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集团欲打造“中转大港”

2011-2-22 11:3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1月上港集团集装箱吞吐量270.9万TEU,同比增长21%,吞吐量是自2010年8月以来的又一个单月历史新高。外需恢复与今年春节较早等因素叠加是主要原因。

  统计数据显示,1月单日吞吐量9万TEU;2月春节期间(年初三后),吞吐量有所下滑,不过节后将逐步恢复。我们判断2月单日平均吞吐量略超过7万TEU,考 -

虑到2月只有28天,总体2月吞吐量在200万TEU左右,同比增加6%,将创下历史2月单月新高。乐观的情况下2月吞吐量可超200万TEU,1-2月累计增长约15%。

  2010年,上港集团吞吐量2906.9万TEU,同比增长16%。全球港口吞吐量位列第二的为新加坡,吞吐量为2843万TEU。上海港首次超越新加坡。而上海港总体货物吞吐量已经连续多年居全球第一。

  从集装箱航线去向看,上港集团集装箱吞吐量主要去往4大航线:欧洲航线、美国航线、近洋航线(主要是东南亚航线)和非洲南美航线,其中欧美主干航线占比都接近30%。从增速来看,东南亚等新兴航线增长保持最快速度,1月预计增速达到30%以上。

  从集装箱货源来源,上港集团约60%的货源来自长三角地区(江浙沪),中转货物占40%(25%左右为长江中转,剩余15%为国际和沿海中转)。长三角地区的货源,主要通过公路运输至码头,但公路拥挤度已经很高;今后通过水路输送来的货源增速将加快,占比将逐渐增加。

  港口装卸费率或上调

  上海港作为全球集装箱和散货吞吐量的第一大港,装卸费率却不仅低于国外港口,也远低于深圳盐田和赤湾、妈湾、蛇口等港口。我们判断上海港在中国沿海港口中,费率上升空间最大。

  从绝对费率来看,上海港目前装卸费率相对较低,具备提升空间。若上海港2011年度提价后,外高桥和洋山港两港区基本持平,我们预计重箱装卸费率在580元/TEU左右。但即使提价之后,上海港装卸费率仍比深圳港低,盐田港重箱装卸费率约900元/TEU,赤湾港区装卸费率约700元/TEU。

  从产能和周边竞争看,提价基本无阻力。从产能上看,长三角港口产能还没形成过剩的局面。在几大区域港口中,上海港是产能利用率最高的一个地域。同时,上港集团与宁波港已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在宁波港上市之后,我们预期两港今后合作提价的意愿增强。

  2010年集装箱运输公司盈利规模达到以往周期高峰水平,这为集装箱港口装卸费率提升创造了条件,邻近的宁波港已经公告提价8%。我们判断上海港会计划保持跟周边港口同步的提价幅度(外高桥港区和洋山港区由于费率基数不同,因此提价幅度预计不同);若综合提价8%,测算可为上港集团带来约8.44亿元收入,税后EPS提升0.031元,较提价前的预测业绩增厚12.23%。

  码头产能还有“富裕”

  在目前的上市公司中,除近年新投产码头泊位之外,码头利用率普遍达到饱和状态。

  我们看到,上港集团外高桥港区和洋山一期产能利用率都达到200%以上,特别外高桥港区单位岸线实际吞吐量达到30万TEU/百米,在国内港口中居首位。洋山2-3期,若按照实际能力可达到设计吞吐能力2倍以上的标准,洋山港区还有约1000万TEU以上的容量空间。这是上港集团相对于其他集装箱港口的优势所在。

  此外,上港集团长江战略将带来长期货源。沿海土地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使得中国制造产业缓慢内陆化。同时,内陆区域集装箱化率有提升空间,上港集团早在几年前做好准备,通过参股、控股长江沿线港口,今后长江沿线货源增速将逐步提升。

  地产业务锦上添花

  2011年开始,上港集团汇山地产(公司与香港方兴地产合资,各占50%股权)项目50万平方米的商业地产中,预计下半年将有部分地块(占总面积的30%)开始销售并贡献利润,商业地产目前出售价格可以达到8万元/平方米,如果按30%的销售净利率测算,上港集团按50%的股权整个地块可以盈利60亿元,不过并不确定多大比例在2011年确认收入。如果按照5年平均折算的话,年利润贡献基本在12亿元左右。汇山地块总计26栋楼,主要分3种情况:整栋出售,留下自用,做商业中心出租商铺。此外,会建成2个港池,游艇直接进入。

  另外,上港集团原宝山码头已经闲置,100多万平方米土地将做改性,从工业用地转为商业用地,目前已经规划公示,公司将获取两部分收益:2011年,工业用地转为商业用地的收益,政府将给予一次性补贴,将贡献营业外收入;之后该地块可进行地产项目开发。

  我们总体预计,除了集装箱装卸业务,地产业务在“十二五”期间可为上港集团业绩提供高弹性。若地产结算在2011年完全体现,则2011年业绩超预期概率大。

  政策预期逐步向好

  全球前几大集装箱港口中,新加坡港国际中转比例达到85%以上;中国香港港达60%以上;韩国釜山港达45%以上,而韩国釜山中转箱源中,约一半来自于中国北方。

  我们认为,未来若政策方面有改变,则可为上海洋山港区吸引更多的中转量,包括长江中转、沿海中转以及国际中转。

  首先是启运港退税政策,以洋山港区为例,即国内货物只要确认离开启运港发往洋山港区中转至境外,即被视同出口并办理退税。此项政策对很多出口加工贸易的企业很具有吸引力,可节省它们的资金成本。启运港退税政策若实施,首先带来长江中转量,其次是沿海中转量,而对吸引国际中转箱量则影响不大。启运港退税政策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配套政策,在2009年已获国务院批准;只要上海市地方政府实施细则出台,即可实际施行。

  最值得关注的是外轮“沿海捎带”政策。若该政策实施,对上海港将会带来10%~15%的额外增加量。外轮“沿海捎带”是指外国籍船舶在我国沿海港口之间从事外贸集装箱重箱的国内段运输。若“沿海运输权”政策调整,部分在境外中转的集装箱可能回流到国内港口口转运,可以争取中国北方发往釜山等境外港口转运的货源。根据相关人士统计,外轮沿海捎带政策若实施,上海港至少可以吸引渤海湾到釜山港中转箱量的80%-90%。不过,中国的沿海运输权,目前仍保留给中国航运公司和中国籍船舶,不对外国籍船舶开放;目前交通部依旧禁止外轮“沿海捎带”。这一政策放行没有可预期的时间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