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暖流:中集垄断全球55%

2011-1-25 18:0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近期,股市反复震荡,小盘股走势疲乏。上周五大盘蓝筹的短暂爆发被视为资金的发泄。而被低估的上港集团近期走势明显强于大盘。
    中集集团:集装箱回暖受益
    中集集团在过去的一年里的市场表现令人叹为观止,一路从谷底攀升到顶峰。今年7月初股价不到11元,而到12月10日收盘价高达23元,不到半年的时间中集集团股价猛超同期大盘涨幅。作为一家总市值超过600亿元的制造业蓝筹股,中集集团在2010年的表现亦可圈可点,可与上一轮大牛市相媲美。
    2010年蓝筹股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许多大蓝筹都不被市场看好。中集集团就是一家典型被低估的大蓝筹,但中集却拿出一份靓丽的成绩单。
    公司1月21日发布业绩预告,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上涨200-250%。
    为何业绩增长会如此迅猛?中集集团主营业务以集装箱、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化工装备、海洋工程、空港设备为主。目前中集集团在全球集装箱市场占有率约为55%,产销量居世界第一。
    中集集团2010年1-9月营业收入为3818亿元,比2009年同期增长174.94%。其中,2010年干货箱销量增幅最大。据2010年三季度报披露,1-10月干货集装箱累计销售91.63万TEU,上年同期仅为1.52万TEU。
    集装箱全球需求量曾在2003年的时候进入高峰后,至今时隔7年将于2010再次迎来新一轮高峰期。主要是由于全球航运公司运力快速增加及其欧美等地对于库存补充的需求,从而也增大了集装箱的需求。
    事实上,受2009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贸易大幅萎缩,全球整个行业集装箱需求量仅相当于正常年份的十分之一。而目前集装箱强劲的回升势头推动了干货集装箱价及行业的盈利水平。进入2010年,中集集团摆脱了09年惨淡经营的阴影,而集装箱业务最坏的时期也已经过去。目前集装箱需求及产量基本恢复到2008年的水平,箱价较年初也有15%-20%的上涨。按照每年6%的淘汰率计算,2010、2011年全球集装箱更新淘汰量将达到140万吨左右,预计2011年将继续增长。
    同时,2010年中集集团在海洋工程、能源装备两块新兴业务布局的基本完成,虽然2010年对净利润的贡献不到2亿,但是能满足国家产业政策的发展方向,不排除收购兼并的可能,有望成为未来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上港集团:收购洋山港构建产业链 
    上港集团于2006年10月26日整体上市由上海市国资委直接持股,其下属公司分为四个板块分别为集装箱板块、散杂货板块、物流板块、港口服务板块。
    据上港集团发布业绩披露,201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9.7亿元,同比增长14.62%;净利润54亿元,同比增长43.62%。2010年,公司完成货物吞吐量4.28亿万吨、集装箱吞吐量2906.9万吨。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17%,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6%,首次超越新加坡2768万个标准集装箱,跃居世界第一。
    上港集团主营业务不断增长的同时,2010年该集团以82亿元收购洋山港一期码头后,公司又以4.49元/股的价格向上海同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发行17.64亿股A股股票,用于收购洋山港二期和洋山港三期,交易对价为79.22亿元。
    位于上海外海、杭州湾口的浙江嵊泗崎岖列岛上的洋山港目前是世界上水深条件最好的大型深水港,也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枢纽。洋山港2002年正式开始建设,2005年投入使用,2009年末建设完成。
    截止到2010年12月洋山港区的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000万吨,洋山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在五年内翻了约三番。而上港集团在2010年集装箱吞吐量跃居世界第一,在这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洋山港的开发建设,洋山港区也给上港集团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2009年4月29日,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正式发布,航运中心的建设也已列入上海市四大首要发展目标之一,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表示大力支持,并给了许多优惠政策。良好的政策环境更是有利于上港集团的发展。
    国都证券研究员汪立认为,港口运输行业在2008年四季度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整个行业处于低谷状态。而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复苏,再加上在未来的几年上港集团基础建设基本完成,后期的增长变成利润。由于2009年的基数低,2010年的增长率肯定比较高,预计2011年的增长率在10%左右。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