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进国际强港,转型正当时

2011-2-23 18:5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十一五”以来,宁波港口无论是建设投入、综合经济实力还是国际地位,都得到飞速提升:连续7年居中国大陆港口货物吞吐量第2位、世界港口货物吞吐量第4位;集装箱吞吐量由2005年的世界第15位上升到2010年的世界第6位。 
  但长远来看,即使拥有庞大吞吐量,宁波港也终将面临容纳能力、岸线数量的制约与饱和。在新一轮海洋经济蓬勃兴起、低碳经济加速发展、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大背景下,宁波港如何从世界大港向国际强港迈进?如何发挥港口经济增长极作用,形成港口、产业、城市、环境良性互动,从港强到港口经济强、港口城市强渐进?
  新闻链接
  国际强港实施路径
  建设综合性国际枢纽港。坚持集散并重,协调发展,持续增强国际集装箱运输能力,着力构筑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健全海陆空联动的集疏运网络,完善以金融、信息支撑系统为重点的港口物流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宁波港由运输港向贸易物流港的战略性转变。进一步整合港口资源,推进梅山、大榭、穿山等新兴港区集约化发展,提升综合发展水平。继续推进宁波港大型专业化码头、深水航道、港口锚地拓展工程,积极拓展海铁联运、江海联运、内河联运,健全港口揽货体系。做大做强液体化工、有色金属、塑料、高档装备器械、高档消费品等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打造一批国际性资源配置中心。深化口岸大通关建设,加快港口信息化建设,增强港口竞争软实力。
  着力深化港行战略合作。按照优势互补、共同开发、互利双赢、促进融合的要求,推动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依托宁波港深水岸线,远洋干线和口岸服务的综合优势,打造“带动周边地区、服务全省经济、联合中西部、连接海内外”的战略性开放门户。加快推进浙江港口联盟建设,加强与嘉兴、台州、温州等港口的合作,探索强化信息资源和政策资源共享机制,共同开拓国际航运市场。进一步扩大省内外“无水港”覆盖,增强港口的辐射力。
  加快建设长三角区域物流中心和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大力推进港口物流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和信息化,着力构建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加强物流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积极拓展国际中转、国际采购、进口分拨等新型物流业态。通过扶持、联合、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综合物流企业集团。
  (根据《中共宁波市委关于制定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摘录)
  大港非强港
  “大港”与“强港”,一字之差,折射出宁波港口发展的理念之变。
  地处中国大陆沿海主通道与长江黄金水道交会处的宁波港,短短30年,从改革开放前的陈旧码头一跃成为世界级大港。在港口的带动下,临港大工业迅速崛起,数百个重量级大项目分布在绵延2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石化、能源、钢铁、造纸、修造船等临港工业“分足鼎立”,在全市工业比重中占四分之一强。
  站在“十二五”的历史“门槛”前,面对浙江省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之一的重大机遇,宁波人再次把目光聚焦到港口上,响亮地提出了“加快打造国际强港”战略。
  较之新加坡、鹿特丹、香港等港口,宁波港口现在仍以规模扩张为主,“大而不强”的特征依然比较明显。国宇委员认为,这主要表现在,港口吞吐量增长迅速,但是高附加值功能拓展滞后;集装箱仍以公路运输为主,海陆衔接、水水中转的集疏运网络还不完善;国际竞争力不强,港口、产业、和城市的联动性不强等。
  闻建耀代表也认为,宁波港依然存在着一些制约发展的薄弱环节,结构调整需要加大力度、业务板块需要加强培育、资源要素需要加倍释放、港口功能需要加快转型。而从横向看,依然是“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稍一松劲就可能“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特别在某些指标上和国际一流港口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必须奋力追赶。
  “打造强港,恰逢其时。”周昌林代表说,无论规模还是吞吐量,宁波港已经名列世界前茅,但是我们在迅速扩张的同时,更要看到结构性的压力。“同样的海岸线,同样的海域,同样的陆地面积所产生的效益,和发达先进的港口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如果我们不转型,不调整,今后不仅没有优势,还会拉开距离。”
  强港需“健体”
  放眼世界,单单评判一个港口的强弱,可以量化的指标依然是货物吞吐能力、集疏运能力和港口现代化程度。
  常保平代表这样理解国际强港的内涵:吞吐能力强、揽货能力强、临港工业强和临港贸易强。“建设国际强港,并不是不抓吞吐量,相反这是发展的基础。但是要从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大力发展智慧港口,推进港口物流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和信息化。”
  国宇委员表示,宁波港要加快港口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港口运营管理的智能化和全球资源配置。比如建立连接国内外主要港口的航运信息平台,提供全球定舱服务,与全球港口航运和金融商贸业建立互通互联、资源共享的信息网络,构筑完善的电子口岸和第四方物流信息化体系,继续完善口岸电子平台,增强口岸服务功能。
