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十一五道路水路运输成绩斐然 十二五力争跨越发展

2011-1-27 11:1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十一五”期间,全省各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在省交通厅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有关单位的积极配合下,通过创新工作方式,强化市场监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努力践行“三个服务”,极大地推进了道路水路运输行业发展的进程,工作成绩斐然。 
  截止2010年底,全省从事道路运输的经营业户4.6万户,营业性运输车辆8.55万辆,从业人员28万人,分别比“十五”末增长70%、67%和171%。年完成道路客运量1.04亿人次、旅客周转量50.21亿人公里,货运量7962万吨、货物周转量227.47亿吨公里,分别比“十五”末增长130.7%、103.6%、45%、371.3%。完成水路客运量38.4万人次,旅客周转量503.9万人公里,较“十五”末增长217%和183%。 
  一是道路旅客运输工作迅猛发展。全省现有道路客运经营业户1146户,营运客车1.8万辆、27万座,分别比“十五”末增长38%、125%。全省通乡镇客班率达到89 %,通村客班率74%,比“十五”末分别提高4个和7个百分点。客运班线总条数765条、日发班次7730余班。高速客运班线从“十五”末的1条发展到目前的25条,日发班次达到了338班。已开通城际、城乡公交一体化线路56条、478辆公交车辆,受益农民达百万人。同时,根据全省旅游业呈现迅猛发展的特点,2010年首次试行增开定线旅游客运,开通了西宁-青海湖景区旅游定线客运班线,以适应我省旅游业发展需要。 
  二是道路货物运输稳步发展。全省现有道路货物运输业户4.2万户,货物营运车辆6.6万辆,分别比“十五”末增长75%和78%,其中:重型车辆11237辆、16万吨,分别比“十五”末增长103%、166%,危货车辆963辆、9800吨,分别比“十五”末增长68%、104%。 
  三是道路运输相关业务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全省现有机动车修理户1767户,比“十五”末增长11%,其中,一类业户33户、二类业户294户、三类业户1097户,年维修作业能力达到85万辆(台)次。全省已建成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线17条,年检测能力总量 17.89万辆次。全省现有驾驶员培训学校53所,其中一级驾校2所、二级驾校31所、三级驾校20所,年培训7.3万余人次,基本满足了社会对驾驶员培训的需求。 
  四是客运站建设步伐加快。全省已建成汽车客运站507个,“十一五”期间,站点建设总投资达到1.7亿元,其中:一级站3个,二级站10个,三级站43个,四级站54个,五级站101个,简易招呼站296个,车站总数比“十五”末增加了340个。 
  五是水路运输快速发展。全省已登记注册的水路运输企业7户,各类运输船舶122艘,其中,营运船舶73艘。“十一五”期间,全省新增航道里程 91.65公里,通航总里程达到409.39公里,较“十五”末增长29%,开工建设了黄河公伯峡航运建设工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60万元,新建贵德钢琴广场码头等7个码头泊位,水运基础设施建设迈出了较大步伐。 
  “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全省交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省道路运输“十二五”规划内容,开拓创新,进一步强化运输市场监管,力争实现道路水路运输事业跨越式发展。 
  一是加快交通枢纽站场体系建设,建成西宁、格尔木国家公路运输枢纽系统,各州府所在地建成二级以上客运站,东部地区县城汽车站升级改造为功能完善的二级客运站,基本实现东部乡镇有等级客运站、行政村有简易站或招呼站。依托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建设一批货运站场和物流中心。 
  二是根据经济社会和旅游发展需要,建设境内黄河、青海湖等水域的航道工程和客货运码头。 
  积极培育航运市场,调整航运结构,在各通航水域大力推广适航船型船舶,加快老旧船舶更新。 
  三是着力深化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加快形成快捷、安全、便利的运行系统和服务系统。加快构建衔接顺畅、方便快捷、经济可靠的运输服务体系,以干线公路为依托的快速客运网络初步形成,西宁至德令哈、格尔木、西海、共和、同仁、西宁至平安、乐都、民和、互助、大通、湟中、湟源、格尔木至德令哈基本实现公路客运快速直达。形成以西宁为中心,至周边9个县城的1个小时交通圈,至海晏、刚察、门源、共和、同仁、化隆、循化7县的2个小时交通圈。实现西宁至青海湖、贵德、坎布拉、同仁、循化、互助、门源、西海等重要旅游景区2小时以内到达的旅游交通圈。城乡交通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不断推进交通公共服务均等化,西宁、格尔木、德令哈城市公交覆盖范围向城乡结合部和农牧区逐步拓展延伸,城际客运、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基本实现一体化衔接,东部人口稠密区初步实现城乡客运公交化。 
  按照“舒适、快捷、安全”的原则,加快道路运输结构调整步伐,建立综合运输规划体系和协调机制,合理配置综合运输通道和枢纽资源,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有机衔接、安全环保的综合运输基础设施网络。依托干线公路连接铁路站场、民航机场和主要旅游景区的道路建设和综合运输枢纽建设,提高综合运输优势和组合效率。加快旅游客运发展,以客运站或旅游客运站为集散中心,以高级客车为载体,辐射省内重要旅游景点,连接一般性旅游景点的旅游客运网络逐步完善。引导和支持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加快推进客运车辆公车公营和货运企业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加快培育龙头企业。积极支持运输站场向物流站场特别是物流园区转型,加强货运站场与物流园区规划衔接,改造、提升现有货运站场,拓展服务领域和功能。优化运输组织,积极发展先进的运输组织方式。积极扶持农村物流配送,拓展城乡客货运输服务领域。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发挥公交在城市交通运输系统中的骨干作用,缓解中心城市交通拥堵。加强和规范出租车市场管理。 
  四是加强对道路运输安全监管力度。大力实施道路运输企业从业人员安全学习教育培训,特别是道路旅客运输企业、汽车客运站和危险品运输企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确保三级以上汽车客运站及经营二类以上客运班线的运输企业,必须配备3名以上车辆技术安全检查人员。加快对三级以上汽车客运站行包安检设备的配备工作,确保旅客运输。充分利用GPS监控平台,加强与公安、安监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切实落实对县级以上客运班车、旅游客车、危险品运输车辆、重型货运车辆等车辆的管控措施,确保道路运输安全,努力实现“十二五”期间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目标任务。 
  五是着力发展绿色交通,深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创新型行业建设。落实环境保护措施,推广使用环保、低能耗公交车辆,在条件具备的地区积极推进公交汽车、短途班线和出租汽车油改气进程。优化线路布局和班线客车发班组织方式,有效提高运输效率和效益。加强运输组织调度研究,鼓励发展甩挂运输,有效提高货物装载率和降低车辆空驶率,“十二五”末,实现营运客、货车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比2010年分别降低5%、10%左右。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