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勃湾区科学定位“十二五”经济发展

2011-1-25 0:2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十二五”期间,海勃湾区将继续改造提升四大传统产业,通过转型创新、加快技术进步、培育产业集群,实现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能源,推行清洁生产,整合煤炭资源,严格控制地方煤矿和煤炭生产企业数量,煤炭产量保持在1000万吨左右,煤炭洗选能力达到4000万吨;以发展煤矸石发电和热电联产为重点,加快实施工业园区背压式机组、京海电厂二期、热电厂三期及黄河工贸高炉炉顶压差发电和干法熄焦、水泥余热发电项目,全区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80万千瓦,到2015年,能源产业产值达到160亿元。 
  ——化工,优化产品结构,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条,重点推动焦炉煤气制天然气、粗苯精制、焦油分离提纯等项目建设,实现焦炉煤气、粗苯、焦油全部回收利用;加快发展盐化工产业,重点扶持推动50万吨离子膜烧碱、PVC项目建设;支持骨干企业实施联合、兼并、重组,大范围整合资源和生产要素,推动集群化发展,到2015年,化工产业产值达到170亿元。 
  ——冶金,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促进钢铁行业升级改造,打通钢铁业上下游环节,不断提高钢铁冶炼的大型化、连续化、高效化和自动化水平,引导开发短流程特种钢材和合金钢材,培育发展铸造产业;坚持煤电铝一体化发展,推进粉煤灰提取氧化铝项目建设,到2015年,冶金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建材,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技术,鼓励扶持西北创业、蓝星玻璃、海美斯陶瓷等建材企业引进使用国内外成熟、先进的生产工艺和高新技术,大力发展高掺合水泥、玻璃、陶瓷、涂料等项目,重点引进PVC管材、板材、型材、薄膜制品等项目,积极发展工业废渣制建材等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规划建设机械五金加工区,到2015年,建材产业产值达到30亿元。 





              加快发展四大新兴产业 
               特约记者 王明磊 

  “十二五”期间,海勃湾区将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以发展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逐步形成新的产业和产品支撑体系。 
  在装备制造产业方面,海勃湾区将大力发展特种专用汽车、矿山机械、洗煤机械、化工机械、建材机械等特色产品,重点支持陕汽液化天然气专用车、冀东专用车改装项目建设,积极发展汽车零部件等配套产业,建设汽车零部件加工区。 
  在节能环保产业方面,海勃湾区将重点发展以LED节能灯为主的绿色照明产品及配件;全面鼓励发展烟气脱硫、脱硝、除尘及削减设备制造;以工业“三废”和城市垃圾综合治理利用为重点,全面建成社区废旧物资绿色回收站和再生资源加工处理中心;引入“增链补环”企业,实现产业集群内副产品、能源和废弃物的相互交换,切实形成具有循环特征的产品链和废物利用链。 
  在新材料产业方面,海勃湾区将以天宇化工高岭土深加工项目为依托,向北延伸与鄂托克旗合作,规划建设新材料产业区,大力引导传统材料生产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向多性能复合材料方向转型升级;积极培育纳米材料、化工新材料、精密陶瓷材料、电子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行业,重点推动汽车专用漆、高档发泡陶瓷、新型塑料复合管道、煤基碳纤维等项目建设。 
  在新能源产业方面,海勃湾区将着力调整电力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抽水蓄能和沙漠热气流发电、煤层气电站等项目建设,加快发展非晶硅薄膜电池、压延太阳能电池封装玻璃、多晶硅等太阳能相关产品,探索实施垃圾发电、公共建筑光伏屋顶发电项目。 





