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1-25 0:3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规划期内政府的战略意图、工作重点及政策取向,是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指南,是全市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美好发展愿景
    第一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准确把握未来形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314”总体部署为总纲,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立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
    第一节 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是重庆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改革任务,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抓住“314”总体部署、“国务院3号”文件、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设立两江新区等重大历史性机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统筹一体化,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及重大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有效抑制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提前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地方财政收入翻两番,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电子信息、金融业突飞猛进,现代产业高地快速崛起。“四件大事”历史任务基本完成,113.8万移民搬迁任务胜利完成,老工业基地焕发生机活力,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大为改观。“五个重庆”建设成效显著,城市品质和功能同步提升,全面完成主城区危旧房改造任务,在西部地区率先取消二级路收费,“二环八射”高速公路网和“一枢纽五干线”铁路网建成,森林覆盖率提高7个百分点,市民健康素质、幸福感和安全感大幅提升。内陆开放高地快速崛起,两江新区起步良好,两大保税(港)区启动运行,“引进来”和“走出去”实现历史性大跨越。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不断深入,住房、户籍、城乡建设用地等改革强力推进,城镇化率提高8个百分点,实现城镇常住人口超过农村常住人口的重大转折。社会民生持续改善,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一半以上用于改善民生,“民生十条”增添惠民新措施和发展新动力;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3%、13.1%;全面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优化发展;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更加健全有力,基本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低保等城乡全覆盖。社会更趋公平正义和谐稳定,开展“打黑除恶”,加强警务改革创新,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关心百姓疾苦,化解社会矛盾。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格局奠定良好基础,“唱读讲传”凝聚起加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十一五”时期,是重庆践行科学发展观,抓住发展机遇和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有机结合,实现发展速度质量效益同步提高的五年;是重庆发展瓶颈和体制障碍实现重要突破的五年;是重庆综合实力提升快、城乡面貌变化大、人民群众实惠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五年的巨大成就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备注:1、2010年完成情况为预计数,以统计局最终发布数据为准;2、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为当年价,速度为不变价。3、【】表示五年累计数。4、移民静态补偿投资规划实施期间无统计指标,完成指标统计的实际投资量。5、公路通车总里程原不包括行政村、乡镇公路,按照交通部要求将行政村和乡镇公路纳入。6、高速公路因线路优化,建成线路完成规划目标。7、铁路营运里程因线路优化,建成线路完成规划目标。8、原规划万元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减少目标,根据国家下达给重庆的减排任务调整为排放总量。9、城市居民收入规划目标为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统计口径,规划执行过程中调整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十二五”时期,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金融危机催使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在给我国带来历史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物质基础日益增强,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但各种结构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日益显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未来较长时期的工作主线。未来五年,重庆面临更多新的发展机遇:“十一五”形成的一系列发展优势将进一步释放效应,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特殊战略地位将更加明显,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将更加坚实。更为重要的是,市委、市政府实施的各项政策举措重民生、顺民意、合民心,全市上下心齐气顺、风正劲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市委、市政府充满信任和信心,全市人民满怀求发展、奔小康的强烈愿望,展现出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精神面貌,这些都将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重庆未来发展还面临许多新的矛盾和挑战: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不高,产业结构不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改革进入纵深推进的关键期,建立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任重道远;对外开放的区域竞争加剧,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城乡、“圈翼”发展不平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三峡库区发展困难较多;资源环境问题较突出,生态修复和污染防治任务重,三峡库区等敏感区域环境约束紧;社会民生需求大,居民收入差距仍呈扩大趋势,调节利益关系、持续增加就业、保障公共安全、应对突发灾害事件等任务繁重。
