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交通物流发展局力推三峡物流发展
2011-3-20 0:2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 湖北物流高校采访团 蒋英耀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以及湖北“两圈一带”发展战略的实施,宜昌作为长江经济带和中西结合部的重要物流节点城市,正在加快三峡现代物流中心建设。这将促进宜昌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建设步伐,拉动鄂西渝东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9月27日湖北省交通厅物流发展局正式挂牌以来,全局上下以职能转型谋发展,站在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和湖北“两圈一带”战略的高度,推进税费改革和现代交通物流业发展。湖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于2010年7月1日正式批复,撤销全省各市、州公路规费征收稽查机构,组建交通物流发展机构。全省各级物流发展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定位,对推进传统运输业向现代交通物流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宜昌市交通物流发展局于2010年8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局领导一班人以强信心、打基础、转职能、谋发展为主题,以建设宜昌三峡现代物流中心为重点,扎实工作。崛起中的“宜昌三峡现代物流中心”已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一颗明珠。
强信心提高现代物流队伍素质
现代物流业是21世纪的“黄金产业”,已成为我国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宜昌市物流发展局挂牌后抢抓改革机遇,迅速组建工作机构,全面推进县(市、区)交通物流发展机构的设立和物流发展工作。
一是保障职工队伍稳定。针对部分职工的思想不稳定,情绪波动大,对未来充满担忧与困惑的状况,宜昌市局充分发挥党组织、党员在维护稳定中的带头作用,积极做好职工思想疏导工作。党委成员实行分片包干办法,深入基层,引导职工正确认识改革,积极应对改革,主动服从改革。并把握改革动向,及时把机构设置、人员安置等情况告之职工。通过一系列工作措施,职工的恐慌情绪逐渐消除,对改革的信心不断增强。
二是加强财务和国有资产管理。2010年,交通物流发展系统财务管理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财务收支全部为财政转移支付管理。局财务管理已与市财政部门预算体制接轨,所有支出严格按照预算执行,清欠的规费收入专款已足额上解省局。对原征稽所的所有固定资产进行了重新盘点、清理、登记,完善了固定资产明细账,加强了国有资产的管理。
三是提升职工队伍综合素质。交通物流发展工作对于征稽部门而言是一项全新的任务,必须更新知识,加强学习。在改革过渡期间,不等待、不懈怠,主动抓好现代物流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局党委通过举办短期培训班、远程视频教育、业余自学、外出考察等多种形式,对职工加强物流业务培训。全市物流系统参与省物流局培训、交通部物流协会远程培训、市局举办的培训班,培训人数达到380多人次。购买物流专业书籍,发放给职工学习。市局分2批选派29名业务骨干,脱产到中南财经大学系统学习物流管理知识;全部参训人员在武汉参加了中国物流职业经理人资格考试。参训人员在学习期间撰写的调研论文,有3篇在《湖北道路运输杂志》期刊上发表。通过系列的学习、教育培训,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应对物流发展新任务的能力。
打基础全面推动现代物流发展
2010年初,宜昌市物流发展局在机构还未正式挂牌成立的情况下,打破原有工作格局,将原机关及城区所职工集中调用,组成了物流规划编制、物流市场调研、内部管理三个工作专班,提早进入物流发展工作。
一是抓规划,描绘宜昌交通物流发展蓝图。宜昌市是长江经济带中西结合部重要节点城市,具有独特的物流资源条件。市局在基础薄弱、资料缺乏、情况不熟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开展了宜昌交通物流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规划了17个货运站场(物流园区)建设项目,并提出了以伍家岗“三峡物流园”为重点的7个确保项目。在规范物流市场秩序方面,按照建设规范有序、和谐诚信的交通物流市场要求,提出了加强部门配合,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推进交通物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等发展目标。在推进交通物流信息化、科技化、标准化方面,按照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趋势,提出了建设宜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物流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推广现代物流技术和标准应用等发展目标。在加快发展农村物流方面,按照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要求,提出了建设农村综合交通服务站等发展目标。在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按照企业和市场发展需求等情况,重点确定了宏观经济管理、物流法律法规、物流信息管理、物流统计分析、计算机应用、物流规划、物流管理、物流投融资等8类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计划,提出了培养率达到60%、引进人才率达到15%的目标。
