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打造中宁物流园

2011-1-7 14:2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虽然已入寒冬,中宁物流园区仍呈现一派火热景象。 
  站在附近的山顶,鸟瞰建设中的物流园区,记者不禁为之震撼:东边是225亩的公共信息平台区;南边是占地300亩的物流配送区和1000亩的仓储加工区;北边是占地530亩的汽车城、380亩的战略装车点和500亩的集装箱中转区;西边是620亩的建材城。加上公路、绿化等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整个物流园区占地总面积达4950亩。 
  中宁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少庸自豪地说,在整条太中线上,国家规定的战略装车点只有5个,中宁是其中之一,这对中宁今后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现在,中宁县的发展思路除了传统的“枸杞之乡”、“冶金重镇”之外,又多了一个响亮的口号――物流之都!辖有七大功能区的物流园区预计投资35亿元,自2009年开始施工,目前累计完成投资4.24亿元,入驻物流企业30多家。
  “为了与太中银‘接轨’,我们半年时间推平了一座小山!”中宁县交通局交通战备办副主任尹自顺感慨良多,物流园区中的战略装车点所在地以前是座占地380亩的荒山,平均海拔比太中银铁路线高10米,最高处达到18米,为了能和太中银铁路线的高度保持一致,中宁县投资600多万元,花费半年多时间“愚公移山”,外运土方220多万立方,硬生生将一座荒山夷为平地。 
  在中宁县城东北3公里处,记者找到了中宁东站,同时也见到了完全有别于其他车站的另一番景象:这个站是太中银铁路全线上的五大战略装车点之一,围绕该车站,一座占地近5000亩的物流园区正在建设。在中宁生活了10多年的陈先生感慨道:“一夜之间,这片不毛之地成了寸土寸金的投资热土,感觉跟做梦似的。” 
  在太中铁路修建之前,中宁就是交通重镇。从此地穿行而过的有3条国省道、两条铁路、5条高速公路,还毗邻中卫、固原支线机场,可谓陆、铁、空俱全。即便如此,物流运能不足的矛盾仍很突出。一方面,中宁物产丰富,已探明煤炭储量22亿吨、石膏储量100亿吨以上、硒砂瓜年产量200万吨,到2010年年底,工农业大宗货物铁路运力总需求量为1767万吨,而到“十二五”末,需求量将达到历史性的5000万吨;另一方面,中宁的进出物流八成以上靠公路运输,包兰、宝中线的运输量仅为一成多。“物流之都”缺少了强大的铁路运力,显然是空谈。中宁县委、政府非常清楚这一点。 
  为此,2004年,第一次听说太中银铁路要经过中宁时,县委书记、县长一次次带领相关部门领导赴北京、太原,争取太中银铁路中宁东站为货运专线和战略装车点。多年的奔走没有白费,最终,中宁东站甘肃铁联货运专用线建设获得铁道部行政许可批准。 
  中宁县铁路协调办公室主任李永山告诉记者,以前包兰、宝中两条线的货物年吞吐量约为150万吨,等到太中银铁路开通,吞吐量可达到1000万吨,整个铁路运能膨胀了近7倍。专用线、战略装车点没有获批以前,国家给中宁站的装卸量限定为4个车皮,而项目争取下来之后,装卸量为3趟专列,按每趟专列40节车皮计算,装卸量增加了30倍。 
  中宁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宁县“十二五”最大的目标就是实现跨入西部百强县的行列,如果说这是“画饼”,那么要让这张饼达到“充饥”的效果,中宁物流园区就是信心的来源。 
  有了强大的交通优势,中宁的枸杞、红枣、苹果、硒砂瓜、供港蔬菜、清真牛羊肉等特色农产品及其深加工产品的外运就不愁了。而太中银铁路的开通,也让外省区的大客商纷至沓来,如近两年落户的锦宁公司(120万吨铝镁合金项目)、万隆公司(100万吨稀土彩钢板项目)等,这些项目年原材料吞吐量达到800多万吨;本地赛马、瀛海等规模企业每年近一半的产品远销陕北榆林等地,年产品运出量达到50多万吨;境内铁路专用线和仓储设施,以及园区战略装车点建设,可以进行有效资源整合,实现货物整车装运,将极大提高物流运输效益。 
  据预计,园区全面建成后,每年可实现货物吞吐量800万吨,交易额达12.6亿元,实现利税6300万元,增加就业岗位5000个,全县物流业实现增加值3.6亿元。此外,“十二五”期间,中宁还将改扩建包兰铁路石空集运货场、中宁电厂专用线、中宁中石油专用线、从包兰铁路牵引华夏特钢专用线、两处国家物资储备处专用线。这些线路改扩建之后,货物吞吐量将超过5000万吨,中宁东站不仅解决本县的运能问题,还可以为其他兄弟县区解决运能不足的燃眉之急。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