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港航业将由“一”到“多”转变跨越发展

2011-2-28 12:0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从山东省潍坊市港航部门获悉,2010年12月16日,潍坊港获批准由地方一般性港口提升为地区性重要港口。"十二五"期间,潍坊港航将以此为新起点,在加快建设中转方式,在加快发展中调结构,努力推动五个由“一”到“多”的转变,实现潍坊港航业跨越发展。

   -

港口建设由中港区一个重点向“突出重点,推动两翼,多点并进,统筹发展”转变

  潍坊港将逐步发展成一港三区(中港区、东港区、西港区),一主两辅(以中港区为主港区,以西港区、东港区为必要的辅助港区),实行错位发展。按照目前规划修编的初步定为,中港区主要建设万吨级以上泊位,西港区主要建设1000-5000吨级泊位,东港区主要建设5000-10000吨级泊位,建成以散杂货运输为主和临港工业产成品运输为辅的综合性港口,实现统筹互补、良性发展的格局。随着腹地经济的发展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完善,潍坊港将逐步成为山东省中部、西北部地区的重要出海口和地区性重要港口。

  预计到2015年,各种生产性泊位达到68个,码头通过能力达到3877万吨,码头岸线9951米,航道达到5万吨级,西港区航道达到3000吨级;港口吞吐量突破5000万吨,其中集装箱50万标箱。

  港口功能由单一提供装卸服务向客运、仓储、物流、临港产业、信息交流等多功能、综合服务转变

  改变港口单一的货物吞吐量服务,整合现有港口资源,完善港口功能,积极开拓市场,开辟航线,建设大吨位泊位,打造以中港区为中心,以西港区、东港区为补充的现代化、多功能的综合性港口,扩大港口吞吐能力。依托港口,带动临港产业快速发展,加强临港物流、信息平台、航运服务、海事救助、人才培训的港口综合服务功能,提升港航企业竞争能力。依托小清河复航,扩展海河联运功能,发展西港区,成为港口物流、水运、交易、服务、货物运输的集结点,带动小清河两岸经济发展。

  港口支持保障系统将完善海事、引航、疏浚等船舶和岸线的支持服务功能,完善引航站及港口电子信息平台;临港物流将建成贸易、仓储、运输、加工、保税、服务等功能齐全临港物流园区。"十二五"期间,各项工程总投资约85.19亿元,其中:港口工程投资29.66亿元,航道、防波堤投资13.65,水路运输支持系统、港口集疏运系统、临港物流工程投资41.88亿元。届时,潍坊港将发展成为"内外贸并举、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一流"的综合性、现代化的港口,成为潍坊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黄河三角洲经济生态发展区中发挥引擎作用,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港口集疏运由单一公路运输向公路、铁路、管道、转水和临港物流园区建设多通道、多方式转变

  潍坊港集疏运系统将建立公路、铁路、管道、转水运输网络体系,完善铁路、高等级公路、管道运输和临港物流园区,加快推进小清河复航,提高各港口货物的集疏运功能,打造港口与腹地的集疏运快速通道,促进港航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在疏港公路方面,建设自中港区西作业区至羊口镇疏港公路,投资15亿元,为港外基础设施,实现第3条通往潍坊港中港区疏港公路,形成港口与腹地间的良好集疏运通道;中港区东疏港引堤大修,投资约2.0亿元,为港内基础设施;潍坊港东港区沿潍河东岸入海口,北起拦海大坝,南至下水路东下营村弯道,建设疏港公路,全长9.3公里,为港外基础设施。

  在疏港铁路方面,由大莱龙双河站接轨,沿潍坊港中港区西疏港公路东侧进入港区,总投资约5.566亿元。其中,港外铁路投资4.066亿元,港内铁路投资1.5亿元。进港铁路的形成,可大大延伸潍坊港的腹地范围,更加优化集疏运条件,促进港口的快速发展。

  在疏港管道方面,中海油控股的海化石化厂和弘润石化炼油厂扩建将使炼油能力达到1000万吨以上;自海化石化厂至潍坊港中港区,沿西疏港公路东测建设成品油、原油运输管道,总投资约1.5亿元。输油管道建成,可提高集疏港效率,降低企业运输成本。

  在临港物流园区方面,潍坊森达美港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占地13.34平方公里,建设与港口生产相配套的仓储、加工、集疏运、保税等物流园区;潍坊交通物流园区投资7亿元,占地3.65平方公里,依托港口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仓储、加工、运输和信息服务等功能的物流园区;滨海物流园区投资8亿元,占地16.45平方公里,依托港口和腹地经济,建设仓储、加工、运输、信息和盐文化等功能的物流园区。三个临港物流园区按照"统一规划、相互协调、功能互补"的原则建设和发展。

  小清河全长237公里,其中潍坊境内约50公里。作为一条重要水上运输通道,对沿线产业开发和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对潍坊港的规划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加快推进水上运力由散杂货单船公司一枝独秀向多船集约经营、船舶大型化专业化方向转变

  目前,潍坊全市拥有省际内贸航运企业47家,国际海运辅助企业16家,水路运输服务企业18家,外贸运输企业1家,市内旅游运输企业1家。内贸营运船舶106艘65.3万载重吨;外贸运输船舶1艘2800载重吨,市内旅游运输船舶8艘143客位。潍坊市现有水运企业所有船舶全部为散杂货货船,经营范围多为内贸运输,90%以上为单船公司。企业规模小、经营范围小,抵抗风险能力弱,为此,下一步将切实加强企业间的联营合作,增大企业规模,引进外资,实行多元化投资模式建造船舶和发展水运企业,努力增加船舶运力等方式引导单船公司向多船集约经营、船舶大型化专业化发展。在现有散杂货运输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对外集装箱、客(货)滚装运输航线和对台直航航线。

  随着潍坊港通过能力的增加,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运市场发展将趋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形成内贸、外贸并举,大吨位散装货物和集装箱、客(货)滚装、液体化工船舶等多元化水上运输格局。到"十二五"结束,将实现各类运输船舶达到130艘,船舶运力达到107.2万吨,年均增长13.67%;近洋客船2艘3000客位,内河客船30艘500客位。

  扩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渠道,港口建设投资主体由一元化向多元化投资转变

  2005年以来,潍坊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巧借外力,通过马来西亚森达美集团采取合资建设港口方式,为港口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管理理念和发展经验,促进了潍坊港航事业的发展。"十二五"时期,潍坊将紧抓国家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战略机遇,充分利用国家层面的发展政策,引进多元化投资主体建设港口模式,充分利用内资、外资、财政、社会、市场等投资,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深水泊位和万吨级航道,提高港口通过能力,尽快解决港口通过能力不足与腹地经济快速发展需求的矛盾。

  据悉,2010年,潍坊完成港口基础设施总投资4.16亿元;内贸海运运力达到65.3万载重吨,占全省三分之一,规模和增幅列全省第一;潍坊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511万吨,同比增长20%,以年均近33%的速度递增,成为山东北部沿海乃至全国同类港口中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港口之一。2011年1月19日,交通运输部正式批复潍坊港引航站引航资质许可,成为全国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后交通运输部审批的由市级港航部门独立组建的第一家引航站。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