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沿海散货稳定发展

2011-1-4 11:1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龚伟东、郑懿、黄辉
  2010年形势回顾
  港口生产保持增长 运输起伏较大
  1—10月,全国水路货物运输量和周转量分别为30.3亿吨和53532.7亿吨公里,同比增长分别为15.6%和13.8%。
  港口生产保持高速增长。1—10月,全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66.3亿吨,同比增长15.4%,其中,内贸货物吞吐量完成45.8亿吨,同比增长15.7%。从主要货种吞吐量完成情况来看,前三季度规模以上港口煤炭及制品吞吐量同比增长25.1%,其中内贸同比增长22.9%;石油天然气及制品吞吐量同比增长14.4%,其中内贸同比增长11.1%;铁矿石吞吐量同比增长8.6%,其中内贸同比增长21%。
  2010年,沿海运输市场行情起伏较大,全年走势呈“W”形,运价水平高于2009年,运输需求旺季不旺,淡季见旺。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最高点为10月27日的1875.11点,最低点为8月4日的1140.89点,年平均1455.07点,较去年上涨20.9%(见图1)。
  图1  2010年1月—12月8日中国沿海散货运价指数走势图

  煤炭运输同比增长
  前10月,全国完成发电量342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9%,其中完成火力发电量273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4%。1月份,受极端天气、水电减发影响,社会用电量上升,电厂煤炭库存下降,引发一波抢运小高峰,运价上升。进入2、3月份,春节过后,气温回升,煤炭需求回落,沿海煤炭运输需求下降,运价走低。二季度,受铁路检修及全国范围内的安全生产检查,及西南地区持续干旱“西电东送”数量减少,沿海发达省份往内陆地区反向送电等因素影响,煤炭需求一路上扬。而随着上海世博会召开,有关部门加大了对船舶的安全检查,从北方港口至华东地区的运力紧张,运价呈现大幅上涨的态势。三季度,虽处于传统煤炭运输高峰时期,但由于2010年水电增发支撑了电力供应,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火电机组运行压力。同时,由于计划煤的高兑现率,与往年煤炭 “迎峰度夏”时供应紧张、“煤荒”频现不同,2010年夏季全国电厂煤炭库存一直维持在合理水平,市场询盘不见增多,市场煤炭水运需求不旺。另外,受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进一步推进,高耗能行业受到抑制,煤炭需求也相应减少,沿海煤炭运价下跌。8月4日,煤炭运价指数报1223.42点,为今年来最低点。进入10月份,受大秦铁路检修影响,秦皇岛港铁路煤炭调入量减少,煤炭资源紧张。另外,广州亚运会带来的用电量预期增加、冬季水力发电的下降、煤价的上涨空间,这些因素都使电厂提前储备煤炭。市场传言2010年北半球将会更加寒冷的消息,更加大用煤大户提前储煤的决心。沿海煤炭运输需求激增,船舶密集到港。10月27日,煤炭货种运价指数报2387.9点,为年内最高。11月份,电厂经过集中抢煤后,库存处于中高位水平,加上国家发改委下发2011年跨省区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运力配置框架方案,市场判断煤价将平稳中下跌,煤炭贸易谨慎,沿海煤炭运输需求回调,运价理性回归。12月8日,煤炭货种运价指数报收于1816.80点,较年初下跌7.6%,但同比大幅增长32.4%。
  金属矿石运输较为平稳
  2010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限制钢材出口政策及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措施,钢铁生产较为稳定。前10月,铁矿石原矿产量完成8.76亿吨,同比增长24.4%。虽然铁矿石产量增幅很大,但由于其品位较低,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较高。1—10月,进口铁矿石5.03亿吨,同比下降2.2%。
  沿海金属矿石行情上下震荡,下半年行情较上半年平稳。12月8日,金属矿石货种指数报收于1152.45点,较年初上涨6.8%。至12月8日,平均指数为1137.38点,较去年上涨6.5%。
  石油运输表现良好
  前三季度,国内石油运输市场表现良好。其中,原油吞吐量继续保持高位;进口原油中转量止跌回升;陆产原油下水量小幅下调;海洋油运量增势明显;原油、成品油运输价格小幅波动。
  原油吞吐量增幅保持高位。受国内消费及炼厂炼油能力稳步增长的影响,原油需求增长明显,进口量同比大幅增长。1-10月,进口原油19755万吨,同比增长19.5%,推动外贸进口原油吞吐量保持高位,月度吞吐量均保持在3000万吨以上,前10月,主要港口共接卸进口原油1.84亿吨,同比增长22.9%。
  北方主要港口原油吞吐量增幅高于华东地区港口。
  北方地区:大连港30万吨级原油码头投产后,原油内贸中转量有所上升。而天津港得益于天津石化的投产,进口原油接卸量继续大幅增长。秦皇岛港前三季度由于石家庄炼油厂所需进口原油停止在该港中转及陆产油下海量的减少,吞吐量微幅下降,至10月份,由于大量海洋油在该港接卸中转,迅速提升该港原油吞吐量水平,累计同比增长3.2%。
