前正在加速办理中。 
  但在更多的情况下,由于日本核危机的存在,以及停电、物流受阻等影响,在莞日资企业提及的更多是不确定性。 
  南城新科电磁厂是日本TDK在海外的全资子公司。该厂厂长梁永乐接受东莞时报采访时表示,约有百分之三四十的关键原材料需要从日本进口,地震最直接的影响是供应链,目前的存货只能用一个月左右。 
  但梁永乐现在还不能确定对供应链的影响有多大,因为地震对日本物流的影响还在评估当中,对供应商的影响也还在评估。 
  “各个镇街对日资企业受地震影响的调研已基本完成,市外经贸局正在做最后汇总,但是否对外公开还不确定。”市外经贸局相关负责人17日向记者表示,从掌握的情况看,这次大地震对需要从日本进口原材料的企业有影响,但由于日本通讯不畅以及不少企业建有物料储备等原因,影响的度有多大还要过段时间才会显现。 
  据了解,东莞目前共有日资企业共400多家,大多是核心技术和零配件生产集中于日本本土的代加工企业,其中半数以上为电子行业。 
  震后余波 
  根据瑞士信贷的初步估算,日本灾后重建所需费用或高达1800亿美元,相当于该国每年经济产出的3%。 
  这要比1995年造成6000多人死亡的阪神大地震重建费用高出近50%。而路透社则援引一些长期成本运作公司的极端预测称,未来数年内,日本花费在震后重建上的经费可能将高达1万亿美元。 
  “我们主要以高精密产业为主,而重建的重头是基础设施建设,这跟钢材、水泥等关系才更密切。”在被问及会否寻求在日本灾后重建中发挥作用时,中村由春这样表示,“当然我们的产品也会用得上,但那远不是主要的。” 
  中村由春表示,虽然不清楚其他企业的集体情况,但他知道东莞日企是以电子、机电、高精密产业为主,“因此可能作用不大。” 
  据相关人士分析,从中国企业的机会看,震后的重建的确会给我们的制造业和资源出口提供契机,比如建筑材料和粗钢等,但这种机会不值得称道。因为这主要依赖的是耗资源、大污染行业,最终中国还是要走调结构的创新之路。 
  与资源出口相比,更令人关注的是,地震造成的停产和物流中断,是否会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影响到日本海外工厂生产的影响。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未来一段时间,日企可能面临竞争对手发起的争夺市场份额之战。有资料显示,许多日本大型企业新增利润的80%来自海外市场,其冲击不可小视。 
  而在赛迪顾问分析师刘元看来,索尼、松下等日本着名家电企业面临突发事件导致停产,可能改变家电业的竞争格局。他认为,在这个时机对于国内品牌来说可谓是利好,本身家电业主要是靠价格取胜,如果日本品牌价格继续上升的话,会给国内品牌重新搭建市场的机会。同时,日本企业面临很多困难,国内企业可以寻求机会与日本企业合作,以拿到核心技术,彻底摆脱以前低成本加工的模式。(本文来源:东莞时报)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