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武高速公路全线通车系列报道之二:龙腾大别山

2011-1-25 17:27: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大别山苍翠侵目、雄峰欺云,保持着生命的原绿和盎然的生机,裹挟着红色老区的遗响沉韵。六安至武汉高速公路(以下简称“六武高速公路”)穿溪越涧,飞度关山,在繁花简树的簇拥下,在青山绿水的合抱下,逶迤延伸。 
  这是一条科技动脉,它穿越崇山峻岭,桥隧比例占总里程的42%,建设者们只有凭借科技才能战胜崇山的种种挑战。 
  这是一条美丽的绿色长廊,它行经绿色葱茏的大别山区。行驶于其上,仿佛畅游在青山绿水之间,游目骋怀,心旷神怡。这是一条向历史致敬的红色文化路。点滴的历史人文因子,在大路上自然流淌,诉说着当年大别山的烽火连天和刚烈悲壮…… 
  2011年1月13日,六武高速公路全线通车,皖鄂建设者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打通了这条大别山大动脉,顺利走完了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一个完整周期。打造出了安全优质、生态完好、资源节约、技术创新、文化融入的山区高速公路精品工程。本文以六武高速公路安徽段为例,全方位、多维度地记录这条跨越群山的巨龙...... 
  科技是它的光芒 
  六武高速公路穿越大别山的纵深腹地,一路披荆斩棘。高边坡、长隧道、特大桥,映衬着山的崇峻,水的险要。数十米高的桥墩托起“巨龙”,在半空中飞腾,披洒着半山腰的薄雾旗云,行车于其上有如云中漫步,让人对建设者的智慧与勇气惊叹不已。在山区建设高速公路,科技是建设者最重要的武器。六武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六项技术创新成果被运用工程项目中,并在应用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延伸。 
  六武高速公路沿线的8条隧道,全部采用“零开挖进洞”工艺,并且在建设过程中保证 零塌方施工;路面宽幅摊铺技术原本只能在沥青路面使用,但六武高速公路的建设者却把这项技术成功推广到隧道混凝土路面;六武高速公路在全国首创装配式涵洞通道,这不仅可以使管型通道受力更合理,更加可以成为节约资源的新途径;渗水路面技术被应用到六武高速公路沿线8条隧道的进出口;六武高速公路在安徽省高速公路建设历史上首次统一使用塑料模具,这一次性地解决了令人头痛的小型构件标准化和内在质量问题;在全国首次采用植筋方法控制钢筋网片位置,确保了桥面铺装质量提高一个等级;在全线积极推广使用“粉煤灰”,使混凝土外观质量大大提高…… 
  绿色是它的追寻 
  六武高速公路路线的所在区域70%为绿色所覆盖,春天这里满山翠绿,映山红分外娇艳,秋天这里枫树如火,点燃郁郁青山。尊重自然,融入自然,是这条穿越大别山的高速动脉从建设之初便一直遵循的重要原则和理念。 
  开工伊始,六武高速公路的建设者们就高度重视生态恢复工作,提出“洞门先行”、“绿化先行”的理念,随着路基工程的结束,路基边坡、洞口段边、互通区的绿化工作也同时基本结束,互通与分离式路基之间随地形起伏、圆润饱满。隧道洞门简洁新颖,含蓄秀美,自然式边坡线型柔和、野趣盎然;建设者们坚持环保刚性控制,明确征地线即开挖红线,使得坡口处本地植物没有遭到任何破坏,对中分带和分离式路基中间绿化方案进行了评审优化,对边坡做到动态设计开挖一级防护一级,“一坡一看、一坡一议”,尽量以绿化防护取代结构防护,力求做到“一坡一景”。 
  此外,建设者们还对古树名木和人文遗迹实行登记制度下的严格保护。无论是韩家院村头的古树,还是精心呵护的“漆氏祠堂”,无不体现着建设者对自然的热爱、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现实的高度责任感。六武高速公路环保投入近亿元,生态恢复率达到100%。 8座隧道全部实现了环保型零开挖施工,所有大型桥梁基座全部采用点状环保型开挖法。 
  而为了保护山区宝贵的土地资源,六武高速公路的建设者们精心设计以减少占地,所有服务区、收费站等都尽量不占用耕地,选择植被较少的荒地。全线高线位设计,桥梁比例大,这样不仅可以少征地,还可以避免大填大挖并减少弃渣。 
  在姚湾隧道,建设者在设计进出口时充分利用山脊布线,减少边坡防护4000余平米,减少路肩永久占地6亩;全线共设置挡墙约4公里,少占优质水田50余亩;建设者结合地形综合用地,在沿竹根河段采用了高低路基的形式,有效控制路基占地的宽度,实现了高速公路、省道干线和高压线走廊在同一土地的资源共享;通过填土对地形和水系加以改造,共开展填平凹地设计70余处,减少涵洞2000余米,大大减少了永久性占地。建设者的巧妙构思变废为宝,山区高速建设中,弃方对环境影响和破坏最大,建设中结合地段特点,地表土被充分保护并合理利用,一方面将弃土场整平,覆盖清表土恢复至可耕种状态,交给当地农民。 
  有了六武高速公路建设者们的精心呵护,行驶在六武高速上,或经红花一片,或过绿竹成林,或有金色满眼,两侧满目苍翠,前方公路如黑色的绸缎舞向天边。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六武高速的环保工程将被大别山所见证,成为安徽高速和谐建设的历史见证。 
  红色是它的灵魂 
  六武高速公路挺进革命老区“大别山”,革命年代的血与火,抗争与牺牲,是大别山最厚重的人文底蕴。如果说环保理念染“绿”了六武高速公路,那么地域文化特质的注入和表达,则铸造了“红色高速”的不灭灵魂。 
  从设计开始,六武高速公路的建设者就结合区域特色和文化背景,打造全线的景观工程。在起点位置,设立红色文化广场,反映立夏节起义、挺进大别山红色革命历史,点缀乌桕树、枫香等红色植物,渲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历史意义,预示着红色之旅的开始,在沿线的中分带和分离式路基上,植入桂花等黄色植物,预示革命成功后“八月桂花遍地香”的满怀喜悦,沿线主色调选用尊重自然的绿色,本着“经济实用,美观大方;乡土树种,优先选用”原则,实现坡面乔灌化、四季常绿化,这种红绿黄相间、花果叶相辅的景观效果,将六武高速打造成象征传统的红色之旅,象征收获的金色通道,象征未来的绿色长廊。 
  弘扬红军精神,六武高速公路和老区人民铸就了心连心的鱼水之情,将爱心撒播。六武高速公路的施工企业投入500万架设的施工电路被地方留作农用电网;投入3000多万多元建设的施工便道成为永久性乡村公路;增设5条连接道路,方便群众上山采茶,修建了4座桥梁,方便山区群众出行。 
  从斑竹园中学的校区新路到王家祠中学的篮球场,从登记造册的农民工工资发放表到小学生的交通安全宣传单,六武高速公路正在展示安徽交通集团负责任的国企形象。 
  远离繁华和喧嚣,在黑暗的隧道中跋涉,在崇山峻岭上攀登,四年的披荆斩棘、四年的顽强拼搏,铸就了六武高速公路的精品工程,塑造了安徽交通人坚强不屈的灵魂!它承载着安徽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命,满含着安徽交通人迎难而上的创业激情,伸向远方,一路奔腾!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