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山西循环经济 恰是风正扬帆时

2011-1-27 1:2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历史的车轮总是这样的无情和慷慨。他毫无商量余地掀去曾经汇聚我们多少感动的2010辉煌一页,而又令人惊喜地呈现给我们一个崭新的孕育着无限生机与希望的2011。自2007年我省被国家发改委列为第二批全国循环经济示范试点省之后,全省循环经济发展就明确了加强领导、科学谋划;统筹规划、试点探索;资金扶持、科技创新;宣传带动、全民行动的工作方针。确定了全省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试点单位涵盖了企业、行业、园区、社区、区域5个层面,包括:太钢集团、山西焦化等31个试点企业,同煤集团塔山工业园区、交城经济开发区等14个试点园区,晋城市泰昌社区等11个试点社区,清徐、介休等11个试点县和运城、长治2个试点市。经过几年不懈的推进,试点项目、试点企业、试点园区的示范作用逐渐显现,初步形成了具有山西产业特色的以企业为主体,企业与企业、产业与产业之间有机耦合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回顾“十一五”山西循环经济的发展之路,应该说,山西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取得了“两年试点引导、三年完善机制”的阶段性成果,涌现出一批具有山西本土特色和产业特点的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园区和市县。通过全面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实施,赋予了全省生态环境更多的“绿色”生机,生态经济不断生育成长渐成气候,生态家园崭露头局雏形方显。
决策者早已成竹在胸,组织落实者更是意气风发。2011年是我省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山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纲要(草案)提出,进一步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把循环经济作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手段,2011年,我省将以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循环型农业、循环型工业、循环型服务业,建设循环型社会,使循环经济成为基本经济形态和产业发展模式。按照“多联产、全循环、抓高端”的思路,全面推进各类产业特别是传统产业循环化发展,延长煤焦化、煤电材、煤电铝等资源循环产业链,提高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废渣、矿井水、中水等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构建循环经济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体系,加快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引进、开发和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加强循环经济地方立法和执法工作,完善循环经济标准规范和政策体系,增强循环经济的科技支撑、政策激励和法律大力建设。今后五年,我省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以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为基础,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早日建成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的奋斗目标,在总结“十一五”工作的基础上,继续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进一步落实《山西省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2008—2012)提出的各项任务,推进循环经济重大项目建设。同时,要以解决当前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为切入点,在能力建设方面大力推进,包括加强政府对循环经济的推动能力、不断提升资源减量化利用能力、不断提高产业废物和社会废物的有效利用能力、尽快提升循环经济技术支撑能力。特别要结合循环经济统计试点省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循环经济认证的工作,注重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项制度,便于今后工作中数据的采集和评估。重点推进不同试点企业、园区根据资源环境条件,结合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地总结各具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一批极具推广意义的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园区和城市,促进循环经济在全省形成较大规模。
循环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长期工作,任重而道远。今后5年,是我省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发展循环经济对我省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也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宏大课题。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全省上下对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的内涵和外延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更为切身的体会和感受,对加快推进全省循环发展有了更加全面的思考和把握。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倡导生态、经济、社会和谐共生的全新经济发展模式,在山西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优势,是全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心剂”和“生力军”。
美好蓝图催人奋进,转型跨越时不我待。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起步之年。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指导方针和重大部署,全省干部群众正拧成一股绳,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上下同心共同努力。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转型跨越发展为主旋律,以推进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为统揽,成为开局之年的最强音。
运城市 2011年发展循环经济展望


“十二五”期间,运城市将围绕建设山西向东向西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新的战略定位,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业新型化、三产规模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促进运城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由原材料工业大市向现代制造业强市转变,由文物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转变,由人口大市向人才强市转变,由内陆开放不足地区向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转变,努力把运城建设成为山西省乃至黄河中游地区的现代农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特色文化旅游基地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加大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力度,形成粮食、水果、棉花、蔬菜、养殖、观光6大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并以示范区建设为先导,在全市实施“5大计划”,即“双创”增粮计划、规模健康养殖计划、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计划、农民合作社推进计划和农业物流体系建设计划。通过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发展增环补链农业产业,发展节水农业、绿色生态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安全农业。同时,调整种植业结构,推广高产、抗旱、耐旱作物新品种。调整农业产业区域布局,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同时,依托林果业发展观光型农业,增加农业收入,以沼气工程建设为核心,主要依托大中型养殖场和若干农业园区,结合户用沼气池建设,建设农村生态工程,提高农村和农业废弃物的利用程度,注重构筑和发展一、二、三产业间的循环经济体系,构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体系。
优化工业结构、产业升级和区域分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建立生态工业生产模式。大力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发展能耗低、效益高的知识技术密集产业;进一步加大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促进高能耗、低效益的传统资源型产业向知识、技术型产业转变;对冶金、焦化、化工等重点行业实施清洁生产和技术改造,加大“关小上大”力度,加大节能减排和整合资源力度,淘汰关停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按照资源、技术优势,优化产业布局,按照产业发展的次序和产业链条,构建壮大五个新兴产业集群和生态循环工业园区。通过不同企业或工艺流程间的横向耦合及资源共享,为废物找到下游的“分解者”,建立工业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达到变污染负效益为资源正效益的目的,构建第二产业循环经济发展体系。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调整第三产业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构建绿色社区;加大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力度,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着力发展开放型服务业,切实加强公共服务事业。大力开展服务业节能、节水,环保工作,构建服务业循环体系,促进全市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大力发展包括再生资源产业在内的环保产业和环境建设产业。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资金、税收、分配政策等各个方面给予有力支持。搞好合理布局,强化市场管理,鼓励适度的地区集中和市场集中,积极推进环保产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形成规模效益。要大力发展再生资源产业,使生活和工业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节约资源,净化环境。
山西焦化 2011年循环经济展望


