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传导通胀不容忽视

2011-3-10 14:1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市场预计,2月进出口规模将持续季节性回落,由于上游大宗商品价格高企推高进口商品价格,2月贸易顺差可能大幅收窄,甚至可能出现逆差。虽然贸易盈余收窄有益于我国国际收支平衡,但在当前全球范围普遍出现通胀的情况下,对于通胀通过贸易渠道的传导效应须多加警惕。   一般来说,春节过后我国贸易盈余会大幅收窄,主要是由于制造企业为确保春节后的订单能按时交货,会赶在春节假期前生产及交付。同时国内需求旺盛拉抬初级产品进口数量,加上资源类产品进口价格上升,进口增幅明显大于出口增幅。去年3月我国外贸进出口就曾出现单月逆差,当时的情形与今年2月相似。
  当前来看,贸易盈余收窄,甚至个别月份出现逆差并不是坏事。国际收支是影响一国汇率变动的重要因素,贸易平衡改善、贸易顺差占GDP比重持续下降,显然为人民币汇率稳定提供了条件,也能减缓资本净流入速度,减轻货币政策压力。(下转A07版)
  (上接A01版)此外,逆差出现也说明我国经济增长正从外需拉动更多转向内外需均衡拉动,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
  不过,贸易盈余的变化也反映出当前通胀正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大不确定因素,通胀通过贸易的传导机制不容忽视。
  通胀通过贸易传导是双向的。一方面,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带动国内物价上涨,导致输入性通胀风险。目前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超过60%,这体现在各主要大宗商品上,从而决定了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渐趋刚性,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对我国物价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从国际范围看,标志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CRB现货指数2月上涨2.04%,CRB期货价格指数上涨4.02%。原油价格仍处于上行通道,这些都可能成为加剧国内通胀形势的催化剂。
  另一方面,国内通胀通过不断上扬的出口价格也影响到海外。虽然当前出口领域的通胀较为温和,但用工荒导致的劳动力工资上涨、人民币汇率和原材料价格上升已经开始影响生产成本,不少出口企业通过提价来消化成本上升。此外,加工贸易占我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加工贸易进口的增量部分很可能转化为新增产能再次出口。2月PMI中新出口订单、进口价格都继续上升,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未来几个月出口量价齐升,将给进口国消费品价格带来显著压力。未来我国将与各国共同面临世界制成品价格上涨的趋势。
  当然,从根本上说,当前全球性通胀肇始于美国泛滥的货币供给。美国连续量化宽松加速了全球流动性泛滥,大量资金流入商品市场,并通过资本和贸易渠道流入新兴市场国家,加剧这些国家的通胀水平。为控制通胀,中国运用了多种价格和数量型工具。但正如央行副行长易纲所言,这些政策发挥作用的空间越来越窄,治理通胀的成本越来越高。输入型通胀压力与国内物价上涨相互叠加,使得防范国际通胀环境的“发酵效应”变得极为关键。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在贸易手段上,首先应减少过大的贸易顺差。过大的顺差造成货币升值的压力,央行被迫在市场上购汇,投放大量基础货币。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改变出口依赖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可有效减少经常账户顺差,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其次,应实现贸易结构优化。我国货物出口的55%是加工贸易,在出口贸易国际产业链分工领域,中国制造处于初始原材料供应国与最终消费产品生产国之间,受到两端的挤压。如果不调整外贸产业结构,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单纯通过扩大进口减少顺差,国际大宗商品需求攀升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强通胀输入国内的价格机制。从根本上说,中国对外贸易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同时通过调控经济增长速度,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扩大内需以减少对外需的依赖。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