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区位优势加强对外合作交流促发展

2011-3-1 23:0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区域联动开发是实现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央在《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培育黔中、西江上游等经济区,形成省域经济增长点。在重点发展黔中经济区的同时,我省将统一规划六盘水市、黔西南州、毕节地区,使之成为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黔西南邻近东盟,地处西江上游经济区中心,是西南地区向东、向西出海通道的重要节点。我们要进一步理清战略定位、发展思路和关键环节,加强与东部地区、西江上游经济区和东盟的合作交流,做好资源开发和对外开放两篇文章,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

  一、战略定位

  定位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在“十二五”时期,黔西南州的区域定位是:“西南腹地出海和连接东南亚的大通道、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西江上游经济区的能源和原材料深加工开发基地;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祖国西线优秀旅游目的地和最佳人居环境;贵州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和新高地;贵州西部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这样的定位,突破传统的行政区划视角,从更广阔的区域经济空间,特别是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大趋势中,认识并把握各种战略资源、战略优势以及战略机遇。实践证明,一个地区要实现快速发展,前提是实施区域突破,搭建好战略平台,抢占区域战略制高点。

  视野宽,定位才会准。将视野从贵州西部扩大到西江上游经济区。黔西南正好处于区域中心、交通枢纽和能源通道上。沪昆、汕昆、晴兴、惠兴高速公路,长昆客运专线、隆百铁路、毕水兴城际铁路的建设和南昆铁路扩能、红水河复航,将使黔西南成为西南地区向东出海通道的重要节点。如果将视野进一步扩大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黔西南正好处于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通道上。

  在中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黔西南与“四个基地”、“三个通道”、“四出境”国际通道、“五大重点生态区”都有密切关系。我们必须着眼于区域发展前景,着眼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产业链转移的大背景,抢抓国家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机遇,抢抓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抢抓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抢抓发展西江上游经济区的机遇,抢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机遇,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千方百计实现加快发展。

  二、发展思路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黔西南州委提出了“一二三四”科学发展思路。即一个目标:走科学发展之路,强力推进跨越,把黔西南建设成为天蓝、地绿、水清、人和、业兴的“和谐黔西南”;二个优先:优先发展基础设施、优先发展科技教育;三个优化:优化发展环境、优化生态环境、优化勤政廉政环境;四个推进:推进工业化、推进城镇化、推进市场化、推进农业产业化。在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州委进一步提出,要按照高于全国、高于西部、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和高于黔西南州“十一五”平均水平“四个高于”的要求,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

  三、进一步优化产业带布局

  更好更快地开发本地资源。开发本地资源,要念好“水墨金州”四字诀。一是“水”。水是黔西南第一优势资源。人均和亩均水资源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4.5%和49.4%,有利于发展水利、水电、水运和煤化工。红水河既是全国三大水电基地之一,也是西南水运出海中通道。全州现有水域面积368.64平方公里,拥有贵州唯一的内河渔港,是西南地区主要的淡水养殖区域。二是“煤(墨)”。黔西南是贵州第三大产煤区,远景储量196亿吨。目前,州内已有焦化、电石、合成氨、甲醇四种传统煤化工路线的产品。“十二五”期间要继续巩固传统煤化工基础,抓好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等现代煤化工项目,建成全省最大的氮肥生产基地、最大的电石生产基地、最大的铁合金原料焦生产基地。三是“金”。黄金是“中国金州”黔西南的招牌资源,已探明储量340吨,远景储量1000吨以上。到2015年,全州黄金生产能力达到18吨以上,建成贵州最大的黄金生产基地。在开发州内镁、锐钛矿等资源的同时,要利用州外资源做强铁合金、发展铝工业。四是“州”。作为民族自治地区,要做好州内、州外两个层面的区域协同,形成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根据各县(市、开发区)资源禀赋、现实基础和发展取向,加强州的规划、指导和扶持,加快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格局。发挥区位优势,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加快构筑对外大联通、对内大循环的开发、开放格局。