山西焦化在“十二五”期间,将加大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力度,充分合理利用资源,计划投资326亿元,建设26个项目,到2015年形成以煤、焦、化为主体,集物流贸易、投融资、电子科技、工程设计、对外服务等为一体的新型煤化工基地,到2015年资产规模达430亿元,年销售收入500亿元,利税52亿元,利润21亿元。为此,山西焦化坚持高起点、大力度,汇集全球智慧、资源、技术,深入研究市场、技术、人才和政策,为山西焦化的后续发展提供第一手资料,及时分析行业发展动态和宏观经济趋势,使山西焦化后续循环经济发展项目的转型符合时代趋势、产业趋势、节能减排趋势,符合差异化竞争、高附加值特点,符合省委省政府、山西焦煤和山西焦化发展战略和运营实际。山西焦化狠抓项目的协调平衡资金工作,妥善处理日常运营资金与项目建设资金的合理开支,确保日常运营和企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确保山西焦化“十二五”发展的战略规划不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山西焦化发展壮大提供坚强的项目支撑。
长治市 2011年发展循环经济展望


“十二五”时期,长治市继续深入推进“四位一体”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力打造六大新型产业链,着力推动工业新型化建设。紧紧围绕“抓高端、全循环”的理念,坚持“项目园区化承载、企业集群化推进、产业链条化发展”的思路,依托资源、技术和产业优势,重点打造现代煤化工、硅工业、LED、镁工业、乙炔工业、玉米深加工等六条产品产业链。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将以屯玉种业、沁州黄公司、芸生粮业、恒山饲料、仙都生态园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载体,以良种—粮食种植—粮食加工—饲料—畜禽养殖—畜禽产品深加工—废弃物处理,农作物秸秆—青贮—畜禽—过腹还田链,畜禽粪便—沼气—生物有机肥—无公害农产品等产业链为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着力推进农业生态园区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着力打造循环型生态工业园区,实现循环经济产业化。以武乡蟠洪工业园区、襄垣富阳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潞城市潞宝焦化工业园区、沁源县太岳工业园区、屯留康庄工业园区等一批起点较高、具有较完整生态工业产业链(网)和拥有园区资源一体化经营与生态化管理体系的产业园区为主,加快实施投资规模大、产业链条长、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的循环产业项目,打造具有特色的循环型生态工业园区。同时,积极发挥工业园区的产业集聚作用,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大力培育高新区和光电子产业园区,重点抓好7个市级园区工业园区和6个县级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化发展,使循环经济成为长治市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循环型服务业,创建循环型社会。以发展循环型服务产业为抓手,以污染防治、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恢复等方面为重点,实施相应的重大基础工程,构建资源利用的社会循环体系,实现资源跨企业、跨产业、跨区域的循环利用。以构建循环型城镇、循环型社区和新农村为目标,倡导绿色消费模式,推进循环型消费与低碳生活,着力建设循环型社会。
同煤集团 2011年发展循环经济理念


