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月PMI继续回落 经济回稳趋势还不明确
2011-2-14 14:4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首月PMI继续回落。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日公布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9%,较上月回落1个百分点,连续第二个月出现回落,不过,购进价格指数却在12月份的短暂回落后止降回升。
专家指出,PMI继续回落表明近期经济回稳趋势还不明确,潜伏继续回调的可能,购进价格指数继续提高,反映企业订单减少而成本压力加大,企业面对困难比较大,成本压力或倒闭企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型,且所剩时机已不多。
经济回稳趋势尚不明确
当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9%,较上月回落1个百分点,这是PMI指数连续第二个月出现回落。此前,2010年7月至11月,PMI指数连续五个月上涨至11月的55.2%,12月份回落至53.9%。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分析指出,继上年12月份以后,1月份PMI指数继续回落,表明近期经济回稳的趋势还不明确,潜伏继续回调的可能。
持续关注PMI指数的宏源证券高级研究员何一峰更直言:“1月份PMI数据表明经济出现明显减速迹象。”
当日公布的分项指数显示,同上月相比,除采购量指数、进口指数等少数几个指数有所上升外,其余各指数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生产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回落幅度较大,超过2个百分点。
这其中,生产指数较上月回落2.2个百分点,回落幅度较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来自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分析说,这显示出当前生产增速继续减缓,这其中,以设备制造业为主的行业以及同居民消费密切相关的食品、饮料、烟草制造业等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但纺织业、家具制造业、玻璃和水泥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生产增速回落较大。
“PMI此番回落较为显著,不过也存在一定积极因素。”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表示,一方面,去年的超过10.3%的经济增速依然有些高,适度回落有利;另一方面,PMI回落与宏观调控转为稳健有关,是主动调控的结果,有利于抑制通胀。
以近期国家不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措施为例,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说,在国家继续加强房地产调控背景下,纺织业、家具制造业、玻璃和水泥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与房地产关联度较高的行业生产增速回落较大,后期房地产市场走势值得密切关注。
值得一说的是,同日公布的汇丰中国1月份制造业PMI则从去年12月的54.4%上升至54.5%,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这显示制造业经营状况有实质改善,说明增长势头依然强劲,为政府全力控制流动性和通胀压力留下了空间。
购进价格回升施压通胀率上涨?
相较生产,价格可能更受一般消费者关注。当日公布的购进价格指数在12月份短暂回落后重拾升势,1月份PMI购进价格指数达到69.3%,比上月回升2.6个百分点,凸显控通胀压力依然较大。
而且绝大多数行业购进价格指数保持在60%以上。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说,受食品类价格上涨拉动,1月份购进价格上涨势头明显反弹,这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购进价格指数上升到70%以上,升幅逾7个百分点。
这与记者节前走访各大消费市场感受相吻合: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服装价格均出现较为明显的上涨,且业内人士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价格继续维持高位的可能性较大。
这其中,农产品价格尤为引人注目。记者查看商务部网站国内市场行情分析栏目看到,“大米零售价格小幅上涨”“猪肉批发价格小幅上涨”“水产品价格继续上涨”“蔬菜价格继续上涨”,几乎无一例外与“上涨”有关。
“购进价格上涨原因较为复杂。”蔡进分析说,价格上涨与全球普遍性的自然灾害、近一年多来一些国家经济迅速恢复导致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不可逆上涨以及当前的流动性过剩均存在关联,总体上看,当前通胀还是“成本推动型”。
那么,购进价格回升会否进一步加剧物价“上涨”呢?一般来说,购进价格指数和PPI关系较为密切,如果PPI走高,农资产品价格会上涨,农产品生产成本会增加,另一方面农民生活成本也会提高,农产品价格也会随着提高。
不过,“由于农产品价格受季节性影响较大,虽然从长期来看来自PPI的压力最终都将传导到CPI上,但短期这种传导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何一峰说。
尽管如此,包括屈宏斌、国泰君安吕春杰、海通证券刘铁军在内的众多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认为CPI进一步上涨压力较大,不排除未来有创出阶段性新高的可能。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也公开表示,目前国内通胀率仍存在进一步走高的空间,央行必须对通胀保持警惕;央行30日发布的《201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警示,价格上行风险不容忽视。
蔡进进一步认为,考虑到当前价格上涨成因复杂,针对通胀的治理也必须是综合性的调控措施。
成本压力倒逼企业转型时日已不多?
购进价格回升,企业面临压力不小。张立群分析指出,新出口订单指数回落,购进价格指数继续提高,表明企业订单减少而成本压力加大,企业面对的困难比较大。
中国人民银行此前发布《201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披露的一项数据显示,2010年进口价格同比上涨13.7%,远远高于出口价格同比涨幅2.4%。
“随着购进价格的不断上涨,进出口价格的‘剪刀差’对企业的利润空间造成了迅速挤压,也使企业的现金流趋于紧张,融资需求大增。”何一峰指出。
环球资源近期针对中国出口企业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半数受访企业认为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涨为最大挑战,七成企业表示将提高营运效率和减少产品瑕疵率。
何一峰说,从PMI数据看,一些企业在通胀压力下也做出了诸如减少生产以减少现金流支出、加大原材料采购力度以防范未来的通胀风险等措施。
海通证券分析师刘铁军表示,进口原材料多为刚性需求,企业即使压缩利润也必须采购,面对成本上升,企业有必要加快产业升级,提升议价能力,生产更多技术含量高的产品。
蔡进更指出,当前的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升均不可逆,成本上升或倒逼一些企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型,“必须转,而且转型的时机已不多,不转就可能面临退出”。
蔡进并表示,企业通过转型降低成本的空间和潜力巨大,以物流成本为例,当前我国物流硬件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管理水平仍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水平,通过提升物流管理水平至少还可以降低一半的物流成本,这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至关重要。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