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2011-1-5 15:2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立足以质取胜,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对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出了要求。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日益加速的新形势下,湖南外贸一方面要加速发展,另一方面要处理好发展壮大与转变方式的关系、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这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富民强省进程中一个亟需破解的课题。根据省政府安排,省商务厅牵头开展了“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外贸和开放型经济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外贸总量不断增加。外贸和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为推动新型工业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纵向比较,进步很大;横向比较,差距明显。
  (一)湖南外贸发展现状
  1、外贸规模不断壮大但总量仍然较小。2003年以来,我省外贸进入了一个较快发展的时期,到2008年,我省进出口总额125.7亿美元,比2003年的37.3亿美元翻了3倍多。但是,我省对外贸易总量仍然偏小,2009年进出口额占全国的比重只有0.46 %,在全国31个省份排名从2003年的第18位降到了第20位。
图1,2001-2009湖南进出口情况







  2、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明显但贡献率偏低。近年来,我省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均高于全省GDP的增长速度,外贸依存度和外贸进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也有所提高。但目前湖南外贸依存度仅在8%左右,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外贸进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仅在10%左右。

图2,2001-2009年湖南对外贸易依存度





图3,2009年中部六省外贸依存度情况








  3、外贸经营主体发展较快但缺乏龙头企业。截止2009年底,全省备案登记的外贸经营企业有5512家,比2005年底增加2614家,但当年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不足2000家。外贸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出口导向性的外商投资企业少,外资企业出口占全省的比重只有15.7%,远低于55.9%的全国平均水平。
表一  2009年中部六省外贸主体情况表
省份备案登记
企业累计数有进出口
实绩企业数出口过亿
美元企业数出口过千万
美元企业数企业平均
出口额(万美元)
湖南551219183103333.7
湖北757024097194475.2
山西35691056338315.3
河南27000
(含外资企业)2509
8150292.8
江西482418622172447
安徽10000
(含外资企业)305812152328.3


  4、外贸商品结构有所优化但资源型、初级产品比重仍然较高。近年来我省出口商品结构虽有所优化,工业制成品特别是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较快。传统出口商品烟花、陶瓷、纺织品出口较为稳定。但钢材、有色金属等高能耗、资源型产品占出口的比重仍大(约占我省出口的四分之一),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与中部其他省份比都有较大差距,农产品出口比重与湖南农业在全国的地位不匹配。



表二  湖南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情况
年份机电产品
出口额(万美元)机电产品
出口比重(%)高新技术产品
出口额(万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

20057525420.0993452.49
200716944525.97215933.31
200916706430.4297035.4


图4,2009年湖南主要出口商品构成情况








表三  2009年中部六省外贸(货物贸易)对比





表三 2009年中部六省货物贸易情况对比

省份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外贸
依存度加工贸易
比重机电产品
出口比重高新技术产品
出口比重外资企业
出口比重

湖北172.38.0614.94319.232.7
安徽156.49.3317.138.17.425.2
河南134.44.1630.729.95.724.9
山西85.547.2312.539.1――16.8
江西126.610.0125.726.218.943.8
湖南101.55.3610.730.45.415.67
全国22072.739.4941.259.331.455.9





  5、货物贸易方式有所优化但加工贸易的比重严重偏低。我省出口一直以一般贸易为主,尽管2009年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比上升至10.7%,在中部六省仍排名靠后,反映我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的水平较低。
图5,湖南加工贸易发展情况







  6、服务贸易规模偏小但潜力巨大。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 2008年我省居民与非居民间服务贸易(按国际收支口径统计,不含政府服务,下同)进出口总额为16.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增速居全国第9位。进出口总额位居全国31省市第20位。服务贸易依存度为0.99%。
表四  2008年中部六省服务贸易对比
排名
(进出口总额)省(市)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出口总额
(亿美元)进口总额
(亿美元)
全国3044.501464.47 1580.04
1湖北26.429.4017.03
2河南20.907.3513.55
3安徽20.398.7411.65
4湖南16.187.828.35
5山西10.054.415.63
6江西8.913.125.80

  我省服务贸易近年起步,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其中旅游和运输二个传统服务贸易行业的进出口额分别为9.35亿美元和2.64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7%和63%,二项合计占全省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74.1%;新兴服务贸易行业增速加快,商业服务的进出口额为2.15亿美元,同比增长126.3%,增幅居各行业之首;以影视动漫、音像为主的文化服务、以服务外包、软件、信息服务为主的计算机信息服务和咨询服务等新兴服务贸易行业同比分别增长71%、62%和49%,均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图6  2008年全省服务贸易构成图 

