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通村公路真正实现了“村村通”

2011-1-9 13:5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2010年十件实事之一是新建通村水泥路1000公里,基本实现全市村村通水泥路目标。完成情况:2010年计划完成通村水泥路1017.5公里,在11月就100%完成了任务。至此,十堰市所有建制行政村都通达水泥或沥青路。 
   丹江口市牛河林业开发管理区李家山村村民廖丛斌新购置了一辆三轮摩托车,农忙时拉化肥粮食,逢年过节时走亲访友,很是方便。车子就停放在自家场院里,要去哪儿,打着火就走。廖说,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好事。以前村里不通公路,出行都靠两条腿。2010年,通村公路修到了家门口,村里很多人家都和他一样,购买了摩托车代步,甚至有人买了小轿车。 
   牛河林业开发管理区2010年修筑通村公路1.5公里,从2006年至今,牛河共修筑通村水泥路114公里,9个村全部通车。 
   作为十堰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一,2010年计划完成通村水泥路1017.5公里,在11月就100%完成了任务。 
   市交通局农村公路办公室介绍,与往年相比,2010年的通村公路建设任务里程虽然减少了,但难度却加大了。因为经过多年建设,大部分行政村都通了水泥路,只剩下特别偏远、条件恶劣的地带需要2010年“扫尾”,因此,2010年的通村公路计划虽然只有1017.5公里,但修筑难度却很大。 
  2010年,交通部门紧紧抓住国家拉动内需的发展机遇,对上大力争取,对下谋求县市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使通村公路的发展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资金补助政策上,确保了通村公路建设每公里省财政补助15万元,市财政补助1万元资金的到位,减轻了基层筹资压力,调动了基层推进通村公路建设的积极性。县级政府对通村公路建设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全市共纳入财政预算资金884万元,用于通村公路的建设。 
   随着2010年十件实事之一的通村公路修建任务完成,十堰市通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5万多公里,所有建制行政村都通达水泥或沥青路。 
  通村公路建设从2003年启动,启动伊始便遭遇资金瓶颈.2003年、2004年两年仅完成通村水泥路885公里。2005年十堰市寻找到了一条破解“资金难”的途径,一举打破资金瓶颈,驶入了通村公路建设的快车道。 
  十堰市把建设通村水泥路作为“改善民生、服务民生、造福民生”的重要举措,探索出了“1+2+X”筹资模式。所谓的“1”就是抓生交通部门投资建设农村公路的重要机遇。“2”就是市县两级政府多方筹资,通过集中捆绑资金配套扶持。市政府对已建成验收合格的通村水泥路按每公里1万元予以扶持,各县市政府每公里补助1至3万元左右。“x”就是动员和利用社会力量,主要是群众“一事一议”投工投劳、社会帮扶、外出成功人士捐资等自愿自发筹资修路。这种模式告别了单一投资、推进缓慢的历史,形成了市县政府两级财政配套、群众投工投劳、社会捐资等相结合的多元筹资渠道,激活了十堰市农村公路建设一盘棋。 
   市政府从2007年起,将通村公路作为年度“十件实事”予以督办,每年拿出2000万元,扶持通村水泥路建设。截至2010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5万公里,100%的乡镇和100%的建制村通沥青或水泥路,分别比“十五”末提高了8%、10%广大农民群众告别了泥泞坑洼的“泥巴路”,走上了水泥路,在家门口坐上车,在田间地头把农产品运出去。 
   通村水泥路工程给群众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丹江口市牛河李家山柯村民王刚家里开了一间小超市,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后,他就购买了一辆农用车,把收购的农产品拉出去,把外面进的货拉回来,方便不说,还节约了原,本高昂的运费,使超市里的不少商品价格降低,给乡亲们带来了实惠。 
   张湾区黄龙镇朱庄村离十堰城区直线距离不过一二十公里,但是受大山和黄龙滩水库的阻隔,2009年以前.这里的村民出行坐船或乘黑摩的,路费得花十几块钱,还不安全。由于交通不便,村民也无法搞特色产业,只能在外打工。通村公路修通后,村民出行只需2块钱。在外打工的2组村民蔡立本立马回乡,建起绿色环保的土鸡养殖基地,成为致富带头人。如今,朱庄村有20多户村民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 
   把水泥路通到农民家门口,把客运站、候车棚建到集中地,把通村客车开到田间地头,十堰农村交通从单一修路向“路站运一体化”发展,农村公路的综合效益得到全面发挥。“路站运一体化”发展,像一根“杠杆”撬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和乡村生活面貌的整体转变,破解农村发展难题。 
   随着通村公路的延伸,一个新的问题浮出水面,路修通了,如果不养护好,可能要不了几年就“糟蹋”了,于是,十堰市又开始了通村公路的养护探索,并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 
  2007年8月14日,一场别开生面、民主公开的养护竞标会在试点村——郧县茶店镇大岭山村举行,首开十堰市通村水泥路竞标养护的先河。两名镇村干部和村里多名党员、群众代表等组成的竞标评委认真听取5名竞标人演讲,现场进行投票,得票最高者当场获得村路一年的养护权,并由公证员进行公证。这种由“政府主导、村级负责、市场运作、群众监督”的养护管理体制,在试点村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在全市所有通村水泥路推广。 
  竹山县秦古镇16个行政村有12个村把通村公路管养纳入村规民约,实施了村民自治,缓解了资金矛盾,有效解决了通村公路“无人管,怎么管”的问题。 
   通村公路招标养护和村民自治养护,全市通村公路的养护任务全面落实,管养面达100%。竹溪县、郧西县已成立了农村公路管理局,其他各县市区正在积极争取,全市共参与通村公路管养丁作的人员达2483人,管养队伍日益庞大。 
  大道今如矢,春风此更和。一条条通村水泥路,如同一座座通往致富的金桥,引领着广袤的乡村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