              协调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本报记者 吕联义 

  “十二五”期间,海勃湾区将以商贸服务业、房地产业、旅游业、社区服务业为主线,协调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商贸服务业,实现商贸服务业由传统向现代业态转变,启动实施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工作,高起点规划布局新的商业设施和商业网点;加快推进维多利财富广场和通用时代广场等重点核心商业中心建设,培育提升美食街、家居建材街、电子通讯街、奇石街、书法街等特色街区;鼓励发展区域性综合购物中心、集中式家居广场等新型业态,引进沃尔玛、红星美凯龙等国内外大型商贸连锁企业;分层级建设好金裕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着力提升农副产品专业市场的品质与功能。 
  ——房地产业,注重调整住房供应结构,规范小区设施功能配套,以满足人口集聚居住为重点,建设普适型社区;以住房升级为补充,建设精品社区,全面提升城市住宅小区品质;培育壮大房地产龙头企业,完善房地产市场服务体系,推动房地产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健康发展;引进一批实力强、品牌优的物业服务企业,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到2015年,将房地产业培育成为服务本地、辐射周边的支柱性产业。 
  ——旅游业,围绕打造中国西部沙漠旅游门户城市的目标,深度开发金沙湾沙漠旅游资源,加快龙游湾湿地公园、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机场路葡萄观光长廊等景点开发,促进景区上档升级;开发建设乌海湖沿岸生态旅游经济走廊,建成一批沿湖公园广场、餐饮娱乐等服务设施;支持传统优势餐饮娱乐业做大做强,引进和培育一批高档餐饮娱乐企业,建成五星级高档酒店3家,引进快捷连锁酒店6家;加大旅游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建立餐饮、住宿、旅游专业培训基地1个;依托工业企业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工业旅游;加强与周边地区合作,整合资源,大力发展过境旅游,到2015年,将培育经营规模上亿元的旅游企业集团2家,实现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同步快速增长,逐步成为西部旅游集散中心和西部旅游目的地。 
  ——社区服务业,完善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以发展家庭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开展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社区照料服务和病患陪护服务,鼓励开展残疾人居家服务,因地制宜发展家庭配送、家庭教育等业态;加大对规模较大家政服务公司的扶持力度,加快推进老年公寓建设,鼓励标准化、连锁式的商贸餐饮企业进入社区,全面实施“放心早餐”工程,到2015年,社区配套设施及服务基本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特约记者 邓文凯 

  “十二五”时期,海勃湾区将坚持以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为方向,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支撑新型工业体系建设,全力打造“小三角”区域服务业集聚区。 
  海勃湾区将发挥 “小三角”地区的产业优势与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地区物流、货运枢纽、仓储配送、专业市场等物流产业,建成海勃湾服务业集聚区、众利惠农千里山物流园和岱山物流园,建设改造建材、家具、农副产品等批发市场和仓储中心;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推动生产企业外包物流业务或剥离物流功能,推进物流企业联合重组,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专业物流企业;应用企业先进管理技术和物联网、电子数据交换等现代信息技术,建成现代物流综合信息平台,力争到2015年,经营规模亿元以上物流企业集团达到3个,成为自治区重要的物流节点城市。 
  海勃湾区将围绕建设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小三角” 同城化的金融体系,积极培育和引进各类商业银行及资产管理(经营)公司、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建立创业担保公司和园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推进创业投资和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激活、规范、畅通民间融资渠道,大力发展保险业。 
  海勃湾区将注重发展会展经济,适时启动会展场馆建设,积极举办国际书法产业博览会、中国观赏石博览会等大型会展;重点发展工程咨询、项目策划、评估拍卖、招标投标、研发设计、会计审计等中介服务机构,创建区域中介服务品牌;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特色经济,到2015年,依托滨河新区,初步建立起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商务服务体系,打造现代商务服务产业集群。 
  海勃湾区还将不断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和消费信息资源开发工程建设,优化电子政务平台,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和消费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鼓励开展科技推广、工业设计和节能服务,建成与产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科技服务体系。 





              打造精品特色农业 
               特约记者 邓文凯 

  “十二五”期间,海勃湾区将加大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增加蔬菜种植比例,大力实施“菜篮子”工程,深度发掘休闲会所等新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以葡萄为特色品牌的休闲观光产业。 
  海勃湾区将不断加大葡萄基地建设力度,配套完善育苗、贮运、加工、设施栽培等相关产业链条,集中连片发展葡萄种植,打造机场路沿线精品葡萄产区;加速推进岱山农业科技园和新时针、田野、云飞等生态庄园建设步伐,着力培育以葡萄自主采摘、酿酒参与体验、农区风情观赏等为主要内容的休闲观光产业,大力推动葡萄酒文化旅游、葡萄籽药用开发、葡萄酒酒具生产等关联产业发展,努力形成规模发展、多点提升、品牌支撑的新型葡萄产业链条,到2015年,葡萄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葡萄酒年生产能力达到2万吨。 
  海勃湾区将坚持以规模化、产业化、基地化为导向,加快土地流转步伐,积极培育龙头企业, 重点推进千里山镇北部蔬菜产业带建设,打造团结新村设施蔬菜和沿黄露地蔬菜两大蔬菜种植基地,形成多元多熟种植、集约交错的生产格局;加大科技服务力度,加强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大力实施无公害蔬菜产业项目,切实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全力保障城区蔬菜供应,到2015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 





