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智能交通:推进安全便捷出行

2011-2-14 14:2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十一五”期间,宁波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基本完成了网络基础与基础信息系统建设,建立了以交通指挥中心为核心,以交通信号控制、交通视频监视、交通信息采集、高清智能卡口等系统为支撑的基础交通管控平台。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得以全面提升,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侦破率达到95%以上,每年的交通事故四项指数保持下降态势,畅通工程连续5次蝉联全国一等管理水平。 
  1电子警察让驾车人自觉讲文明 
  “以前只有路口闯红灯要被电子警察拍照,没想到现在网格线上停车等候、斑马线前没有减速礼让行人、临近路口突然变更车道也会被录像。”有私家车的孙先生感叹车子不好开,同时又表示“这也让我平时更注意规范开车了”。其实,很多驾车人会跟孙先生有同感,现在的电子警察发挥的规范交通秩序的作用越来越大。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道路秩序处副处长王伟介绍,目前,宁波市已有公路智能卡口系统、路口闯红灯与违法变更车道自动监测系统、斑马线监控系统、测速系统等非现场交通违法自动监测系统2000多套。去年,宁波市还开始建设高清车载规范执法监控系统,市区有25辆巡逻车上安装了高清车载规范执法监控设备。据王伟介绍,交警部门目前对新增电子警察全都公布明确的位置,交警部门从去年4月开始,通过交通违法信息系统自动向驾车人发送手机短信,及时告知交通违法信息,驾车人还可上网细查自己的交通违法信息。而且,交警部门在非现场执法取证环节上是相当仔细的,对违法行为拍摄的照片、录像资料都确保能完整反映违法过程、正确反映违法事实。驾车人可以到任何一个交通违法处理窗口查询交通违法记录的起因,窗口工作人员会提供相关照片或录像供机动车驾驶人确认,确保非现场执法的公平与公正。 
  2交通诱导让驾车人随机应变 
  家住海曙段塘的毕师傅在宁波开了十几年的出租车。最近几年,虽说道路越来越堵,但毕师傅很多时候却总有办法提前绕开,然后另辟蹊径。“现在路上有了大屏幕的道路拥堵提示,收音机里也有实时的路况播报。哪里堵,哪里畅,我一清二楚。”毕师傅这样说。 
  这些实时路况信息由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指挥中心发布。据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科技处处长张为秀介绍,宁波市在2006年6月建成了国内第一个以“FCD浮动车辆数据”技术为基础的实时道路交通信息采集和服务系统,这个系统通过安装在市区3500多辆出租车的GPS定位系统,采集每辆出租车的实时位置和车速等数据,将这些数据进行轨迹分析后,就可计算出市区各条道路的实时交通速度。 
  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指挥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的“实时交通信息系统”中,可看到市区的道路分别被标成红、黄、绿三色,其中中心区道路以黄色和红色偏多、市区外围则主要为绿色,大屏幕的右下角还细列着每条主干道的实时通行速度。“不同的颜色代表了不同的通行速度,比如红色表示该路段通行速度在10公里/小时以下;绿色则表示30公里/小时以上。”张为秀介绍说,“这些数据不停地在更新,每隔5分钟对外发布一次,发布的途径是室外LED屏、广播电台、交管信息网等平台,为市民提前规划行车路线、避免车辆扎堆拥堵提供方便。” 
  2010年5月,为迎接世博会第一个主题论坛,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在市区道路上新增交通信息LED屏12块,并由此启动市区道路动态交通诱导系统的建设。到去年底,市区道路上已经有46块交通诱导大屏投入使用。交通诱导系统能发布交通流量、路况、气象、道路施工、交通管制、出行提示等交通诱导服务信息。 
  “看马路上的电子屏,绿色表示畅通路段,黄色表示轻微拥堵路段,红色表示严重拥堵路段,内容直观,一目了然,正逐渐为广大驾车人所熟识。”毕师傅说,“从江东到海曙,过哪座桥会通畅一些,现在我主要就靠它来判别!” 