  (二)湖南外贸发展的制约因素
  1、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开放意识不强。各级、各部门的一些领导、甚至连商务部门的一些同志都没有认识到外贸是促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手段,不能跳出外贸看外贸,认为湖南外贸规模反正小,自然不重要,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大,甚至认为外贸可有可无,认为开放型经济比重低也没关系。还有一些地方的领导同志看问题片面,认为外贸退税增加了地方财政负担,对外贸不仅不给予扶持,还进行压制。对服务贸易,大部分市州不了解,认识不到位,支持政策措施也就难以到位,导致推动工作缺乏手段,与外省竞争无优势,原来我省具有相对优势的动漫和软件处于不进则退的境地。从企业层面来看,大部分企业还没有树立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意识,习惯于老做法,主要立足点还是在国内。
  2、外向型经济人才缺乏,外贸知识有待普及。我省地处内陆,外向型经济人才普遍缺乏,从政府层面讲,缺乏懂外贸工作的领导,不了解自然不会重视;从外贸工作本身讲,缺乏熟悉国际贸易的人才队伍,外贸做得好的人才多去了广东、江浙、福建,本省外贸业务人才严重不足;相比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的人才缺乏问题更加突出。特别是兼具语言、技术、管理,有较强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紧缺,成为发展我省服务贸易发展的制约瓶颈。
  3、产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欠佳,2008年,湖南省第一产业占GDP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7个百分点,居中部六省第1位;第二产业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4个百分点,居中部六省第5位;第三产业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3个百分点。从工业结构来看,钢铁、有色、建材等高耗能行业所占比重较高,2008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工业的比重为39.9%。在我省出口产品构成中,劳动密集型、资源型和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产品比重偏高。这类产品单品价值低,出口主要以量取胜,市场竞争力较差,而且易遭受反倾销调查等贸易壁垒的阻碍,发展很不稳定。作为农业大省,因为缺乏出口导向型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缺乏符合国际标准的农产品出口基地,2009年我省农产品出口仅4.16亿美元,仅占出口总额的7.57%。而山东省农产品出口97.7亿美元,占全国农产品出口额的25%,占山东省出口总额的12.3%。
  4、缺乏国际知名品牌,核心竞争力不强。近年来,我省大多数商品出口呈现量增价跌的趋势,主要是由于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同类同质商品多,竞争激烈。我省许多在在国内市场同行业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如 “中联重科”、 “隆平高科”、“梦洁”、“迅达”等,尽管已有开拓国际市场的实际行动,但缺乏进军国外市场的系统性战略思考和规划,出口名牌也只有“华联瓷业”一家。
  5、物流通关不够方便,外贸有待便利化。湖南物流、通关的不便,产业链缺失已成为外贸发展的瓶颈之一。物流成本高企的问题,既是受我省地处内陆、交通不便的客观环境影响,也是因为我们在部门联动、服务企业方面做得不够。我省进出口物流通关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出海口岸问题,目前我省仅与上海口岸实现了“大通关”,湖南与其他口岸因未实现“大通关”,均存在通关效率低、物流成本高等问题。二是运输成本问题,除了时间成本,还增加了港建、ORC等费用。三是贸易便利化问题。由于外贸物流涉及的部门和环节众多,协调难度大,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比如监管机构设置仍然偏少,人员编制偏紧;口岸布局仍然不够合理,基础设施还不配套;有的单位思想仍然不够解放,流程还不够合理,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通关手续还可以进一步简化,办事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我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和发展开放型经济面临的机遇
  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是我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的必然选择,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现实需要,是培育和壮大优势产业,全面提高一、二、三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当前,我省发展开放型经济面临重大机遇:
  1、国际产业转移给我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发展开放型经济带来历史性机遇。近年来,随着国际、沿海产业加速向内地转移的步伐加快,湖南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的规模快速扩大,层次也逐步提高,同时伴随着产业转移,是市场、技术、品牌的梯度转移。这是我省外贸大发展的机遇,特别是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一化三基”战略的深入推进给我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发展开放型经济带来战略性机遇。湖南外贸和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工业化进程和产业发展。近年来,随着“一化三基”战略的深入落实,我省工业制造能力不断增强,出口商品竞争力不断提高,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传统优势产品的出口潜力增长,特别是工程机械产业的崛起,为我省外贸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和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给我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发展开放型经济带来战略性机遇带来政策性机遇。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对扩大引进资本、技术、人才,提高生产力,带来了巨大机遇,为外贸和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将加快我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自主创新,进而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
  4、金融危机后的国际经济格局大调整大变革,给我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发展开放型经济带来后发赶超机遇。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市场进行了“重新洗牌”,为我省出口商品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另外,自贸区建设步伐的加快也给我省外贸和开放型经济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特别是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开始步入零关税时代,成为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新的促进因素。