二是抓调研,全面了解宜昌物流业发展状况。按照湖北省物流局的部署,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调研活动,初步掌握了宜昌市物流业现状。目前,全市登记注册的物流企业959家。其中,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的56家。运输型物流企业465家,仓储型物流企业175家,其他物流企业319家。具有4A级资质的企业2家。全市物流从业人员4万余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20%,低于全国24.33%的平均水平;具有物流师职称的96人,无高级物流师。2009年,全市公路、水路完成货运量8900万吨,是2005年的1.76倍;完成货物周转量142.18亿吨公里,是2005年的2.05倍。
据调查,全市物流业发展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货运站场(物流园区)建设滞后;物流信息系统不健全;物流业科技化程度低;物流企业的功能、装备及管理滞后,服务水平低,经济效益差;第三方物流发展严重滞后,现代物流企业少;物流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滞后,企业失信的现象较为严重。
三是抓制度建设,健全和完善制度体系。市局根据交通物流发展工作新职能,组织力量对单位燃油税改革前的制度进行了清理,修订和新增制度26章,5.4万多字。涵盖了党务、政务、廉政建设、财务管理、后勤保障等各方面的内容,形成了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机制,为新的物流发展机构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是抓重点,全面开创物流工作新局面。一年多来,宜昌市物流局抓了八项重点工作:抓稳定,努力维护队伍的团结与和谐;抓学习,积极迎战交通物流新使命;抓机构,市交通物流发展局顺利挂牌;抓规划,描绘宜昌交通物流发展蓝图;抓项目,加快宜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抓调研,全面了解宜昌物流业发展现状;抓活动,展示单位新形象;抓示范,积极推动农村物流发展。
针对当前工作中面临的职能虚化、手段缺乏、职责不清、政策不足、人才缺乏、经费紧张等六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采取了一系列工作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和“争先创优”活动;抓机遇,主动融入、积极参与三峡现代物流中心建设;坚持超前谋划,认真完成“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坚持改革创新,不断破解宜昌交通物流发展中的难题;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规范交通物流市场;积极推广现代物流技术,促进传统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主动做好联系协调工作,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转职能树立服务社会新形象
宜昌市物流发展局结合职能转型,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和“创先争优”活动。局党委通过成立活动领导机构、召开活动动员会、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分步推进活动深入开展等措施,在全局营造了各级领导重视、人人参与活动、大家关心交通物流发展的浓厚氛围,使全局干部职工转变观念,服务改革、服务基层、服务企业,实现了服务角色定位。
一是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基层支部书记参加了局党组组织的集中轮训,及时组建了五个基层党组织,按照活动步骤,分步完成了各阶段的目标任务。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涌现出了多个创先争优的好典型。
二是创造性推出了 “三办”特色服务。公路规费征稽职能转变后,全局将原来的“三铁”变“三贴”品牌服务,转化为“三办”特色服务。即:对物流企业需要解决的困难主动办理,对物流企业能够提供的帮助上门办理,对物流企业面临的其他部门问题协调办理。2010年10月中旬,引荐宜昌三峡物流园有限公司等三家物流企业赴深圳参加了“2010中国(深圳)国际物流与运输博览会”,为物流企业向“专业化、国际化、实效化、品牌化”发展提供了新平台,赢得了各物流企业的信任和赞赏。《三峡日报》、《三峡晚报》、《三峡商报》等媒体相继报道了全局上下干部职工为物流企业开展“三办”服务的工作情况。
三是多层次征求意见和建议,促进了工作作风的转变。局党委以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效能型、节约型、廉洁型”机关为目标,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和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做到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积极开展以“学创建”为载体文明创建活动。同时,把“两项活动”作为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召开民主生活会,向广大党员征求意见;制定行评整改方案,向全局职工征求意见;促进行风转变,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从政府有关部门、物流企业重新聘请了14名行风监督员,共收集意见和建议82条。对社会各界反映的问题、意见和建议,宜昌市局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归类,并逐条分解到各个部门、岗位和责任人,限定时间扎实整改,确保了活动效果,展示宜昌交通物流发展新形象。