  3电脑评判让驾驶考试更显公正 
  位于江东区滨江大道上的机动车驾驶人实际道路考试点近来颇受驾驶学员的关注,我市公安车管部门正在那里对机动车驾驶人实际道路考试试用智能评判系统。驾驶学员刘小姐昨天就被安排到那里参加考试,她说她能适应驾驶考试的“全自动化”。“根据车载电脑的提示以及语音指令来完成考试,比考官坐在车上紧盯着我考试,感觉上要好得多。”刘小姐说她在参加机动车驾驶人场内及场内其他项目考试时已经见识过路考仪,因此对机动车驾驶人实际道路考试中应用智能评判系统很容易接受。“起步”、“直线行驶”、“变更车道”、“通过路口”、“通过人行横道线”、“通过学校区域”、“通过公交车站”……她上车之后就按电脑指令及时做出反应,有条不紊地控制着考试车前进、掉头、减速、暂停。考试结束时,车载电脑立即给了她考试合格的评判。 
  据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机动车辆管理所所长郑震宇介绍,2010年12月27日,宁波市的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全自动化”,就是说全面应用电脑评判了。机动车驾驶人理论考试早年就已实现“无纸化”,驾驶学员在电脑上考试,成绩在电脑上直接显示,一目了然。机动车驾驶人场内及场内其他项目考试在原先“桩考”部分应用红外线监控系统基础上,自2009年7月起全面应用由视频监控器、超声波、红外线等构成的整套“路考仪”。考官不坐在考试车上,而是通过视频监控器来观看考试过程,驾驶学员的考试成绩是否合格全由“路考仪”评判。目前在机动车驾驶人实际道路考试中试用的智能评判系统,是由安装了智能监测设备的考试车、安装了定位系统与监视系统的流动监控车以及3G网络的支持来运行的。机动车驾驶人实际道路考试应用智能评判系统,彻底取消了考官在考试中的自由裁量权,减少了考试评判的误差几率,使得考试进一步规范化。 
  据了解,目前全市已有1500多名驾驶学员体验了驾驶考试的“全自动化”,除江东区滨江大道上的机动车驾驶人实际道路考试点有智能评判系统外,堰山、小港、横溪、宁海和横街考场附近也都分别增设应用智能评判系统的流动考试线路。在机动车驾驶人实际道路考试点,车管所还利用无线移动警务系统实时录入和审核考试成绩,并为考试合格者现场制作、发放驾驶证,这一便民举措为社会、群众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费用支出。
   展望 
  道路交通监控系统三期工程建设启动 
  宁波市道路交通监控系统三期工程建设已经启动,鄞州新城区、东部新城、宁波国家高新区及海曙区西部、江北区北部均被纳入市区智能交通管理范围。建成后,全市控制路口将达到500个左右,控制面积将达140平方公里。同时,交通监控、治安监控等多种信息资源将整合利用,并逐步与社会其他部门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在缓解“出行难”和提升社会治安防控能力上发挥更重要作用。 
  打造功能齐全的交通管理网络服务平台 
  “十二五”期间,宁波市公安交警部门还将全力打造功能齐全的交通管理网络服务平台,拓展交通信息发布平台,进一步加强民生服务。广大市民有望便捷地通过互联网来申办机动车登记、驾驶人考试、违法处理等多种交通管理相关手续,一些交通管理行政审批程序也有望在网上完成,大量的交通信息可能实现在手机上预订或实时查询,行车路线与停车位置都可能得到及时诱导等。 
  声音 
  王惠敏宁波市委常委、公安局长 
  公安机关要确保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必须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提升驾驭能力的重要支撑,牢牢把握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主动权。 
  王伯宁江北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这几年,因为工作关系,我经常联系公安刑侦部门,有两个方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是科技应用上进步很快,比如说视频监控系统,它为许多案件的侦破提供了宝贵线索,给犯罪分子极大的威慑力,也让民警打击犯罪的效能得到了提升。 
  另一个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这5年来我们刑警的总体素质有了不小的提高,现在民警办案,不仅程序很规范,言行举止也很文明,让人感到很温暖。 
  胡燕儿白云街道安丰社区党委书记 
  这些年从事社区工作,最大的困难就是人员流动性大,基础工作很不好做。以前,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资料,常常因为工作人员岗位变动而再也找不到了。现在,有了高科技信息技术,只要及时将采集到的人口信息输入系统,就可以一劳永逸,永久享用。这不但促进了社区警务的发展,也给我们社区其他工作带来了方便,公安民警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 
  罗天波云南籍来甬务工人员 
  我是第一次来宁波找工作,由于身份证丢了,主管不敢录用我,他打了个电话,警官就来了,警官像发短信一样输入了我的身份证号码,小小的屏幕里出现了我的所有个人信息,在核实了我的身份后,我被当场录用了。真没想到,宁波警察的装备这么先进,我们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宁波警察的效率。(本文:宁波晚报)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