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订单回升价格疲软,中国船舶业艰难复苏

2011-1-25 19:0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随着去年年底新接订单的回升,国内造船行业在2010年已出现了复苏迹象,但业内人士对于市场并不是非常乐观。  
  复苏迹象明显 
  2010年12月,全球新接订单为847万载重吨,环比上升了15%,同比大涨35%。而2010年全年,全世界的总接单量合计为1.2亿载重吨,同比增幅高达129%。 
  国信证券研究员余爱斌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从2010年11月起,全球的新接订单已有所好转,达到了758万载重吨,环比回升了近15%,而同比2009年11月也有16%的增长。 
  他表示,市场有起色,基本是由散货船订单所带动的,“比如说去年11月,散货船成交了500多万载重吨,其次则是油船和集装箱船。” 
  中国船舶(600150.SH)一位高层在电话中对本报说道,船市确实比想象中的复苏速度要快一些,“散货船、油轮及集装箱、一些特种船的需求,还是不错的,有人认为可能集装箱船的恢复速度会更快。” 
  1月20日,中集集团(000039.SZ)发布业绩预增修正公告称,由于去年第四季度订单情况好于预期,预计2010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将达到28.7亿到33.5亿元之间,增长幅度可达200%到250%。也或许能够印证前述中国船舶高层的说法。 
  另一个数字也证明,行业正在向上走。 
  2010年12月,中国新接订单高达629万载重吨,相比韩国的186万载重吨、日本的21万载重吨都要高出一截。 
  根据船舶咨询公司克拉克松的报告,新接订单主要分布在国内一些大型公司,比如广州文冲、熔盛重工等等。 
  南京当地的一家造船企业负责人告诉本报,如果整个市场出现了回暖,应该是大中小企业的日子都好过了,但现在订单还是集中在大企业手里,这说明市场的回暖仍有待观察,目前只能说是有复苏和回暖的迹象,还不能认为国际船市的春天已经到了。 
  此外,船价目前并没有出现大面积的弹升,只在轻微上涨。以VLCC超级油轮为例,其价格约为1亿美元,相比2008年的高峰价1.5亿美元还有一定差距,而巴拿马、好望角等船型的价格也要比高位时缩水30%以上。 
 中国船舶前述高管也称,大家在观望2011年的情况,“整个2010年其实已步入了平稳期,曾经出现的撤单、延期交货等问题都在2009年解决了。”他表示,中国船舶在金融危机期间也只撤了一艘船,并不算多。  
  小船厂举步维艰 
  但是,小船厂的日子就没有那么好过了。 
  记者从江苏某船厂了解到,由于公司经营情况不佳,目前该企业打算在做完手头上的6艘船之后,酝酿转产。 
  该船厂高层表示,一艘船舶已试航了1个多月,按照以往情况,船东早就该接收了,但是对方迟迟不收。 
  该船东采取的做法是,挑造船方的问题,“他们一共挑出了1000个问题,让我们一个个修改。”该高层说道,如果船东想要为难一个造船企业的话,挑出数千个问题也是可以的。而这一做法将能使新船长期处于未交船的状态。“一旦交了船,船东不仅要拿出剩余的20%余款支付给造船企业,而且还要交船员费、码头租用费等等。现在由于市场不好,所以船东就尽量为难造船方,以便拖延时间、减少损失。如果这个市场真的转好了,我相信是不会发生这类事情的。” 
  除此之外,这家江苏当地的船厂现在正在造的船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该企业曾与某海外企业签订了油船协议,对方也付了定金。但现在,船东经济困难,无法支付剩余款项,定金及船都不要了。但造船方还是决定要把这艘船建完。 
  该高层谈到,公司当初为这艘船订的都是比较贵的设备,此后的设备是由造船企业自己掏的,“我们希望把船造好能卖掉,至于保本已不可能了。造船之初,该船的价格是7000多万元人民币,现在它的市场价跌到了5000万元。”他说道,2008年高峰时,公司的销售额高于3亿元,但现在缩掉了三分之二。 
  上述船厂负责人称,在这种艰难且变数极多的情况下,受益的还是大船厂,一方面大订单会由大厂来接,另外政府也会给予大厂更多的贷款、税收等支持。小船厂的生存受到考验。 
  (作者:王佑)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