  三、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指导原则:以“富民强省,开放带动,打造中部开放高地”为目标,按照“大发展、快调整、强基础”的思路,在壮大规模的同时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着力扩大总量提升份额,着力转变方式提升效益,着力改革创新提升能力,坚持外贸与外资、外经的协调发展,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近期目标:力争到2012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00亿美元,当年实际使用外资达到60亿美元,在湘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60家;机电产品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提高到40%以上,加工贸易出口比重提高到30%以上,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比重提高到25%以上,高新技术商品出口比重提高到15%以上。
思路和措施:
  (一)转变观念,引导全社会树立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紧迫感。湖南开放型经济的落后,首先落后在思想意识。因此,没有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就不会有湖南开放型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大发展。重庆市提出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内陆开放先导区、内陆国际贸易大通道和国家内陆进出口基地,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重庆市促进开放条例》,市委、市政府出台一系列保障措施。四川提出要建设“西部开放型经济发展高地”,江西提出实施“大开放主战略”,这些发展战略,应该同样适合湖南的实际。从我省现实来看,外贸和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已经落后于全省经济的的整体发展。三一重工的领导人说,“不实行国际化,三一只不过是一个规模大一点的个体户”,这种说法恐怕对湖南所有的企业都适用。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必须加深对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认识,彻底摈弃 “外贸不重要”的小农意识,树立开放的“大外贸”观念,把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发展开放型经济作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在出台政策、配置力量、加强考核、培养人才、扩大宣传等方面同时着力。
  (二)以科技兴贸和品牌建设为手段,壮大开放型经济主体的市场竞争力,实现由低价取胜到以质取胜的转变。深入实施科技兴贸,集中各种政策资源,对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企业、产品进行扶持。支持企业出口具有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高新技术产品。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鼓励引导为原则,抓好品牌建设,重点支持“三一”、“山河智能”、“TEG”(南车时代)等一批国家驰名商标创国际品牌,积极支持“火炬牌”、“钻石牌”、“瑞翔”、“LIRUN”(力元新材)等一批湖南著名商标创中国出口名牌,使出口产品持续开拓国际市场并占领国际市场。着力推进长沙新材料、株洲轨道交通、湘潭装备制造等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的建设。培育长沙工程机械、株洲电力电瓷、湘潭风电、衡阳输变电、郴州电子电器、娄底农业机械和矿山机械、常德船舶、长沙、永州生物医药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产业建成省级出口创新产业基地,并力争在3年内把长沙打造成国家级机电产品出口基地。
  (三)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加工贸易,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实现由一般贸易独大到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均衡发展的转变。将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作为扩大外贸规模、提高外贸质量的重要抓手,在产业转移项目中寻找加工贸易新的增长点,主动服务,落实优惠政策,帮助和培育转移来的企业积极开展加工贸易,使加工贸易在增量上有大的突破。长株潭重点承接高端制造业和高增值的加工环节,吸引研发设计、营销等环节的转移入湘。郴州、永州、岳阳和益阳等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则要主动承接境外和珠三角、长三角产业转移,发展劳动密集型与资本、技术相结合的新型产业和高附加值商品的加工出口。同时,加快郴州出口加工区建设,积极争取在长沙、岳阳新设出口加工区或综合保税区,并充分发挥长沙金霞保税物流中心作用,打造加工贸易发展的载体。
  (四)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实现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互相促进,协调发展。以承接服务外包和扩大服务贸易出口为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服务贸易领域对外开放,提高我省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现代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有机结合、互动发展。一是把承接服务外包作为扩大服务贸易的重点。抓住当前国家鼓励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机遇,用好长沙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特殊优惠政策,构建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中心,辐射全省,以业务流程外包为重点,信息技术外包、知识流程外包全面发展,园区特色鲜明,产业聚集的服务外包发展格局。二是把扩大文化服务出口作为推动我省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的重要引擎。以我省有比较优势的动漫、影视、出版等文化创意产业为重点,培育一批湖南文化服务出口品牌企业和品牌项目,推动动漫的形象授权和衍生产品出口、图书版权和产品出口。三是加快“走出去”与“引进来”的步伐,扩大商业存在的服务贸易规模。以我省优势产业为重点,建立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的服务平台;积极引进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地区总部和金融、保险机构落户湖南,鼓励外资参与交通、旅游、金融保险、软件开发、动漫影视、跨境外包、现代物流等;充分利用我省中华老字号企业已形成的品牌效应,积极向海外发展,带动文化、湘绣、釉下五彩陶瓷、中医药、演出、湘菜等湖湘特色的文化产业“走出去”。