    第二节 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十二五”时期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着力增强综合经济实力,着力加快“五个重庆”建设,着力提升中心城市功能,着力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着力推进统筹城乡改革,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全市人民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走向共同富裕,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
    ———突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扩大内需,调整投资和消费关系,构建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良好格局。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工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着力推动城乡、区域结构调整,促进协调发展。
    ———突出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强化作为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对区域的集聚辐射服务功能。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努力提升交通枢纽、金融、商贸、物流等集聚辐射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
    ———突出缩小贫富、城乡、区域差距。处理好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关系,把缩小贫富差距作为缩小三个差距的核心任务,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差距。坚持“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两翼”提速发展,注重解决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三峡库区发展问题,缩小区域差距。
    ———突出加快推进改革创新。更加注重通过改革的途径和办法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努力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积极推进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制度和管理创新转变。
    ———突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树立全球视野,坚持在大开放格局中谋求跨越发展,创新和完善开放模式,走内陆开放之路。加大两江新区等开放平台建设力度,构建国际贸易大通道,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竞争与合作,全方位提升开放水平。
    ———突出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绿色发展之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资源能源节约利用,降低污染物排放,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第三节 发展目标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和“314”总体部署相衔接,综合考虑宏观环境和发展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到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迈上万亿元新台阶,“五个重庆”、内陆开放、统筹城乡取得重大进展,民生改善成效显著;到2015年,在2010年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基本建成,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使重庆成为特色鲜明的国家中心城市和居民幸福感最强的地区之一。
    ———西部增长极逐步形成。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保持12.5%左右,达到15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0元。建成西部地区现代产业高地,工业总产值超过25000亿元。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95%,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
    ———“三大中心”基本建成。基本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科教文化信息中心,金融业增加值比重超过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6000亿元,物流成本大幅度降低,科教、文化、信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集地,对长江上游地区乃至西部地区的综合服务功能显著提升。
