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铁腕”推进区域经济多样化发展

2011-1-8 10:47: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近来,高铁概念受到了投资者的广泛追捧。可以说,在应对本轮金融危机的重大举措中,建设高速铁路及现代化铁路网,是极富远见的部署之一。它的意义绝非仅局限于铁路一端,而是在用“铁”的手腕,将广大内陆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其意义非同小可。同时,面临的问题也值得注意。 
    这里,首先要提一下有关铁路投资的最新信息。据铁道部消息,2011年全国铁路将安排建设投资7000亿元,新开工项目70个,其中高铁和城际铁路项目15个,区际干线和煤运通道项目26个。这是继去年安排7000亿元和前年安排6000亿元铁路基本建设投资之后,又一个大投入、大建设之年。经过这几年的铁路建设大发展,中国已经走到了世界铁路运输的前沿,更重要的是,新的路网建设正在为广大内陆地区的经济腾飞打下了“铁”的基础。
    据2008年调整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中国的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复线率和电化率分别达到50%和60%以上,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主要繁忙干线将实现客货分线,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结构清晰、功能完善、衔接顺畅”的铁路网络。
    从现在的建设进展看,这个规划很可能会被再次突破。比如,在2008年调整的规划中,新的“四纵四横”客运网路就要比先前拓展许多。调整后的城际客运系统将覆盖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长株潭、成渝以及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关中城镇群、海峡西岸城镇群等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地区的城镇。
    另外,为促进西部开发、完善路网布局,2008年的规划还有另一项内容,即以扩大西部路网规模为主,形成西部铁路网骨架,完善中东部铁路网结构,提高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适应能力,规划建设新线约4.1万公里。其中,列出了12项以西部为主、连接广大内陆地区和东部发达地区的铁路网络。这些路网以边疆地区为骨干,内接东部外联周边国家,打通了中西部地区的内外贸通道。
    所以,这一轮铁路建设的意义已远远超过了一个行业本身,而是一种面向未来、面向内需、对接新发展模式的战略大布局。它对中国经济在下一个周期的增长,特别是对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对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经济的二元结构有深远影响。具体来讲,可以从三方面予以观察。
    其一,将大大加快不同地区的城市化进程。铁路运输是形成大客流、大物流的基础条件。人流、物流的畅旺,必然带来资金流、技术流的跟进。这必然会带动广大中西部地区特别是高铁沿线地区的城市开发,带动各地区产业结构的大洗牌、大调整。同时,也会影响整个国家的产业布局。这就是高速铁路和现代化路网带来的最大好处。
    其二,将迅速改变对不同地区原有资源的价值评估,包括对土地、矿产、自然物产等有形资源的重估,以及民俗、文化、历史等无形资源的价值重估。比如,近来在一些高铁沿线地区,土地价格和房地产价格都在迅速上涨,尤其是一些站点城市的地价和房价更是涨势汹汹。
    其三,将持续优化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缓解东部地区的人口压力。比如,受铁路运输便捷化、产业转移及中西部地区生产成本与生活成本明显低于东部地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未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将会持续向投资回报较高的中西部地区转移,这将明显改善目前中国的地区人口分布结构,并带动各种经济要素分布更趋均衡。
    从这几方面看,现代化铁路网的建设意义是多方面的,其中还包括环境和生态方面的意义,也同样不能忽视。
    当然,铁路建设会推动城市化进程,但城市化问题要比铁路建设复杂得多。在此过程中,如果各地处理不当,也可能产生负面效果。比如,可能会出现城市同质化、经济雷同化、地方特点和文化差异消失等问题。但这已经不是铁路的问题了,而是地方经济发展如何实现差异化的问题了。
    不过,无论怎么讲,铁路建设对推进区域经济多样化发展的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目前的情况下,沿着“高铁”做生意、做投资,应该是没错了。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