  (五)加强三外联动和内外贸一体化,拓展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广度与深度,实现由“小外贸”到“大外贸”的转变。注重“三外联动”和内外贸融合,加强外贸和外资、外经、产业转移和内贸一体化。一是在招商引资中加大引进出口导向型型工业生产企业的力度,开展产业链招商,通过大项目带动一个产业甚至相关产业的发展。二是在鼓励省内企业采取合资合作、并购的形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专利技术,发展技术贸易的同时,对外商投资企业在我省设立研发中心给予适当补贴。三是出台鼓励政策,支持我省优势企业通过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投资带动湖南成套设备、材料出口和劳务输出。四是重点支持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等行业龙头企业在国外建立集信息收集、市场开拓、售后服务于一体的海外营销服务体系,提高市场份额。五是向转移来湘的企业加大对外贸易(主要是加工贸易)政策的宣传、加强服务,争取更多产业转移企业成为对外贸易的新生力量。六是通过组织内外贸对接,引导更多的内贸流通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六)巩固提升传统优势出口产业,在扩大规模巩固市场的同时打造出口基地。巩固提升传统出口产业,是发展壮大我省外贸的重要内容,重点是搞好出口基地建设,形成一批面向国际市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出口产业集群,力争到2013年全省形成5个以上国家级出口基地,15个省级出口基地,基地出口额达30亿美元以上,占全省同类产品出口总额50%以上。重点推进高新技术、机电、轻工、纺织、农产品和陶瓷、烟花湘绣等湖南特色出口产业的出口基地建设。对为基地内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品检测的技术创新平台,提供国际市场信息和营销服务的商务平台,提供业务咨询、交流、人才培训的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出口仓储、运输的物流平台,提供农产品冷冻、存储的基础平台给予支持。支持农产品出口基地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和可追溯体系,支持开展相关的质量认证和市场准入注册,支持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优良品种,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优化出口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对基地内企业创建出口品牌、开展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建设给予支持。同时,在出口基地内探索建立省级财政调控和补助的出口退税新体系,吸引全国同行业企业落户湖南,壮大基地规模。
  (七)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实现由传统贸易方式向现代贸易方式的跨越。将发展电子商务提高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富民强省的重要突破口的战略高度予以高度重视,通过建立全省电子商务发展促进机制,制定“十二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出台相关鼓励政策,搭建服务平台,支持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支持已有的“湖南省国际电子商务平台”做大做强,并不断完善“湖南省出口商品供货库”;支持企业应用阿里巴巴、环球资源、中国制造网等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对企业使用其增值服务给予扶持;加大培训力度,联合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服务商,有计划、分步骤对全省企业进行免费培训,普及电子商务知识;邀请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在湖南举办“网货交易会”等各种电子商务活动,通过线上精准配对、线下供需见面,促进成交。
  (八)打造大通关平台,降低物流成本,推进贸易便利化。一是大力推动大通关建设。健全完善大通关工作联系机制,加强“湖南口岸大通关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在大通关建设中的统一规划、领导、协调和督查作用;将省级商务、海关、检验检疫、外汇、出口信保签订的“协作机制备忘录”框架,进一步扩大到国税等其他外贸相关部门,并推广到市州一级,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开展部门间的合作。完善口岸查验机构和口岸信息化建设;二是降低物流成本,加大对铁海联运、出口物流园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五定班列”平衡运价,降低外贸运输成本。借鉴江西省的做法,在重点补贴“五定班列”平衡运价的同时,逐步扩大补贴面,对其他重点进出口货物承运企业参照“五定班列”有关补贴政策给予补贴。三是优化融资环境。加强银企合作,推动商业银行对外贸企业加大授信和信贷投放力度。大力推动出口退税帐户质押贷款、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等融资手段。进一步加强与海关、外汇、金库等部门的工作联系,共同研究实行出口退税退库环节无纸化,做到应退尽退,能退快退,减少办税成本,加快资金周转。四是尽快与海关总署签订署省合作备忘录,与广东签订大通关协定,打造高端合作平台,争取更多优惠政策和便利。五是支持岳阳新港外贸物流的快速发展,利用城陵矶港枯水期比霞凝港短的优势,重点发展城陵矶松阳湖新港,推动湘北外向型经济的升温。

