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经济结构 保障改善民生

2011-3-13 14:0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福建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注:带[]的数据为比2005年下降的比例;年末总人口不含新增流动人口,年均增长为自然增长率;主要污染物指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非化石能源指风能、太阳能、核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按2008年以后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统计。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21%的目标应确保2012年实现。 (福建省发展改革委规划处提供)


  陈煊云 黄少斌本报记者 陈华准
  
   “十二五”时期,是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攻坚时期。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加快推进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凸显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日前,福建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就福建省“十二五”规划有关情况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科学设置,突出亮点
  
   记者:福建“十二五”规划的发展目标是如何设置的?有什么特点?
   郑栅洁:在综合考虑未来国内外发展趋势和省情实际的基础上,我省“十二五”指标体系重点围绕经济发展、民生发展、科教发展、可持续发展四大类进行设置,提出37项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14项。《规划》提出:力争到201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赶超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力争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4万亿元;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继续保持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首位,继续保持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前列。
   《规划》归纳起来有六个亮点:一是突出民生优先,把改善民生的理念贯穿全篇,民生指标有15项,占41.6%;二是突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主导产业从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延伸、拓展,提出把旅游业和现代物流培育成为新的主导产业;三是突出区域经济的谋篇布局,提出要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进十大重点区域加快发展;四是突出先行先试,强调对台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五是突出社会事业发展;六是突出绿色发展,推进生态省建设。
  
   建设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
  
   记者:福建是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十二五”期间如何推进闽台交流合作先行先试?
   郑栅洁:为推进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我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加快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把先行先试体现在工作的方方面面,贯穿于跨越发展的全过程。
   国务院支持海西建设《意见》支持福建省在两岸交流与合作中先行先试。纲要提出要抓住ECFA实施的有利时机,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紧密区域,建设两岸文化交流重要基地,建设两岸直接往来综合枢纽,大力推进两岸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努力构建吸引力更强、功能更完备的两岸交流合作前沿平台。
  
   加快构建适度超前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记者:构建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是加快转变、跨越发展的重要保障。“十二五”期间,福建省在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方面有哪些重大布局和安排?
   郑栅洁:“十二五”时期,我省将统筹安排交通、能源、口岸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增强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我省将围绕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加快建设以大型海、空港、综合运输枢纽为依托,以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的“两纵三横”综合交通格局,打造服务周边和中西部地区发展、拓展两岸交流合作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其中,要建设“三纵六横九环”海峡铁路网,到2015年,实现各设区市通快铁,铁路覆盖90%以上县市,全省铁路通车里程达5000公里,铁路进出省通道增至10个以上;建设“三纵八横”高速公路网,到2015年全省高速公路里程突破500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统筹规划建设现代化民航基础设施,完成5个既有机场扩能工程,形成以福州、厦门国际机场为主的干支结合的空港布局,逐步实现各设区市均有一个机场。
  
  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记者:“十二五”福建省如何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郑栅洁: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们根据现有产业基础、发展前景、集聚程度、研发水平,提出要大力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海洋高新产业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型平板显示、新一代网络和高端通信设备、生物医药、半导体照明和太阳能光伏、节能环保技术及装备5个产业作为“十二五”期间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方向。力争产值年均增长20%,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0%以上的目标,培育形成新的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记者:收入分配问题,一直是群众比较关心的问题。请问“十二五”,福建省在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方面有哪些举措?
   郑栅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这是群众呼声最强烈、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为此,我们从四个方面提出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举措和措施:
   一是调整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鼓励增加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的比重,使社会成员的收入结构向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转变。同时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补助力度。
   二是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
   三是积极扩大就业促进创业。
   四是多措并举,增加农民收入。挖掘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潜力,支持农民自主创业活动,拓展非农收入来源和渠道;强化惠农政策,确保农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努力实现农民收入增长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同步。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