  华东地区:由于管道运输能力趋于饱和,南京港、上海港水运到达量上升,港口原油吞吐量小幅增长。宁波港域由于镇海炼厂100万吨乙烯项目的投产,本地原油需求量上升,进口量增加,原油吞吐量小幅拉升。
  华南地区:广西石化钦州炼油厂20万桶/日的新产能于9月正式投产,主要加工进口原油。由于钦州港航道和码头条件有限,原油接卸周转能力不足,目前主要通过湛江港中转,带动湛江港原油吞吐量增势明显,前10月该港吞吐量同比增幅达29.2%。
  海洋油内贸发运量增长迅速。作为中国最大的海上石油基地,渤海油田近年来产量逐年增长。2010年,位于渤海湾的两个新油田先后投产,产量增长较快。前10月,海洋油内贸发运量共完成3100多万吨,同比增长30%以上。
  国内成品油运输总体稳定。1至10月,汽油和柴油产量分别完成6325.5万吨和12987.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6%和12%;表观消费量分别为5877.5万吨、12682.1万吨,同比分别上涨5.6%和11.8%,成品油供需基本平衡。全年国内成品油运输货源较为稳定。一季度,华东、华南市场终端需求平稳,成品油需求稳定;5月份,上海世博会召开,受此影响,4月底开始,往上海水路运输基本停滞,华东运输量下滑;7月份,大连新港输油管道发生爆炸,使中石油“北油南下”成品油受到影响;8月底,成品油运输市场询盘有所增多,水运需求有所上升。10月份,柴油资源阶段性紧缺,往华东及华南的柴油水运量减少。11月中旬,随着柴油增产、柴油进口加大、炼油厂检修推迟等一系列措施的实行,柴油资源紧张局面缓解。总体上,除燃料油运输需求明显减少、汽柴油资源阶段性波动外,成品油运输总体稳定。
  2010年国内原油和成品油运价较2009年波动频繁。受国际油价上涨影响,部分船公司上调了主要航线原油运价,带动该货种运价指数上升。而由于国内成品油供应相对宽松,且货源随着炼厂分布日趋合理,长距离运输需求下跌,南北航线运力供大于需。3月底4月初,北方炼厂检修,下海量下跌,运力宽松,引起一波下跌行情;至8月,汽柴油下海运输量增多,成品油贸易活跃,北方出现货主找船困难现象,导致运价上涨。总体上,成品油运价走势微幅下调。12月8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原油和成品油运价指数分别报收于1544.50点和1203.04点,较年初分别上涨3.9%和下跌0.3%。
2011年形势预测 
  煤炭内贸水运量保持上升趋势
  煤炭产能提高,需求下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1—8月全国煤炭生产量为21.6亿吨,同比增长18.1%。随后几个月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政策力度加大,煤炭生产量稍有放缓。2011年,随着山西省乡镇煤矿整合能力进入集中释放期,以及各地新增产能的陆续释放,预计2011年煤炭产能将有所提高。
  从能源消耗结构分析,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在65%以上,但长期以来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消费模式已难以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务院在去年年底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需求15%左右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40%~45%”的目标。这表明中国未来能源结构将面临重要调整,对能源预测已不能单从需求出发,而必须考虑排放指标、结构调整等硬性约束条件。根据最新规划,“十二五”期间单位GDP 能耗下降幅度目标为15%~20%。
  未来一段时期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节能减排力度,预期能源需求强度会有所下降。核电、水电和风电等非化石能源发展加快,会适度压低煤炭需求比重。根据国家能源局预测,到2015年全国煤炭需求为38亿吨。
  内贸煤炭运输压力缓解。从沿海电煤运输的来源地看,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的煤炭是沿海电煤运输的主要来源,供应对象主要是华东和华南地区。“北方七港”煤炭发运量占沿海煤炭发运总量的比重较大。通过对历史数据分析发现,“北方七港”煤炭发运量占沿海煤炭总发运量的比重都超过80%。通过预测“北方七港”的煤炭沿海发运量可以初步估算出沿海煤炭总水运量(见表2)。
  表2  北方七港内贸发运量占全国沿海内贸煤炭发运量的比重(单位:亿吨)

  数据来源:历年《全国交通统计资料汇编》,“*”为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快报数据。
