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出口加工区:每平方公里年产出100亿

2011-3-15 13:4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沿着开发区12号大街往东,穿过绕城公路,便可以看到“浙江·杭州出口加工区”几个大字。全封闭的园区,只见集装箱车辆进进出出,在外人看来显得颇为神秘。 
  自2001年5月封关运作以来,杭州出口加工区已悄然走过了十年。 
  每平方公里年产出100亿元 
  东芝、松下、矢崎……这些500强企业的入驻,支撑起出口加工区以笔记本电脑、汽车配件、家用电器为主的产业结构。截至2010年底,杭州出口加工区先后引进了日本、美国、香港等十个国家和地区的32家企业,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880亿元人民币,工业销售876亿元人民币,年平均单位面积产出达到100亿元/平方公里。这样高密度的产出数据,是一般的工业区无法比拟的。 
  加工区产生了明显的带动效应。从价值上看,杭州加工区平均每年为周边企业提供了超过5亿美元的采购订单;从配套企业 
  数量来看,目前已有超过400家企业在为杭州加工区提供配套,其中仅松下一家,就有超过百家区外配套企业;从关联产业角度看,与区外企业相比,加工区企业专业分工的社会化特征更突出,如:原材料供应的采购及产品出口的物流服务;员工募集、培训及管理的人力资源服务;生活后勤的保障服务等等。服务外包的结果不仅带动了周边服务业的发展,更长远的影响是:它将影响到区域经济结构的变化,从单一的二产向二三产并举发展。 
  目前,杭州加工区生活园区已成为全国示范园区。 
  创下数个“第一” 
  杭州加工区作为浙江地区的第一家出口加工区,率先进行了封闭式保税加工的实践,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在非口岸地区进行特殊监管区域管理和运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加工区的管理观念和服务模式不断得到创新和延伸。因为有了企业提出的VMI(供应商暂存货物)、JIT(JUST IN TIME)等模式,于是就有了24小时预约通关,有了海关辅助管理系统,有了加工区“快件监管袋”快速通关模式;因为有了企业延伸产业链,发展研发、检测、维修等生产型服务业务,进一步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等需求,才有了保税物流功能的拓展。 
  目前,杭州加工区作为区域内集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两大功能为一身的综合性政策平台,继续进行着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各个新业务模式的尝试,不断通过对相关政策的运作和磨合,引进先进管理模式和经验,转变职能部门管理观念,促进区域转型升级。 
  应对挑战再创优势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入世后对贸易政策的要求,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全球金融危机后,更加剧了国际产业转移趋势。单一的加工、制造、出口无法支撑一个区域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对新挑战,杭州出口加工区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 
  年杭州出口加工区获批拓展保税物流功能,并于2009年2月实质性启动。除积累了一定的保税物流业务量,发挥了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外,更重要的是,以园区工业产业为基础实现了生产型服务业的起步,探寻加工区实现转型的道路。 
  在“十二五”规划进程中,杭州出口加工区将把握发展机遇,合理规划有限资源,创造条件,以操作优势体现加工区政策优势,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工业产业结构,重点引进和支持开发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产业和项目;另一方面以加工区产业和周边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全面发挥保税物流功能的辐射、带动效益,进一步完善杭州加工区综合性政策平台功能,最终实现区域转型升级。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