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自治区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调研员、高级经济师陈道远

2011-1-27 1:2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转自昆明信息港 公元十三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当时被称作“雅歧”的昆明,惊叹道:“系一壮丽的大城!”七百余年过去,这座历尽沧桑的历史名城,在中国扩大沿边开放的布局下重新确立了自身定位,致力于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在刚刚结束的2011年昆明市“两会”上,昆明市委书记仇和表示,相信经过10到20年的努力,昆明一定会实现国际城市梦想,重现往昔“壮丽大城”辉煌。 
    区位:地处亚洲地理中心 
  在全球化浪潮的裹挟下,中国诸多城市公布了“国际化”的愿景,据称中国2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有180多个提出了“国际化”目标。这些城市各有特色,但并非都如昆明一样,拥有国际化的独特区位优势。 
  按照国际通行观点,区域性国际化城市不仅取决于城市本身在所处区域内的相对地位,而且取决于该区域的重要性、发达程度和国家交流的通畅程度。 
  世界经济的未来在亚洲,这已为世界所公认。而打开亚洲地图,昆明在亚洲的区位优势一目了然。昆明市委书记仇和曾阐述说:“云南是亚洲的地理中心,昆明是亚洲5小时航空圈的中心,具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区位优势,处在南北国际大通道和以深圳为起点的第三座东西向亚欧大陆桥的交汇点,是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西亚、南欧和非洲五大区域开放的前沿通道。” 
  自2009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视察云南以来,建设面向中国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成为云南新的战略目标之一,作为云南的省会城市和唯一的特大城市,昆明在桥头堡战略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在东盟和南亚国家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日俱增。 
  云南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杨福泉在昆明市“两会”上接受采访时说,东盟国家各界人士对昆明这个城市是非常看重的,他们把昆明视为与中国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一个非常重要而具有很多区域特色的“国门”城市,一座具有区域性核心城市功能的城市。“昆明提出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富有远见,切合实际并且可行。” 
  交通:营造立体交通网络 
  通达便捷的交通网络,是建设区域性国际化城市必不可少的硬件基础。交通瓶颈曾长期困扰昆明乃至云南的发展,但近年来,随着“国际大通道”建设提速,昆明已初步形成了联结大西南和中南半岛的立体交通网络,成为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交通枢纽。 
  昆明市委书记仇和称,昆明的公路、铁路、民航、管道、航运“五大交通”虽起步晚,但起点高。铁路方面,有贵昆线、成昆线、南昆线等7条国内铁路交汇,另有4条国际铁路出境,构筑起昆明“七进四出”的铁路大通道。公路方面,云南通往东南亚的所有公路干线都以昆明为起点,以昆明为中心的高等级公路网已基本形成,5000多公里等级公路通达省内各地和邻省邻国。航空方面,昆明国际机场现已开通国际、国内和地区空中航线200多条,包括通往曼谷、河内、万象、新加坡等东南亚重要城市的航线。将于今年年底建成投入使用的昆明新机场,是继北京首都机场、上海浦东机场、广州新白云机场后中国第四大枢纽机场,远期旅客吞吐量高达6500万人次。 
  2010年9月,中缅油气管道工程中国境内段在昆明安宁市举行,千万吨炼油项目同时奠基,为中国破解能源困局提供了新路径。“下一步,滇缅油气管道开通之后,对于昆明的地位提升可起到很大的带动作用。从战略地位、经济地位来讲,昆明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云南师范大学区域经济与人口研究所所长武友德教授说。 
  经济:建设八大国际中心 
  经济国际化是国际化城市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化城市的题中要义。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使昆明距国际化城市梦想又近了一步。 
  “自由贸易区促进了货物、资金和游客的流动,从而推动国家间建立更多的跨境区域合作。” 昆明市副市长刘光溪说。 
  除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外,昆明参与的跨境区域合作还包括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以及正在推进的昆明至河内、曼谷、仰光、加尔各答4条经济走廊建设等。去年7月,昆明成功举办滇池泛亚合作系列活动,使昆明在区域内的经济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刘光溪介绍说,根据昆明的基础条件和形势的发展,未来昆明将规划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商贸、物流、信息、金融、旅游休闲、行政商务、会展、交流八大区域性国际中心。 
