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商务事业务实创新“ 十二”五实现新跨越

2011-2-18 13:0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十一五”西安商务发展成就 
    ——内贸持续旺盛,扩大消费效果明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776亿元增加到1611亿元,增长2.4倍,占到全市GDP的50%。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县超工程、农超对接、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汽车以旧换新等一大批政策性惠民工程,城乡流通网络建设卓有成效,扩大消费成效显著。流通企业实力不断壮大,2010年我市被商务部列为“国家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
  ——外经贸加速转型,进出口破百亿大关。进出口总额从21.92亿美元增加到103.82亿美元,突破百亿美元大关。机电产品、高新产品出口明显增加。外贸主体不断壮大,进出口过千万美元企业从74家增加到103家,过亿美元企业由6家增加到14家。自营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营业额完成5.88亿美元。服务外包从无到有,2010年完成合同执行额2.92亿美元。
  ——招商稳步推进,引资质量水平提升。实际利用外资从8.25亿美元增加到15.67亿美元,增长1.9倍。五年间累计利用外资58.73亿美元,利用内资3150亿元。共有76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西安开办公司或设立分支机构123家。
  ——商务环境优化,发展平台更趋完善。产业不断优化调整,板块区域发展布局更加合理,形成了以五区一港两基地为主体、区县工业园区为辅的园区结构。被国家有关部门确定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首批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2010年工作亮点
  (一)培育热点引导消费,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力
  开拓城乡市场拉动消费。开展形式多样的节日消费促销活动,春节、“十一”分别实现销售额51.3亿元、62.7亿元。深入推进家电、汽车下乡,全年销售下乡产品51.5万台(部)、销售金额10.77亿元,补贴1.16亿元,补贴兑付率92.75%。汽车以旧换新成效显著,累计回收各类报废汽车3922辆,补贴资金2466万元。扎实推进家电以旧换新,累计回收旧家电6.5万余台,兑付补贴593万元。积极参与主办了糖酒食品年货购物节、陕西商品大集等10余个大型展会,扶持区县举办了81个集市庙会等,实现交易额14.3亿元,参加人数达1760万人次。重点做好猪肉、食糖、食盐等重要商品储备工作,市场调控和应对波动能力增强。
  完善服务功能引导消费。深入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年申报新建和改造农家店560个,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和85%的行政村,新建日用品配送中心4个,基本形成顺畅高效的新型农村商品流通网络。积极推进“双百市场”工程,提升物流配送质量和水平,组织涉农企业参加各类购销对接会,促进农产品流通规模化和生产产业化。加大“农超对接”力度,农产品网上交易规模进一步提升。加快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完成38个农贸市场的提升改造工作。新设立60多家蔬菜便民店,设立蔬菜早市20个,深受市民欢迎。稳步推进放心早餐工程,二期配送中心建成并已投入试生产。被列为早餐示范工程全国五个试点城市之一,获扶持资金1980万元。
  (二)提升传统服务业,拓展商贸发展空间
  加快推进商圈培育建设。积极做好商业网点发展规划,引导商贸设施科学合理布局,小寨、解放路、土门、渭滨街、长安北路等商圈建设稳步推进,加大对兴善寺西街、经七路美食街、星光一路动漫街区、大唐西市、纺正街、北三环建材销售区等商业街区改造提升力度,商业集聚服务功能逐渐显现。
  商贸设施项目建设提速。商贸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0多亿元,新增商业建筑面积近30多万平方米。着力推进餐饮服务业转型升级,新增22家陕菜品牌店、示范店,我市店面数量分别达到59家和9家。全面推动家政服务工程,打造黄马甲家政服务网络平台,共培训家政员2549名。我市被列为全国家政服务工程试点市,获扶持资金1480万元。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成为新型商业业态主力军。新增连锁企业11家,连锁门店155个,新增特许经营门店119个。连锁经营实现销售额超过400亿元。
  强化市场监管。进一步规范煤炭、成品油、再生资源及二手车交易市场秩序。累计销售煤炭500多万吨、无烟煤12万吨、成品油107.7万吨。二手车交易3.7万辆,交易额6.26亿元。加强对重要生产资料的市场监测与分析。10家拍卖企业荣获陕西省优秀和新星拍卖企业称号。
  (三)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引资规模质量稳步提高
  吸引外资稳定上升,合同外资增幅较快。累计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82家,增长26.2%;合同利用外资11.97亿美元,增长99.4%;实际利用外资15.67亿美元,增长28.5%。英特尔、中国建筑等3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西安投资落户。引进内资平稳增长。实际引进内资882.26亿元,增长22.51%。西洽会签约项目进展顺利,累计有210个内资合同项目开工建设,实际到位资金额475.70亿元,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分别为95.89%和52.09%。
  (四)加大调整产品结构,对外贸易高速增长
  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新产品进出口达44.18亿美元,增长92.3%。机电产品出口达38.52亿美元,增长80.21%。加工贸易出口19.72亿美元,增长84.53%。对欧盟、美国、新加坡、日本和香港出口分别增长108.7%、67.8%、287.6%、73.2%、314.1%。外资企业进出口44.08亿美元,总值实现翻番。国有企业进出口36.92亿美元,增长16.5%。私营企业进出口22.71亿美元,增长18.8%。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会同市财政局共为企业争取各类政策性扶持资金3813万元。口岸工作实现新突破。在省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市口岸工作领导小组于去年7月正式成立。
  (五)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对外经济合作稳步推进
  自营对外承包工程、外派劳务营业额1.33亿美元,增长16.81%;新签承包工程、劳务合同额4亿美元,增长244.91%,期末在外人数3140人,增长18.49%。西电国际与老挝签订合同金额8000万美元输变电成套工程项目,总金额2.74亿美金的苏丹220KV新建变电站项目正式启动。户县外派劳务基地全年培训人员达到2000余人,外派人数800人左右,灞桥外派劳务基地成为全省首家获得全国行业基地授牌的基地。
  (六)充分发挥产业优势,服务外包快速发展
  2010年全市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务额2.92亿美元,累计完成营业收入超过450亿元。全市拥有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已突破1000家,从业人员规模9万人。我市已经成为领先全国的通信软件研发、金融软件研发和国际集散控制(DCS)解决方案提供等三大技术服务基地,以软件和服务外包为代表的“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
  (七)借用各种宣传平台,城市推介活动异彩纷呈
  市委书记孙清云率代表团出访德国、荷兰、法国,市长陈宝根率代表团参加“2010台湾陕西周”和苏陕经济交流合作活动。上海世博会期间组织了 “2010上海—西安之夜”、“2010上海美国企业晚餐会”和“2010上海西安服务外包说明会暨中国二线城市发展机遇研讨会”,赴深圳、大连等地举办了“2010中国(深圳)商业房地产合作大会西安推介会”、“西安—大连企业恳谈会”等多场次推介招商活动,西洽会期间成功组织了“西安投资环境说明会”,利用台州商会成立之机召开“浙商西安投资环境说明会”等。编印《西安商务投资地图》,受到众多投资商的广泛好评。
  “十二五”商务发展思路
  构建与西部商务中心相适应的商贸发展新格局
  打造引领高水平外商投资的开放高地
  建设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强市
  全面提升“走出去”业务水平
  2011年全市商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国、全省商务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要求,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为指引,以推动商务工作科学发展、率先发展为中心,增强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大流通带动大发展意识,充分发挥商务部门职能,以优质服务和良好环境迎接世园会召开,努力推动全市商务事业实现新的跨越。
  2011年,全市商务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18.8亿美元;引进内资960亿元;对外贸易力争实现增长25%以上。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