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港货物吞吐量破亿吨

2011-1-8 10:4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武汉新港2010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集装箱量达65万标箱,成为长江中上游(南京上游)首个跨入亿吨级的港口。1月3日,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杨松,湖北省副省长段轮一,武汉市市长阮成发等省市领导出席了武汉新港年吞吐量突破亿吨暨万吨船队首航仪式。 
  实现“亿吨大港”的华丽蜕变
  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杨松对记者表示,武汉新港从2008年的8316万吨,到2009年的8657万吨,再到2010年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货物吞吐量呈现“加速度”三级跳,是武汉新港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武汉新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开始了由“亿吨大港”向“亿吨强港”跨越的新征程。目前,我国内河主要港口城市中,只有南京、苏州、南通、江阴、湖州、镇江及武汉新港等7个港口的货物年吞吐量达到亿吨。武汉新港跨入“亿吨大港”之列,意味着武汉向“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又迈出重要步伐,成为中部地区通往海外的水上门户。
  武汉新港两年半前由原武汉港和鄂州、黄冈、咸宁市的部分港区组成,规划港口岸线627公里。2008年5月,湖北省委、省政府着眼于拓展武汉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决定将武汉和鄂州、黄冈、咸宁四市的部分港区整合,统一规划建设成了现在的武汉新港,区内现有27个港区。此前,新港区域内港口的货物吞吐量一直徘徊在5000万吨左右。新港管委会介绍,新港2010年完成投资76亿元人民币,其中28个港航项目进展顺利,总投资92.7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6.86亿元。
  两年多来,武汉新港先后开通了直达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及港澳台地区的不定期货运航线,恢复开通了武汉至上海洋山港“江海直达”航线,只需2天即可到达洋山港,每标箱可节约运输成本550美元。开通的中远直达快航使湖北货物接转欧洲干线班轮时间缩短一周。武汉新港成为中部地区走向海外的重要“门户”。四川、重庆、河南、湖南等省市的大批外贸货物,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销往内地的货物,大部分在武汉中转。据统计,长江沿线大型企业8成原材料运输通过水上运输完成。2010年6月阳逻集装箱二期工程全部竣工后,新港年吞吐能力达到100万标箱,除了巩固湘、鄂、川、渝、陕、豫等传统市场外,还将密切了皖、赣的合作。
  两大“创新”举措促发展
  2010年9月,武汉新港主要领导应邀出席全国港航管理工作会议暨港口发展模式研讨会,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充分肯定了武汉新港的新体制、新机制、新思路,认为:“武汉新港模式”符合“第四代港口”的特点,值得学习借鉴。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汉新港两大创新,极大程度地促动了新港的发展壮大。
  第一大创新:跨4个行政区域实行“4个统一”。武汉新港跨武汉、鄂州、黄冈、咸宁等4个行政区域,却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这种港口模式全国独一无二。长期以来,由于受行政区划限制,湖北省港口发展存在一些难题:缺乏整体规划,码头布局比较分散,功能分区不强;基础设施滞后,机械化水平不高,整体生产效率低;港口和航运企业“小、散、弱”的现象比较突出,货物年吞吐量长期在5000万吨左右徘徊。这些问题严重束缚了港口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武汉新港从打破行政管理体制束缚入手,成立新港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协调处理跨区域、跨部门问题;经中央编办批准,成立武汉新港管理委员会,明确为湖北省政府派出机构,委托武汉市组建并管理,统一负责武汉新港规划建设和日常事务的管理工作。武汉新港以武汉为龙头,将武汉、鄂州、黄冈、咸宁四市的627公里港口岸线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在现有的27个港区及9300平方公里经济腹地范围内统筹布局。体制的创新突破为促进港口岸线、生产要素和行政资源整合,调动各方积极性,释放长江水运生产力,提供了重要保障。
  第二大创新:突破传统模式打造“第四代港口”。武汉新港,绝不仅是发展“港口”,而是将产业园区、物流体系、城镇建设、集疏运网络建设等融为一体统筹规划建设,着力打造“第四代港口”。根据总体规划,武汉新港建设发展目标是,打造成为集现代航运物流、综合保税服务、先进港口设施和经济技术开发为一体的现代港,中西部走向海外的国际港,水水和水陆中转的枢纽港,以及港口与产业相互促进的先导区。武汉新港将主要集中规划建设“一个新港商务区、两个集装箱核心港、五座临港新城、十二个临港产业园”。同时,以国家干线公路、铁路和空港为依托,完善网络节点,规划构筑东部“公路六纵三横六联、五条沿江铁路通道”和西部“公路三纵三横六联、两条垂江铁路通道、一条沿江铁路通道”的综合交通服务体系。目前,武汉新港在建的港口基础设施、集疏运网络、物流园区等项目共65个,总投资487亿元;2009年完成投资40.8亿元,2010年完成投资76亿元,同比增长86.4%。与此同时,一大批国际国内知名物流、加工和制造企业相继落户新港。
  “十二五”规划吞吐量将破2亿吨
  2010年11月26日,武汉新港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武汉新港“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规划,未来5年,武汉新港努力实现“一个提升”、“两个倍增”,构筑“三大体系”。即提升武汉新港现代化综合功能,力争货物吞吐量突破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万标箱,构筑港航体系、集疏运体系和综合服务体系。
  “十二五”期间,武汉新港规划实施港口航运能力提升、航道整治疏浚、航运物流、旅游、市政配套等八大工程共计111个重大项目,预算总投资1766亿元,计划完成投资1011亿元。
  2011年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武汉新港计划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1.15亿吨,增长15%;实现集装箱吞吐量80万标箱,增长23%;力争实现投资120亿元,增长58%。据介绍,今年武汉新港建设项目总计80个,预计总投资945亿元。
  按区域划分,武汉市项目51个,计划完成投资85.8亿元。按类别划分,武汉新港将重点建设24个集疏运项目,建设33个港航项目,建设23个物流产业园区项目,其中加快推进武船双柳基地建设。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