建设循环经济“3451”工程。即围绕“三个一流”,即装备、技术和管理创一流,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创一流,环境保护创一流的目标;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循环与经济三方面关系;面向项目、园区、区域3个层次;抓住源头消减、高效转化、综合利用、生态建设4个重点环节;建设塔山、东周窑马道头潘家窑、朔南、轩岗和白家沟5大百亿级循环经济园区,最终构建纵横交错的网络化、立体式大循环格局。
以“两型”企业建设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坚持高端化、现代化、规模化、信息化,全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开展产、学、研、用相结合,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相结合,国内与国际技术相结合,强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通过技术进步,实现发展循环经济投资最省、见效最快、质量最高、效果最好,使技术进步成为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和集团公司发展的最核心竞争力,成为综合利用、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强大支撑。
构建循环新模式,全力构建基本框架。以“4556”为基本框架。即:在同煤集团所属的大同、朔州、忻州、轩岗4大矿区范围内,立足煤、延伸煤,打造煤炭电力建材、煤炭电力化工、煤炭钢铁机械、煤炭电力铝业、煤炭电力硅材料5条产业链及静脉产业链。因地制宜,建设各具特色的塔山园区、朔南园区、东周窑马道头潘家窑园区、白家沟园区和轩岗园区5大园区,并在煤炭、电力、煤化工、冶金、机械和新兴产业等6大产业间建立共生耦合关系,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化、立体式循环经济框架。
全力打造循环模式,以煤炭产业为主导,以电力、煤化工、钢铁、机械、新兴产业为重点,坚持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原则,体现经济高效、产业集聚、综合利用、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特征。
以园区建设为核心,把园区建设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任务,以园区为载体、以煤矿为龙头、电厂为纽带、技术为支撑、项目为带动、百亿级产值为目标,形成产业集聚、要素循环、资源共享、产业链集束的园区新格局。
洪洞县 构建特色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格局


“十二五”时期是洪洞县发展进程中极为关键的五年。全县上下以山西省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和省委提出的转型发展、跨越发展良好机遇,以山西省循环经济先进县为契机,紧紧围绕“抓转型、重民生、促跨越”总体工作目标,大力推进“一带十一区”建设,以大项目为支撑,以大园区为载体,以大城镇为抓手,坚持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协调互动,城乡统筹与民生改善相互促进,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加快建立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良性机制和政策扶持体系,以“一带十一区”为引领,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普及节能技术和设备设施,建成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企业,推动企业内部层面的小循环、工业园区层面的中循环,逐步形成县域经济大循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一带十一区”就是以汾河经济带为主轴,自北向南依次规划建设:兴唐寺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山西洪洞煤焦化深加工园、广胜寺旅游景区、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秦壁工业园、大槐树农业生态园、历山农业观光园、温泉度假村、辛村新型建材工业园、汽贸物流园、甘亭工业园等11个园区。
以“大槐树农业生态园”和“历山农业观光园”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规划建设占地3.5万亩的“大槐树农业生态园”,大力发展大棚蔬菜、池栽莲藕等现代设施农业;规划建设占地2.75万亩的“历山农业观光园”,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大棚蔬菜和果品采摘园等生态观光农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抓好鑫基商贸农林废弃物循环利用、番茄制品、光合菌肥、小杂粮、饲料、有机肥等项目建设;继续搞好节水工程建设,改善灌溉面积7万亩;积极发展农村沼气建设,新建户用沼气池1000个。
以“四大工业园区”为载体,山西洪洞煤焦化深加工园,建成山焦焦炉配套干熄焦、甲醇燃料油和三维3万吨聚四亚甲基醚二醇、焦炉煤气解吸返送等项目;加快推进300万吨机焦、200万吨熟料干法水泥、叔碳酸乙酯等项目建设。甘亭工业园,建成MO源项目,加快推进高功率激光器、微纳米光电、亿明LED照明系列产品、精密铸造及机加工等项目建设。秦壁工业园,建成节能玻璃深加工、发泡铝、电热膜等项目。辛村新型建材工业园,建设建筑陶瓷生产线项目,启动建设煤矸石热电厂等项目。
以“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广胜寺旅游景区、兴唐寺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温泉度假村、汽贸物流园”为重点,完成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二期扩建开发工程,启动实施三期扩建开发工程;推进广胜寺景区拓展改造工程;启动实施兴唐寺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温泉度假村等工程;继续抓好乾元山、青龙山、华夏司法博物馆、师旷故里等景区扩建开发工程。启动实施汽贸物流园、城东综合市场等项目。
以“建设大县城”战略为方向,完成涧河大桥、赵城和广胜寺两个乡镇污水处理、县城二级客运站、城南三级客运站、广电大楼等项目;实施洪安涧河综合治理、县城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县城集中供热二期、天然气利用等工程。启动实施涧河森林公园、汾河森林公园、广胜寺景区湿地公园工程;完成广胜寺旅游公路通道绿化和景区万亩生态林建设工程;全年造林3万亩,植树500万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2.8%。以整治违法排污企业、治理烟尘、粉尘污染为重点,继续推进节能减排,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深入开展环境专项整治行动,积极推广和应用清洁生产技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本文来源:黄河新闻网 )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