  昆明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商贸往来源远流长,2009年底开业的昆明螺蛳湾 (论坛 新闻)国际商贸城则为这一传统增添了浓郁的现代意味。螺蛳湾国际商贸城 (论坛 新闻)是继义乌国际商贸城之后中国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有5万余个商家进入市场经营,引进1500家以上的生产加工企业到加工园区生产。目前,螺蛳湾国际商贸城市场日均人流量约30万人次,且南盟8个国家已联合在螺蛳湾国际商贸城挂牌设立总商会,初步实现了打造“泛东南亚第一商贸圈”的目标。 
  在昆明国际化的产业布局中,现代物流业被提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中国发展计划委员会和铁道部已明确提出,要把昆明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现代物流中心。而整个物流体系的建设,则是以昆明国际陆港为核心。从2010年起,昆明国际陆港被纳入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至2013年,一期港区王家营国际陆港将基本成型,实现昆明物流总需求的近四分之一,进出口物流总量达40%以上,预计年运输、仓储集装箱由30万标箱增到100万标箱。 
  2010年7月,云南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同日,昆明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正式揭牌,为昆明建设依托云南、立足西南、面向东盟、南亚的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奠定了基石。而旅游休闲、行政商务、会展、信息、交流等区域性国际中心,也将随着各项软硬环境的不断完善逐渐实现。 
   文化:打造泛亚文化名城 
  没有文化的城市是苍白的,缺乏文化内涵的城市也很难成为国际名城。对昆明的国际化历程而言,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经济实力的提升。 
  近年来,昆明提出了打造泛亚国际文化名城的目标,要使昆明成为“一座与时俱进的历史文化名城、一座和谐共融的民族文化宝库、一座开放包容的国际文化枢纽、一座充满创新活力的文化产业基地和一座以人为本的文化共享家园。” 
  昆明是中国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文化博大厚重。近年来,昆明理清文化脉络,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努力保存好、传承好、利用好城市的“文化基因”。与友城苏黎世合作,从深度、广度方面加大对历史文化遗存的调查、研究和保护工作,启动城市紫线划定项目,对重点历史建筑进行挂牌。在保护、扶持和发展昆明特色民间文化艺术,大力支持、抢救、开发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也成就颇丰,形成一批昆明民间文化品牌。 
  昆明自古以来就处于中华文化圈、南亚(印度)文化圈和东南亚文化圈的交汇点上,文化交流频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多元文化形态共生带。26个民族异彩纷呈的文化环境、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为文化对外交流尤其是对南亚、东南亚的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去年7月,大型晚会《泛亚同春》拉开了滇池泛亚文化艺术节的序幕。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齐聚滇池之滨,共同奏响了和谐的音符。此次艺术节既是一场多元文化交融的盛宴,又是一场泛亚多国人民文化交流的盛宴,不仅提升了昆明在整个泛亚区域的影响力、竞争力和向心力,而且成为泛亚多国人民沟通情感的枢纽和文化交流的窗口,以文化艺术为纽带推动了整个区域政治、经济的交流与合作。 
  “区域性国际城市承载的是一种放眼世界、融入全球、赢得未来的城市理想 (论坛 新闻)。”昆明市委书记仇和这样阐述他对区域性国际化城市的理解,他同时也警告说,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立足实际、前瞻未来、稳步推进。 
  在2011年昆明市“两会”上,获选连任的昆明市市长张祖林表示,下一步昆明将围绕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加快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打造品质春城,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带动力和影响力。 
  按照规划,到2015年,昆明将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同时,同步基本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国际化门户和重要桥头堡城市。到2020年,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同时,同步基本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再用10年左右时间,使昆明区域性国际城市特征更加明显、影响更加广泛,全面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来源:香港大公报 原晓晖/文)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