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通成本居高不下 专家:体制性成本降不下来

2011-1-8 0:1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中商联的报告预计,2011年我国流通成本持续增加,居高难下,降低商业服务业体制性成本成为业内期盼。
有人曾经统计过,一公斤货物从上海到贵州,通过公路运输需要花费6元到8元人民币,而从上海通过海运运到万里之遥的纽约却只要花费1.5元人民币,从更为宏观的角度来看,在中国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21.3%左右,而发达国家则是10%左右。
流通成本为什么居高难下,推高流通成本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业内期盼的体制性成本该如何降低?对此,《央广财经观察》特别对话商务部研究院流通战略部副主任张育林。
主持人:有人统计中国流通成本远高于发达国家,中国商业联合会报告预计,2011年流通成本仍然会居高不下,我们现在流通成本到底有多高?高在哪里?为什么始终降不下来? 
 
张育林:其实流通成本大概就是刚才谈到的这个数字。最近这些年,我们的流通成本总体数字可能就是18%左右,每年都相对的有一些变化。
从流通成本的基本构成来看,从长途、运输,包括管理这几个主要的环节,刚才你提到西方的发达国家,和它们相对应的这些数字比起来,我们要高。
至于明年,这个数字可能会比中国商业联合会提到的还要高。因素非常复杂,因为在流通这个环节,一些要素投入的价格还在持续的上涨,其它比如说,管理成本,就是体制性的成本总是降不下,投入的其它要素价格又在上涨,所以成本降下来是非常难的。 
另外,我还有一个观点,就是说成本确实是反映一个国家流通产业的效率,还有商业、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指标数字,但是有的时候也不能太忽视地看待这个问题,因为它成本、环节因素非常多,我们有时候不能单纯地来判断,应该从产业的整体进步看。
主持人:刚才一直在谈体制性成本,这个体制性成本到底是什么?它的含义是什么?另外怎么降低体制性成本?有没有空间去降低它?
张育林:体制性成本比较复杂,通常可能就是一个管理的数据,这个体制性成本应该是属于行政这一块,或者说政府的公权力这一部分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它既包括我们的一些税费、管理费,也包括有一些应该由政府、由公权力部门提供的公共产品,或者说准公共产品。
如果这一项做好了,它也可以大幅降低整个流通成本。另外是政府部门、行政部门之间的各项工作,各种政策的对接这一方面,如果管理很顺畅,职能很明确,那么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重复的行政管理,那么这个成本就可以降下来了。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