    ———“三个差距”逐步缩小。贫富、城乡、区域差距缩小,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5:1左右。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衡量的“圈翼”区域差距缩小到2:1左右,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个重庆”基本建成。“宜居重庆”,生活舒适、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繁荣和谐,成为西部最宜居城市之一。“畅通重庆”,铁路营运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分别新增近1000公里,基本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森林重庆”,森林覆盖率达到45%,城市绿地增量提质,林业综合效益明显。“平安重庆”,社会治安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投资者安全放心。“健康重庆”, 市民健康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卫生资源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人民生活全面改善。“民生十条”得到全面贯彻落实,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继续保持一半以上用于改善民生。实现更充分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有力,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80%,城乡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人口素质全面提升。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格局初步形成,市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更加完善,社会更趋和谐稳定。
    ———内陆开放高地建成。两江新区开发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及国家级开发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进出口总值突破1000亿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00亿美元、境外投资300亿美元,建成内陆地区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开放高地。
    ———综合改革重大突破。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户籍、住房、收入分配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逐步建立起城乡人口和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适应科学发展的制度环境。
    ———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减少1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减少17%。耕地保有量确保220.85万公顷。三峡库区长江干流水质总体稳定在Ⅱ类。主城区空气环境质量满足II级以上天数保持在311天以上。
    加大对区域性中心城市规划、土地、项目布局、枢纽建设等的扶持力度。优化完善城市规划,科学保障城市建设必需的用地需求。优先布局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对外高速公路、国省道公路等公路骨干网,率先建成“畅通城市”。保障油、电、气等要素供给,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等方面予以适度倾斜。支持改革试验、开放试点,增强创新活力。完善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下放市级管理权限。
    专栏9 区域性中心城市规划规模及发展方向
    万州区。支持加快建成第二大城市,建成全市城乡统筹发展的特大城市和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渝东北地区及三峡库区的经济中心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谐稳定新库区的示范区和库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到2015年,城区人口达到100万人以上,城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
    黔江区。建设渝东南地区中心城市和武陵山区重要经济中心、渝鄂湘黔毗邻地区公共服务高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示范区和重庆东南开放重要门户。到2015年,城区人口达到35万人,城区面积达到35平方公里。
    涪陵区。充分发挥作为全市重要经济增长极的战略带动作用、全市重要工业基地的核心骨干作用、国家中心城市重要腹地的战略后援作用,以及在“一圈两翼”发展格局中的战略支点作用,早日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的现代化大城市。到2015年,城区人口达到80万人左右,城区面积达到70平方公里。
    江津区。积极融入主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重要拓展区、辐射川南黔北重要门户,全市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物流基地。到2015年,城区人口达到60万人左右,城区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
    合川区。加快建成全市北部中心城市,中国知名旅游城市,全市重要的装备制造、轻纺、能矿产业基地和物流节点。到2015年,城区人口达到60万人左右,城区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
    永川区。加快建成全市西部中心城市,重要的工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职业教育基地。到2015年,城区人口达到60万人,城区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
    第四节 加快发展区县城和小城镇
    培育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吸纳人口能力强的区、县城和市级中心镇。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增强区县城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建成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统筹城乡的主要载体。加快小城镇建设,以市级中心镇为重点,完善小城镇功能,适当扩大规模和人口容量。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打造风貌独具、特色鲜明、设施齐备、环境优美、淳朴自然、整洁美观、功能完善的风情小镇。积极推动小城镇归并整合,支持市级中心镇建成小城市。
    第五节 建设宜居重庆
    坚持规划、建设、管理多管齐下,强化城市特色、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把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地区最宜居城市之一。突出“山城”、“江城”自然风貌和历史文化底蕴,精心打造亲近自然、开阔靓丽、具有山地建筑特色和体现重庆历史文脉的城市景观,促进城市与江河、山脉、森林、绿地和谐共生,建设江河沿岸风景带、山脉走廊生态带、沿交通干线绿道、城市组团森林隔离带、城周森林屏障和城市绿化步行系统。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城市与农村、生态空间协调,疏导城市空间密度,疏解旧城人口,因地制宜、大小结合建设一批中央公园、城市广场和城市公园,强化城市地下空间合理开发利用。提升城市功能水平,围绕重大交通建筑、社会文化建筑、城市商务功能建筑群及传统风貌街区,建设一批具有现代水准的重大标志性功能性建筑,集中展示城市功能形象。按照“树多、路平、街净、车畅、宜行”的要求,搞好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城市景观改造,美化建筑立面,规范城市广告,优化城市灯饰景观。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数字化、现代化水平,完善城市管理机制,强化和完善综合执法,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专栏10 宜居重庆部分重大项目
