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畅谈“智慧港口”

2011-1-25 0:2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作者: 陈弋   
日前,由大连海事大学和宁波港集团联合主办的“中国航运大讲坛”第七讲走进宁波港。本次“中国航运大讲坛”把主题设定为“物联网时代下的智慧港口”。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宁波港集团总裁李令红、大连海事大学校长王祖温和大连海事大学教授吕靖四位嘉宾悉数登场,围绕“智慧港口”的内涵、信息化技术在港口的应用、港口发展阶段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戴定一:一个港口的智能要体现在它在整个体系中一种迅速达到均衡状态的能力。我知道,港口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压港的问题。我们的港口可能本身的效率会很高,但是从一个大的物流体系来讲,有的时候闲、有的时候忙,有的时候是淡季,这样有的时候压港压得很严重,这使得我们中国的物流跟国外去比的话,整个的物流成本就降不下来。这其中最大的差距就是我们的均衡性、流动性差,到处要停,要重新装卸、起运。国外的物流,或者说先进的物流,是流动的速度很快,即使是必要性的装卸也是整箱、整托盘、自动化,从停顿的角度来讲,从和谐性来讲,它非常的智能。他们做到了生产的节奏、消费的节奏、中间服务的节奏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我觉得,一个港口从它自身的一个节点来讲,对自己会有一个要求,就是整个网络体系的适应。
      李令红:我认为我们国家的港口目前还处于第二代向第三代转变的过程。其实,我们也看到了第四代的曙光。港口的发展和方方面面密切相关,特别是和城市密切相关。宁波港要向智慧港口迈进,我的体会,要做到“五个一”。
      一是要有明确的目标。我们在2004年之前就提出了数字化、信息化的目标。用数字化改造、武装我们的港口。这个明确的目标也就是运用信息化的技术使港口的效益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生产工具的改变将会带来生产力的解放,我认为现在我们进入的是信息化的社会,所以打造港口的信息化、数字化是我们的目标。
      二是要有一个好的规划。2004年,我们做了四大本规划,应该说这些规划都是和当前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港口的实际密切结合的。
      三是要有一个好的机制。其实,行政化解决不了问题,最重要的是机制。我们进行了三年的模拟企业化运作,进行绩效考核、建立激励机制等。这三年集团每年补贴1500万,三年之后不再投入。到今年,他们盈利3000万,这就是一个好的机制带来的效果。
      四要有一个实用的系统。也就是,这个系统能涵盖港口,对接社会、口岸、客户。举个例子,码头集装箱管理系统没建立之前,我们每小时一台吊机做23个标准箱,而且很不容易,国际水平当时是25个标准箱。但是新系统开发完成以后,平均效率做到37个标准箱,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从这个系统开始,到设施管理系统,再到业务协同管理系统,就这么一步步,形成了我们的数字化、信息化的完整系统,提高了生产效率。人员没有增加,但是劳动生产率拼命地往上窜,所以宁波港速度、宁波港效率也来了。
      最后一个是要有很好的思想理念。就是有接受新的事物,不断创新,永不满足的精神,这个很重要。人机结合、人和企业的结合,以及信息化和人的结合,是“智慧港口”的灵魂。
      王祖温:我认为,“智慧港口”不仅仅是在物联网技术背景下应用于港口行业的技术总成的概念,其实质应该是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的创新。而且,这种创新也不仅仅是港口行业的创新,而应该是整个物流链条、甚至是全社会的理念创新,就如戴会长所说的“整个网络的适应性”。
      由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模式等影响,目前整体上创新不足,针对新技术的社会接受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亟待弥补;同时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力度不够,亟待加强。因此,在全社会应继续大力开展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保持创新活力。但这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
      对于学校而言,“智慧港口”概念的提出给我们传递了一个讯息:行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其应该具备交叉性多学科知识背景,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但是目前学校教育体制,学科结构以及人才培养和教学方式等仍相对滞后,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只能在很窄的专业范围内发挥作用,缺乏对知识和技术的综合、重组和创造能力。因此,如何打破传统的培养模式,摒弃过时的、僵化的、保守的人才培养观念和模式,通过有效途径和方法,着力构建起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等也必然成为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越来越紧迫的考验。
      吕靖:对于“智慧港口”,现在国内外提的都不多,但从整个国际港口的发展历程来讲,按照联合国贸发会对港口发展的定义和阶段的划分,“智慧港口”应该是在第四代港口基础上的产物。
按照联合国贸发会对整个港口的分类,现在港口的发展一共分四个阶段。第一代港口最简单,就是两个功能:船舶靠泊、货物装卸。第二代港口是在这个基础上加了一些商贸和专业化功能。码头分为了集装箱码头、原油码头、散杂货码头等一些专业化码头。现在宁波港实际也是这样的。后来发展到第三代港口,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物流和金融方面的东西。第三代港口基本上是以港口为物流中心,就是除了原有的临港产业、临港工业,又增加了一些物流的功能。第四代港口是从21世纪开始,在物流基础上,不把港口看成一个物流中心,而是把港口看做供应链上的一个节点,从整个供应链的基础上来看港口的功能。刚开始戴会长提出智能供应链,就有这方面的因素在里边。
      我认为“智慧港口”一个是应该包括供应链,另一个应该是创新功能,这里涉及到的包括物联网、服务的创新、技术的创新、各个方面的创新。服务创新方面,原来只是简单的揽货,现在是港口替客户考虑,帮客户做些事情,而且范围越来越广。比如说,日照港搞了一个很大的碎木屑加工基地,这个是替客户来考虑,来做一些东西,完全是一种创新。
      我最近发现,我们国内的港口有一个非常怪的现象,就是每一个老的大的港口附近,都有一个非常好的新兴港口在对它形成冲击,而且发展速度非常快。比如说,辽宁省大连的旁边有个营口港,青岛港旁边有个日照港,上海旁边有个宁波港。而且很多新兴港不但对老港形成冲击,在某些情况下还要超过它。这就说明新生港口在内因上有很多独到的东西,包括一些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还有人的因素。
      五年前,“十一五”起始之年,可视作中国港口“华丽转型”的滥觞。循着这条转型之路,中国港口在瞻望未来和自我观照与反思中不断探索实践,论证自己的选择,完善自己的策略。一次次“敢为人先”甚至“有所争议”的突破之举只为追求一种更加完美的发展方式——向“智慧港口”迈进。
      新的期待,新的航程。如今,中国的港口人已站上“十二五”的门槛,推开未来五年的时间窗口,他们信心百倍,意气风发,正以更从容的姿态,迈出走向明天的步伐。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