  四、相关建议
  (一)建立高规格、多部门参与的发展开放型经济协调机制。安徽、山西已经成立由省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发改、经信委、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交通、商务、文化、旅游、税务、海关、检验检疫、口岸、外汇、出口信保等相关单位为成员的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建议我省也成立相应机构。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能是全面负责对外开放政策的制订及重大事宜的指导和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对外开放、对外贸易、招商引资和优化环境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建立和完善对外开放工作目标考核评价体系。各市州也要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开放型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真正把发展外贸和开放型经济摆在重要位置,落实到行动上。通过领导小组的高层推动,进一步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和部门协作机制,推动全省各级各部门提高对外贸和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认识,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解决制约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二)将外向型经济发展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安徽省委、省政府已出台文件,将外经贸工作纳入省、市、县政府工作目标责任考核范围。重庆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纳入了对区县政府的考核体系。由市委组织部牵头,通过业务考核、相互评价、中介评估三种方式相结合,对区县进行绩效考核,在100分的总分中,对外开放部分的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利用内资三项指标共计11分。目前,我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指标只有招商引资(利用外资)纳入了政府考核体系,从三外联动的角度考虑,建议将外贸、外资、加工贸易、服务贸易的有关指标体系整体纳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工作的考核内容,增强各级各有关部门对发展开放性经济的积极性和紧迫感,形成省市联动的促进机制。
  (三)建议出口退税市州增量部分由省财政统退。2005年开始,我省将应负担增量退税的7.5%进行了拆分,省级财政负担2.5%,市州财政分担5%,市州又进一步拆分到县级财政。2005年至2009年我省实际负担增量退税共计7.92亿,其中省级财政承担3.99亿元,占50.37%,市(州)3.94亿元,占49.63%。五年来,市(州)承担增量退税分别是5593万元、5658万元、10664万元、8917万元、8544万元。由此造成市县对出口的积极性不高,一些地方甚至要求企业少出口或以通过外省企业出口,以减少地方财政负担的退税额,这种退税分担机制制约我省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而中部的安徽、江西、河南等省由省级财政全部负担增量退税已经实行三年。因此,建议把目前由省级和市州财政分担增量退税的机制,改为由省级财政全部负担。特别是在省管县的财政体制改革实施后,这一问题的解决更具有紧迫性。
  (四)比照兄弟省市做法,将省级外贸发展资金增加到与开放型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的水平。2001年我省开始设立省级外贸发展资金,对促进我省外贸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引导作用。但这一块资金一直维持在1500万元,没有随外贸规模增长而增加。而同属中部省份的安徽,2009年省级外贸发展资金为1.5亿元,河南省为5000万元,湖北省为4500万元。在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形势下,建议省政府将省级外贸发展资金增加到1亿元,重点支持创建自主品牌、湖南国际知名品牌,支持高新技术出口商品的技改、研发,支持计算机信息服务、动漫、文化、出版、中医药服务等服务贸易出口,支持企业建立境外营销体系,支持境外湖南工业园区建设。   
  (五)建议省政府争取在湖南实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政策。很多企业反映,当前汇率变化大,企业对汇率变化走势难以把握,严重影响企业接单。同时,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也给企业的利润造成较大损失。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争取湖南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对于推动湖南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东盟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经贸关系发展,规避汇率风险,改善贸易条件,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2009年7月,国家在上海和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建议省政府积极向国务院争取在湖南实施该试点。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