  更好更快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传统招商更多地从我们的角度,有什么资源、有什么需要就设计什么项目。这种思路对资源型产业十分有效。但东部产业转移有其特殊性。有些企业原本经营得很好,其转移的内在动力是产业链竞争或要素稀缺。我们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必须从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一是设立商务代表。每个招商队伍三人,由商务代表、经济助理、政策助理组成“铁三角”。商务代表负总责,建立人脉、识别机会,通过供应链失衡、劳动力短缺等现象,发现存在转移倾向的企业。经济助理应熟悉企业运作特别是生产管理,根据劳动力、能源、土地(厂房)、原材料、物流条件游说企业,提供企业搬迁后的供应链调整建议。政策助理应熟悉政府运作,其任务是向企业解释行业准入、税费减免等产业政策,帮助企业协调各级政府部门,甚至提供规划、环评、用地等报建服务。二是针对东部企业原有的价值链,配套发展工业工程、质量检验、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东部企业分工细,往往原材料、市场“两头在外”,产业转移必然面临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要帮助其调整供应链,降低搬迁的机会成本。依托西江水运通道,大力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与珠海、百色等沿海沿江港口形成战略同盟,成为其“喂给港”,通过“江海联运”直接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三是加强标准厂房规划、建设、出租、出让力度。前两个环节只能促使企业愿意搬迁。但能否顺利落地乃至迅速恢复生产,还与规划、环保、土地、厂房等环节有关。标准厂房是节约土地、避免闲置,破解项目落地难、促使项目快速达产的重要手段。湖南郴州、云南曲靖等地标准厂房建设规模均在300万平方米左右,受到厂房投资者和企业承租方热捧。由于对标准厂房重视不够,项目落地难、落地慢。轻工业园区应集中规划建设标准厂房,一般要求两层以上,控制单层。通过财政补助等方式,积极引导和鼓励投资者参与标准厂房建设。

  促进产业布局园区化。一是引导产业集聚,推动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目前,全州已建、在建和规划1个基地、13个工业园区(聚集区),形成能源、冶金、化工、建材、农特产品加工、制药六大工业产业。“十二五”期间,5个园区(基地、聚集区)产值要超过100亿元,2个园区产值要超过50亿元。7个轻工业园要布局在城镇附近,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强化城镇化的产业支撑。大力发展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和精深加工产业,适当承接发展技术水平先进的高载能产业。二是积极争取支持,使园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争取顶效开发区就地或异地选址扩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争取在贞丰、册亨、望谟建立二类开放口岸,在物流条件好的兴义、兴仁、安龙建设“无水港”,建立综合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承接东部纺织、服装、玩具、电子、机械等产业。承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到2015年,建成贵州最大的苡仁米和芭蕉芋出口加工基地、最大的蔗糖生产基地。三是创新产业园区发展体制机制。探索与东部地区共建产业园区。积极推行州县(市、开发区)共建、政府与企业共建、企业与企业联建等多种联建方式。按照“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的要求,在产业园区投融资体制改革、土地使用流转制度改革、企业产权并购等方面大胆探索。

  四、进一步优化城市带布局 

  加快建设有利于城镇化的大通道。加快汕昆、晴兴、惠兴高速公路建设,争取兴义到独山、望谟到紫云高速公路早日动工。促成富(源)兴(义)高速公路建设。争取郑州到河口、黄桶到百色、兴义到黎平铁路早日动工。争取按高速铁路标准建设水城到兴义城际铁路并延伸到百色,实现北上水城接攀枝花、南下百色接云桂铁路,从兴义到广州时间缩短到4个小时。在郑州到河口铁路、水城到兴义铁路交汇处超前谋划兴义客运枢纽,衔接“兴兴安贞”城市群公共交通,实现“零换乘”。在6000吨重载牵引试验基础上,通过客货分离减轻现有南昆铁路运输压力。西南水运出海中通道建成后,通过直通、翻坝散货转运、滚装等方式,可形成2000万吨以上年通过能力。要在白层、岩架、蔗香一带建设集装箱泊位,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外向型经济。

  以线串点,以点带面,重点开发。以高速通道为主线规划城镇带,点轴辐射、带状发展,加快构建全州“112”特色城镇体系。即:一个中心城市——兴义市,一个城镇经济圈——“兴义、兴仁、贞丰、安龙半小时城镇经济圈”,两个片区组团发展——普安、晴隆、册亨、望谟。“兴兴安贞”地带地形较平整,相互直线距离50公里左右,可发展为200万人口的城市群。在县(市)政府融资平台受限的情况下,应整合州市(县、开发区)资源,建立黔西南州城投(集团)公司,从规划、融资、建设各方面推进“兴兴安贞”同城化和全州区域发展一体化。在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带的同时,加快县城与小城镇建设步伐,增强普安、晴隆、册亨、望谟县域经济实力,在西江上游经济区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