    主城重大功能性建筑。机场T3a航站楼、铁路客运站项目群、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中国国际园艺博览园、爱心庄园、国泰艺术中心及国泰广场、江北嘴超高层建筑、瑞安化龙桥建筑群、日月光鼎好世纪星城、解放碑金融街、朝天门建筑群、弹子石商务区建筑群、广阳岛开发、西永商务区、协和双子塔、传统街区项目群(弹子石老街、慈云寺老街、巴渝园、重庆映像、三洞桥传统风情街区、悦来老街、十八梯传统街区、湖广会馆传统街区、洪崖洞民俗文化风貌区、金刚碑老街、鱼洞老街、寸滩老街、中梁山老街、马王场老街)。
    公园绿地。九龙园区C区中央公园、西永中央公园,茶园中央公园、蔡家中央公园,市体育公园,人民公园、国际村公园改扩建,悦来会展公园,北部新区大竹林公园、张家沟公园,龙州湾公园,黄桷坪公园,北碚龙凤溪公园,两江四岸滨江生态湿地公园。每个远郊区县新建1—2个5公顷以上的综合性公园,5—10个社区公园,每个中心城镇建成1个以上公园。
    第五章 建设现代化综合基础设施体系
    以提高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为重点,加强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提供坚实的硬件支撑。
    第一节 建设畅通重庆
    坚持“畅通高效、安全绿色”发展理念,提高交通规划建设的前瞻性和统筹水平,加快通道和枢纽建设,建成西部最大的铁路枢纽、内陆重要的复合型枢纽机场、内陆最大的内河港,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建成“一枢纽十一干线”铁路网。新增铁路营运里程980公里,2015年达到2300公里,全面实现电气化,干线铁路
    复线率达到70%,实现铁路“4小时周边、8小时出海”。
    基本建成“三环十射三联线”高速公路骨架网络。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1000公里,2015年接近3000公里,出口通道由10个增加至18个,实现“4小时重庆、8小时周边”。加快国省道提档升级,积极推进农村公路行政村畅通工程。
    建成内陆最大的内河港。进一步强化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功能,按照港口、物流、产业“三结合”原则,以大型化、规模化、集约化、铁公水联运为发展方向,加快建设寸滩、果园、东港、黄石兼、新田、龙头山、朱沱、仁沱等9个大型枢纽港区,2015年集装箱年通过能力达到700万标箱。加强长江干流、嘉陵江、乌江支流航道整治。
    建设内陆重要的复合型枢纽机场。推进江北机场四期扩建,新建3800米第三跑道及50万平方米东航站区,增开到欧美等地的航线,到2015年旅客吞吐能力和货邮吞吐能力分别达到4500万人次和100万吨。提升万州、黔江机场设施水平,建成巫山机场,形成“一大三小”机场格局。
    提速建设主城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以万州为核心的渝东北综合交通枢纽、以黔江为核心的渝东南综合交通枢纽,增强对外通道疏解能力。以机场、火车站、港口、公路换乘枢纽为节点,规划布局铁、公、水、空、城市轨道等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的枢纽站场或换乘中心,实现乘客零换乘、货物零换装。
    改善主城城市交通状况。建设一批跨江桥梁、穿山隧道、快速路以及解放碑地下交通环道等地下交通项目,提高道路交通运行效率,实现内环以内、二环至内环“半小时通达”目标。全面建设城市轨道和城际铁路,城市轨道通车里程达到252公里。完善组团式、网络化城市道路体系,加快“六横七纵一环多联络”城市快速路网建设,通车里程达到600公里以上。强化公交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建成九大公路换乘中心。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实现都市区公共交通全覆盖,促进城市公交、城市出租、城际客运、城乡客运协调发展,提高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服务能力和水平。科学规划建设城市停车场,积极疏导家庭用车出行,有效解决城市停车难、停车不规范问题。
    专栏11 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铁路。(1)续建并建成:兰渝铁路、渝利铁路、成渝客运专线、渝万客运专线、渝黔铁路新线、遂渝铁路二线、渝怀铁路二线、南涪铁路、三万南铁路改造等项目;(2)新开工建设:郑万铁路、黔(江)张常铁路;(3)兴隆场编组站、重庆北站、重庆西站、重庆站;(4)加快推进渝昆、安张、渝黔(江)城际、主城枢纽东环线前期工作,创造条件争取开工建设;(5)加快推进渝西(安)客专铁路规划工作;(6)开展沿江铁路、一小时经济圈铁路环线、长垫梁货运铁路、渝汉货运通道铁路研究论证工作。
    高速公路。(1)续建并建成:奉节-巫溪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主城-涪陵-丰都-忠县-万州段、三环高速公路万盛-南川-涪陵段、三环高速公路永川-江津段、丰都-石柱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复线、万达高速公路开县-开江段、万州-(湖北)利川高速公路、黔江-(湖北)恩施高速公路;(2)新开工并建成:三环高速公路长寿-合川-铜梁-永川段、三环高速公路江津-綦江段、巫溪-(陕西)镇坪高速公路、重庆-(四川)广安高速公路、梁平-忠县高速公路、黔江-石柱高速公路、南川-(贵州)道真高速公路;(3)新开工在建:沿江高速公路支线新田-高峰段、奉节-(湖北)建始高速公路、垫江-丰都-武隆高速公路、开县-城口-(陕西)岚皋高速公路;(4)开展彭水-酉阳-(湖南)永顺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开展涪陵-武隆、涪陵-垫江、潼南-大足-荣昌、万忠北线、万达直线、江津-(贵州)习水等高速公路前期论证工作。
    港口。新开工并建成:果园二期、万州新田一期、涪陵龙头港一期。
    机场。(1)新开工并建成:江北机场第三跑道及东航站区、巫山机场;(2)万州机场改扩建;(3)推动武隆等支线机场前期工作。
    轨道交通。(1)建成:轨道交通1、2、3、6号线;(2)新开工:轨道交通环线、4号、5号、9号线。
    跨江穿山通道。(1)建成:东水门、寸滩、江津中渡、江津粉房湾、长寿二桥和万州三桥等长江大桥,双碑、千厮门、红岩村等嘉陵江大桥,歇马、双碑等中梁山隧道,南山、石坪等铜锣山隧道;(2)新开工:广阳、郭家沱、白居寺等长江大桥,水土、礼嘉、宝山等嘉陵江大桥,陶家、土主等中梁山隧道,王家、燕尾山等铜锣山隧道;(3)加快推进彭水乌江五桥、大竹林嘉陵江大桥前期工作。
    九大公路换乘中心。全面建成四公里、茶园、西永、西彭、两路、北碚、鱼嘴、鱼洞、白市驿公路换乘中心。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