四是结合实际,全面启动了 “固本超越年”专项行动。2010年初,根据湖北省局、宜昌市局“固本超越年”行动方案,全面启动了“固本超越年”专项行动。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推出了干部培养“上挂下派”,干部使用“竞争择优、合理流动”,干部储备“德才兼备、年轻有为”的保障措施。分别安排了一名干部到省物流发展局挂职,一名干部到兴山乡镇挂职,加强了对青年干部的培养和锻炼。在党建工作方面,推出了“城乡互联、结对共建”的新举措。局党委成员数次深入扶贫点——长阳县青岗坪村开展调研活动。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积极开展“交通群英”先进典型宣传活动、“百姓话群英”征文活动、“魅力宜昌和谐交通”宣传活动、“交通改变宜昌”摄影大赛活动、“先行者风采”文艺调演活动,展示了交通物流职工积极应对改革,不断追寻新的辉煌的精神风貌。在反腐倡廉方面,通过层层签订《廉政建设责任书》,建立中层干部廉政档案,聘请行风监督员、发放《征求意见表》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制定了腐败风险预警防控目标和具体措施。
谋发展着力建设宜昌物流中心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宜昌物流发展的破题之年。宜昌市局在全面调研宜昌物流资源地理现状,探索新形势下物流发展新模式,坚持以人为本,以“三办” (主动办、上门办、协调办)、“三定位” (定位于学习,定位于调研,定位于服务)为措施,以强信心、打基础、转职能、谋发展为主题,找抓手,抢机遇,积极促进宜昌三峡现代物流中心建设。
一是加强综合交通枢纽设施建没,促进现代物流发展。宜昌市公路总里程居全省地市州第1位。随着汉宜高速公路、三峡专用公路、沪蓉西高速公路、荆宜高速公路、三峡翻坝专用公路、宜巴高速公路相继建成和动工,宜昌市境内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226公里,在建的116公里,拟建的142公里。在长江宜昌段230公里的江面上,已有五桥两坝沟通大江南北。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宜昌市的汉宜铁路、洛阳至张家界电气化改造工程、十堰至宜昌等4条铁路相继开工,铁路总里程将达到610公里。作为三峡工程配套项目的宜昌三峡机场,开通了宜昌至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重庆、西安等20多个城市的航班,架起了宜昌及三峡地区通往全国和世界各地的空中桥梁。宜昌港已成为长江沿线的四大主要港口之一。这些交通设施的建设,为促进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推动鄂西渝东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宜昌三峡现代物流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规划布局物流基础设施,促进物流园区建设。宜昌作为长江经济带和中西结合部的重要节点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物流运作条件。按照《三峡现代物流中心总体规划》,宜昌将建设花艳、太平溪、茅坪、云池、红花套、晓溪塔、东山商、枝城、三峡机场九大综合物流园区,以适应物流设施功能发挥的综合运输系统,形成由综合物流园区、城市配送中心以及综合运输网络系统构成的网络化物流基础设施发展格局 (见示意图)。目前,全市已建和在建的公路货运站场15个 (其中客货混合型有12个),总面积达60万多平方米。其中一级站1个、二级站2个、三级站12个,年吞吐货物量达560万吨。作为三峡物流中心子项目——宜昌货运中心,由宜昌华信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与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投资建设。该项目依托大三峡,联姻大企业,开启了道路货运站场向现代物流设施转型的先河。按照货运站场布局选址的基本要求及货源点分布、货流方向、与对外公路通道和其他运输方式衔接等综合因素考虑,宜昌市已确定了“十二五”期间货运站场布局方案,其中包括一个物流中心、12个一级站、3个二级站,预计总投资达7.4亿元。
三是加快物流信息化,促进宜昌三峡物流中心发展。宜昌的货运物流网、武汉的万申物流网等物流信息平台,已被宜昌众多的物流企业所应用。现有物流企业纷纷加大信息化软硬件改造和建设的投入。当阳长坂坡物流中心投资近30万元建设以信息交易为核心,以公路运输为依托,以国内物流为基础的物流企业集群发展平台,通过整合“物流服务(中小物流企业)、物流设备(社会车辆)和物流需求(物流信息)”三大资源以及系统的管理与服务,提升了物流企业社会化、标准化、信息化的水平,为入驻企业创造了更高价值,实现了多方共赢的局面。
四是改善仓储设备技术,提高物流运作效率。仓储是现代物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中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缓冲池,为生产的持续稳定进行提供保障,是实现生产和运输的基础。宜昌市仓储市场需求较大,但仓储规模不足,设施水平落后,经营效益偏低,资源利用率低。大多是根据货主委托对商品进行保管的传统仓储业,大量闲置的仓储物流设施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根据30家物流企业提供的数据显示,相当一部分仓库已经陈旧老化,仓库类型也不适应现代仓储服务的要求。不少仓储设施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陈旧建筑,装运机械化水平低,普遍缺乏现代物流所需的网络信息设施。“十二五”期间,将加大力度改善和整合仓储物流资源,提高仓储物流运作水平。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