             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 

  “十二五”期间,海勃湾区将积极培育汽车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 
  ——汽车服务业,海勃湾区将加快汽车城建设,重点推动汽车4S店、二手车交易市场、汽车装饰配件城、汽车主题公园、汽车俱乐部等项目建设,完善汽车展示销售、文化休闲等服务功能,培育汽车租赁、代驾、车游等服务,适度开展汽车会展、汽车沙漠越野赛等汽车延伸服务业,到2015年,汽车城内各项服务功能将基本完备,成为自治区西部重要的汽车服务中心。 
  ——文化创意产业,海勃湾区将加大书法文化对外交流和普及力度,着力培养名人名作,继续举办国际性、全国性书法文化活动,开展名人书画作品展销,带动文房四宝、文博会展、书画奇石印章等产业发展,适时启动书法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深入研究和挖掘黄河文化、书法文化、草原文化,以拍摄《成吉思汗》、《海勃湾》等动漫作品为契机,推动现代传媒、影视制作、出版发行等新兴文化业态发展;加快培育建筑设计创意、广告设计创意、工业设计创意、咨询策划创意等创意企业和创意人才,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吕联义) 





            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区域合作 

  “十二五”期间,海勃湾区的的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水平将有进一步的提升。 
  为切实加强区域融合,促进“小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未来5年中,海勃湾区将积极参与“呼包银”区域的规划联动、产业联动、市场联动和政策法规联动,探索实现区域内资源要素整合和产业分工协作机制,强化资源共享,促进人口、资源、技术的顺畅流动和优化组合,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推进“小三角”地区在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功能定位、产业发展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对接;探索区域协作机制,促进交通、物流、金融、通讯、信息等服务区域整合,向蒙西、乌斯太、棋盘井等周边地区延伸,实现服务同城。 
  “十二五”期间,海勃湾区将提高招商引资实效,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方向和市场需求,精心策划包装项目,充实完善项目库;坚持二产与三产并重、“引资”与“引智”结合,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围绕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和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的联系,实行“定点定企招商”;增强服务意识,建立完善重点项目审批联席会议制度,推进项目建设;安排专门资金推动项目前期工作,完善项目前期工作责任机制。     (联义) 





[编辑手记] 

             “443”,转型主线 
                吕联义 

  改造提升能源、化工、冶金、建材四大传统产业,加快发展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四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生产性、生活性、新兴三大服务业。“443”产业发展新体系写进了海勃湾区“十二五”规划纲要。 
  这是未来5年海勃湾区经济发展的大纲、主线、总体框架,更是海勃湾区经济的大动脉。确保大动脉畅通无阻,是到“十二五”末经济总量达到再造两个海勃湾宏伟目标的关键。 
  仔细研究分析“十二五”规划纲要的“443”产业发展新体系,一个鲜明的主题贯穿始终,那就是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经济转型。如何转,怎么转?深刻把握“小三角”地区人口集聚趋势和产业发展进程,坚持以资源开发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向以服务经济为导向的产业模式转变是关键,具体措施就是积极构建具有较强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443”产业发展新体系。 
  “443”体系中有几个关键词一定要深刻理解,即对传统四大产业提出的是“改造提升”,对新兴四大产业提出的是“加快发展”,对三大服务业提出的是“重点培育”。这不是随意的几个提法,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结合海勃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以比较优势和实现打造区域中心的目标而制定的5年发展战略,有极强的针对性。“443”产业发展新体系的构建完成,事关海勃湾区未来5年乃至更长远的经济社会发展走势,是实现经济转型的基础和必由之路。 
  在“443”产业发展新体系的运行中,海勃湾区“十二五”经济发展跨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不论是宏观的发展环境,还是自身的基础和条件,都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从大的环境看,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对内蒙古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呼包银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和自治区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产业规划的出台,为海勃湾区加快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海勃湾区作为“小三角”的中心,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区位优势将更加突出,项目、要素的集聚效应更加凸显,特别是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快速发展,海勃湾区传统产业已经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机械加工、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城市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开始发挥。所有这些都为率先实现转型、全面再造优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