  胡永达委员说,过去几年,虽然甬金高速、杭州湾跨海大桥、甬台温铁路和舟山大陆连岛工程相继竣工,我市的交通格局得到根本改变,但是围绕港口的集疏运网络还不完善。今后应该加快疏港公路、疏港铁路、疏港内河以及集疏运场站的建设,实现港口畅通。
  功夫在“港”外
  宁波港长长的海岸线上,集装箱车辆往返穿梭,龙门吊升降腾挪,一艘艘货轮进出繁忙,一片勃勃生机。
  “别看集装箱吞吐量年年上升,但是基本上是‘过路财神’,真正为我所用,为我贡献的产值并不多。”劳可军委员不久前实地考察了梅山保税港区,他认为,现在的宁波港仍是运输港,将来的目标是贸易物流港。
  世界港口发展大体经历三代,第一代港口主要是海运货物的装卸、仓储中心,第二代港口增加了工业、商业,成为具有使货物增值效应的服务中心;而第三代港口适应国际经济、贸易、航运、物流和信息化发展的要求,逐步成为国际物流中心。
  显而易见,宁波港正处在第二代港口向第三代港口的转型期,最大的短板就是港口服务业。
  周昌林代表这样理解:规模上已跻身国际大港的宁波港要及时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向金融、贸易、物流等领域推进。简而言之,就是提高港口“含金量”、“附加值”。
  劳可军委员建议创新大宗商品交易模式。统筹规划建设一批大宗商品储运基地和交割仓,发展油品、铁矿石、煤炭现货即期交易,积极争取国家支持,逐步向现货中远期和期货交易发展。充分发挥第四方物流市场和行业电子商务网站作用,开展大宗商品电子商务,巩固提升大宗商品区域资源配置能力。
  “强港关键在于发展港口的第三产业。”常保平代表说,应依托宁波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大力发展航运金融、船舶融资、航运融资、物流金融、航运保险与离岸金融服务业,延伸产业链,提升服务功能。“新加坡港在国际船舶给养服务上做得特别好,国际船舶为了享受其后勤服务特地去中转。如果我们也能把某一领域航运服务业做强做精,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将会受益匪浅。”
  国宇委员认为我市要积极参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他说,国务院在《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宁波港口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主动参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共同打造亚太重要国际门户,实现政策共享,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政策延伸至宁波,上海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政策扩展到宁波港口实施。
  “港”“城”比翼飞
  千百年来,宁波以水为魂,倚港而生。港口兴,则城市兴;港口兴,则经济兴。
  回望宁波发展史,不难发现,每一次腾飞都与港口紧密相连。港口是宁波最大的特色优势,这是人们的共识。
  劳可军委员说,建设国际强港,看似专业,实属大民生,对普通老百姓有好处。产业与港口息息相关,通过建设这样一个体系,带动产业发展,也就带动了就业,增加了老百姓收入。举个简单的例子,建设港航物流服务体系,需要更多的仓储、金融、保险人才,这样就增加了就业机会。
  国宇委员说,建设国际强港,离不开人才,伦敦之所以成为当前全球唯一以航运服务和交易为主的航运中心,在于其长期的海运传统和由此聚集的人才力量。宁波应将航运人才的培训和交流作为未来港口发展的重要支撑。
  “宁波人牢牢抓住港口经济这一重大机遇,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城市个性。”李敏代表说,港口对生产力布局和城市经济能量的积聚和辐射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世界著名港口城市纽约、香港就是很好的例子,有港口的地方发展肯定是飞速的,伴随着国际强港的推进开发,宁波迎来了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城市新一轮的发展也将由此被激活。
  对话
  加快打造国际强港
  日前,3位市人大代表做客由本报和中国宁波网共同推出的2011宁波两会《对话》栏目,与网民围绕“加快打造国际强港”进行对话,以下是部分对话内容。
  问:宁波—舟山港当前发展面临着怎样的压力?
  周昌林代表:同样的海岸线,同样的海域,我们的港口和世界先进港口相比,其产出和效益还有一定差距。当前,宁波—舟山港面临着转型发展的压力。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规模的迅速扩张上,更要通过改善我们的结构水平,来增加港口的收益。宁波—舟山港不仅是一个通货性的港口,还要把相关的资源集聚起来,让港口对我们的城市发展、百姓生活产生更大的效益。
  问:如何更好地将港口物流和城市功能结合起来?
  周昌林代表:对于一个港口城市来说,物流功能应该说是一个核心的服务功能。港口优势,是宁波最大的优势,是最具发展潜力的资源。要发挥好这个优势,就必须进一步拓展港口的物流功能。
  这几年宁波物流有了跨越式发展,物流企业、物流园区、物流设施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宁波已被国家确立为物流节点城市、长三角物流中心城市。今后宁波发展港口物流,还将有几个重点,要推动港口、产业、城市的互动,加快建设三位一体的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港口方面,要进一步推动宁波—舟山港一体化;产业方面,重点是临港大产业;城市是物流的节点,要努力完善城市的物流功能,三位一体共同打造宁波国际强港。
  问:如何加强宁波空港建设?
  刘爱德代表:宁波的机场建设和城市地位相比还是滞后了。空港建设这一块,具体到候机楼,还有二期、三期工程,将来建成以后,规模很大。而且我们的地铁二号线直通机场候机楼,以后下了飞机马上可以坐地铁到市区,非常方便。这个愿望到“十二五”末,应该可以实现。
  问:作为港口城市,宁波这几年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夏正宇代表:我们宁波市民能够感受到在家门口购物、娱乐、休闲的便捷,这种便捷改变了我们之前的生活方式,可以说,我们的生活品质在这几年得到了一个非常大的提升,这是每一位新老市民能亲身感受到的。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