  从沿海电力需求情况看,北方七港的煤炭大部分发运至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5省市。这些区域的煤炭主要用于火力发电和工业消费,二者占其外调煤炭比重大约为90%,其中火力发电的煤炭量大约为工业消费煤炭量的2倍。由此可见,南方沿海地区火力发电、工业消费煤炭量与沿海煤炭水运需求息息相关。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受火电高耗能、高污染的影响,沿海地区除淘汰落后小火电并以大火电替代外,大规模新建火电的可能性较小,而沿海省市区自身电力的发展重点则在核电和海洋风电。但考虑到核电和海洋风电的建设周期较长,预计沿海电煤运输需求在2011年仍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
  从运输能力上看,2010年大秦线、神朔黄线扩能完成新增运能近1亿吨,锦州-赤峰-白音华铁路将于2011年建成,通行能力在3500万~5000万吨。从港口能力上看,北方四港(即秦皇岛、黄骅、天津、唐山)现有的码头能力及在建能力已达 4.8亿吨,基本与铁路运能相匹配。现有港口吞吐能力基本可满足这一时期的发展需要,而大量煤炭进口的可能性增加将进一步缓解沿海电煤运输压力。
  内贸煤炭发运量将稳步增长。
  综合判断,在未来一两年内,南方5省市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和煤炭贸易方式将不会发生大的调整,其对煤炭的需求也将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火电耗煤和工业耗煤原有的发展规律依然存在。根据“十五”、“十一五”历史数据,并结合“十二五”规划,初步估计2010年和2011年南方5省市区火力发电总量增幅约为10%;2010年和2011年南方5省市地区工业总产值增幅分别为13%和12%。采用二元线性回归法,对北方七港沿海煤炭发运量、南方5省市地区火力发电量和南方5省市地区工业总产值三者指标进行回归分析,预测2011年的北方七港水运发运量约为5.5亿吨,同比增长10%以上。
  内贸铁矿石水运量小幅增长
  2010年国产矿使用比重提高,进口矿使用比重下降。据钢铁工业协会公布消息称,2010年铁矿石对外依存度下降,预计全年对外依存度由2009年的70%下降到60%。这是近年来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首次出现下降。出现这一变化,与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力拓、必和必拓三巨头铁矿石价格机制的变化以及价格的不断攀升关系密切。预计2010年进口铁矿石量略低于去年水平,约为6.2亿吨。从铁矿石库存分析,2010年铁矿石库存高位运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铁矿石的进口增速。
  从矿石需求方面分析,尽管在调整产业结构、控制不合理钢铁产能、节能减排等政策方面仍将加大力度,但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仍将保持高位,同时2011年为“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将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农村水利交通、城镇公益性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在此拉动下,钢铁产业或将出现“开门红”,预计钢铁产能和需求相比2010年仍将保持适度的增长。但铁矿石进口同时受制于宏观经济环境、价格机制、人民币汇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几年来变化程度剧烈,预计2011年铁矿石进口量变数较大,约为6.5亿吨。
  从内贸转运来看,随着船舶大型化发展,近两年中国进口铁矿石由超大型海岬船靠青岛、日照等港后,再转运至沿海或长江其他港口,二程矿中转比例上升。
  2011年淡水谷首批超大型矿石船投入营运,如果在马来西亚建立营销中心,则转接中小型船舶直达中国沿海港口,二程中转量有所萎缩。但是,如果在青岛建营销中心,则国内二程中转量比例继续放大,拉升铁矿石内贸运量。因此,2011年中国内贸铁矿石运输量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干散货运输市场不容乐观
  2009年和2010年为航运市场低迷期,却是沿海运力交付高峰期。尽管相当部分的订单取消或者推迟,但供需失衡状况仍较为明显,沿海航运市场形势依然严峻。据市场调研分析,估计2010年底沿海干散货运力将新增500万吨,增幅15%以上;预计2011年仍会保持较大幅度的增长。
  沿海干散货新造船交付量大幅增加。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货主船队发展迅速,大型钢铁、煤炭、粮食货主采用和船公司联合或合资等方式大量发展自己的船队,并在最近几年造了大量新船;另一方面,民营资本参与沿海运输发展步伐也进一步加快,资本流动性过剩以及考虑到未来通货膨胀等因素,民营资本投资建造船舶的热潮最近几年也是愈演愈烈。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沿海干散货运力发展迅速。此外,受国际干散货市场继续低迷的影响,2011年部分内外贸兼营船舶可能转为内贸运输,因此,沿海干散货运输市场的运力增幅可能高于运量增幅,市场前景不容乐观,运价水平大幅回升的可能性不大。但由于受天气、港口等外部因素的影响,短期内运价水平也有可能出现波段高位运行的情况。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