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深圳物流产业支柱地位进一步凸显
2011-3-2 14:1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深圳机场旅客吞吐量双双跨越2000万大关;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937亿元;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大交通管理体制;深入推进公交特许经营改革,形成了3家公交企业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的新局面……记者从深圳市交通运输委了解到,深圳已经完成“十一五”时期的各项目标任务,为深圳交通“十一五”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十一五”是深圳市交通运输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极为重要的5年!市交通运输委主任黄敏认为,“十一五”期间,深圳市交通运输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海空两港双双跨越2000万
“十一五”期间,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深圳机场旅客吞吐量双双跨越2000万大关,物流产业支柱地位进一步凸显。
深圳港年货物吞吐量由1.5亿吨增至2.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由1620万标准箱增至2251万标准箱,分别增长46.7%和39%,集装箱吞吐量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四。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由154条增至230条,集装箱专用泊位由23个增至44个,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三期、蛇口集装箱码头三期、大铲湾码头(一期)、铜鼓航道一期等港口工程建成投入使用。
深圳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由1628万人次增至2671万人次,货邮吞吐量由47万吨增至81万吨,分别增长64%和73%;通航城市由77个增至106个,通航航线由108条增至156条,基地航空公司由2家增至9家,建成城市候机楼23座,客货运输业务连续9年稳居内地城市第四,跻身世界单跑道最繁忙机场行列。
物流业年增加值由362亿元增至926亿元,增长1.5倍;邮政业务总收入由13亿元增至23亿元。美国UPS、德国汉莎、丹麦马士基等60多家国际知名物流企业落户深圳,涌现了华南城、顺丰、怡亚通、飞马、越海、腾邦等一批以深圳为总部的物流供应链管理龙头企业;从2007年起连续四年成功举办中国(深圳)国际物流博览会,参展国家和地区增至30多个,参展商增至1000多家,展会效应凸显,打造成为亚洲物流第一展。
全市路网体系总里程达6041公里
“十一五”期间,深圳市道路、轨道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937亿元,初步形成了现代化、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全市路网体系总里程达到6041公里、新增1000公里,其中,高快速路总里程达到357公里,新增112公里,主次干道总里程达到2154公里,新增350 公里,“一横八纵”(一横:南坪快速路;八纵:深港西部通道--沿江高速、南光高速、福龙快速--龙大高速、清平快速--清平高速、丹平快速、深港东部过境通道、盐排高速、横坪公路)骨干路网基本形成。
城市轨道新开里程44公里,总长178公里的1—5号线即将全面开通;广深港客运专线、厦深铁路和深圳北、前海、福田、布吉、机场、深圳东6大综合交通枢纽等项目加快建设。
基本建成一体化公交服务体系
“十一五”期间,深圳基本形成“快、干、支”三层次、多模式、一体化公交服务体系,城市公交线路由366条增至758条,公交运力由8403辆增至12456辆;长途客车由2218辆增至2410辆;福田交通枢纽等一批客运场站投入使用;出租车由10305辆增至14340辆;投放新能源公交大巴701辆,在全国率先投放使用纯电动出租车;深圳通发卡量超过了700万张。2010年日均公交客流量达到660万人次,增长54%。
2006年深圳被建设部评为“全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示范城市”。2010年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首个“国家建设公交都市示范城市”。
深入推进公交特许经营改革
过去五年,深圳交通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实现新突破:实行大部门制改革,组建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实现了交通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管理、服务、应急职能的一体化整合,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大交通管理体制,形成了交通工作由交通部门牵头、各兄弟单位和各区政府协同的大交通工作格局;创新物流产业政策,出台实施鼓励港航、航空、现代物流、拖车行业发展的系列措施,加大了资金、用地、服务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深入推进公交特许经营改革,改变了多、小、散、弱的公交服务格局,形成了3家公交企业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的新局面;创新出租车管理模式,建立了驾驶员人才交流中心。创新货运交通组织,实现东进东出、西进西出、过境交通与城市交通相分离、货运交通与客运交通相分离,提高了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创新督查方法,建立了“计划、动态、督查、绩效”四位一体工作模式,全面提升了行政执行力。(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