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难以承受之重

2011-12-31 19:2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三年一个轮回,2011年,中国外贸似乎又回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时所面临的局面,甚至可能比那时更艰难、更危机四伏。   “原来是80码的,现在变成了50码。”王家东打了个比方,将自己的外贸业务比作开车,被迫减速。王是宁波元彬进出口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至今在外贸行业摸爬滚打了10年。2011年国际经济的动荡和低迷,让他越来越感到摸不到底。 
  3月份31.5%,8月份27.1%,9月份18.9%,10月的15.9%,11月的13.8%,外贸同比增长数据从2011年3月份开始一路下滑,不断探底,但中国外贸的“底”在哪里?随着美国国家主权债务评级的下降和欧元区主要工业国意大利债务危机的爆发,也预示着这场席卷全球的低落仍在持续。 
  与之呼应,云集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外贸企业日子更加艰难。珠三角中小企业亏损面达七成,浙江2011年倒闭的公司数以万计。真可谓内有垄断挤压,外有反倾销压力。 
  “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不足,发达国家市场需求继续萎缩,加上贸易保护主义频发,中国进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但我希望看到的是2012年中国进出口都出现增长,或许会是小幅的增长。”2011年12月15日,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 
  圣诞老人拉不动的外贸订单 
  3年前掉入泥淖的外贸企业们,在2011年里依旧没有上岸。 
  圣诞节前夕历来是外贸行业的销售旺季,但是2011年的形势有所不同,据国内最大的中小企业外贸供应链服务平台一达通监测,从10月份开始,中小企业的订单量不仅没有上升,反而出现了下滑趋势,降幅达到三成。 
  回想起刚刚过去的11个月,汕头澄海玩具出口商王海忍不住感慨:真像是在坐过山车——高速增长戛然而止,进而掉头急转为大幅下滑。 
  尽管2011年12月份的外贸数据尚未公布,但此前商务部预计,2011年中国外贸增长20%左右,这一数字与2010年中国外贸34.7%的增长相比,缩水近15%。数据是严酷的。 
  “好像感觉金融危机又回来了。”虽然已经有了一些心理准备,但是当真正拿到公司2011年的业绩报告时,王海还是倒抽了一口凉气。“不比金融危机时强多少。”王海手中的业绩报告显示,2011年他的公司出口增长为负的25%,其中10月份出口金额还不足200万。 
  2011年的12月份,对于中国玩具制造商而言,这个圣诞节是“史上最糟糕的”。 
  政府官方的统计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广州出口至美国和欧洲的礼品和玩具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0%,这两个市场通常占总出口量的一半以上。在2011年的秋季广交会上,来自美国的玩具订单较上年下降了24%。 
  “如果说2010年是‘初冬’,那么现在就是进入‘三九’了。”王海如此评价当前的外贸形势。 
  汇率与成本齐飞 
  “人民币的不断升值是外贸企业最头疼的事情。”王海告诉本报,近两年以来,他每早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银行的网站上看看汇率是不是又涨了”。 
  过去的一年间,人民币始终“意气风发”地走在“灿烂”的大阳线上。央行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2011年前三季度,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1.58%,实际有效汇率升值4.24%,这对外贸企业带来的压力和损失不言而喻。“即使我们坐在办公室什么都没干,每天也会有几千元的利润在不知不觉间流失。”王海说。 
  宁波元彬进出口有限公司主要出口对象是一些欧美国家,对方客户业务方式变成了“多批次小订单”,成本大幅增加、终端价格上不来,毛利润越来越少,“就像湿毛巾,越拧越干。”王家东旗下一个跟了他7年的业务员形容,“到最后连水都没有了”。 
  东莞一家服装加工厂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国内劳动力、原材料、融资成本的上升,外商将简单款式衣服的订单转移至印度、孟加拉等国生产。2011年前10个月,公司销售总额同比下降30%至40%,看来“冬天”真的来了。 
  订单荒、人工荒、钱荒……处于下游的外贸中小企业开始“hold不住”了。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成本不可遏制的上升势头,给中国外贸企业带来很大的压力。“人民币汇率升值,原料、能源、人力、土地成本上升,‘招工难’和‘中小企业困难’的呼声高涨,已经让我们看到了这种压力之大。正因为如此,来自越南、印度等一些后起发展中国家的竞争渐显咄咄逼人之势,如越南就已经取代中国成为耐克鞋最大的加工和出口基地。”他说。 
  在此背景下,频频传出的中小企业倒闭新闻,很快便成为了“旧闻”。 
  外贸拐点来临 
  2012年不是世界末日,但对于中国外贸来说却是一个拐点。外有国际需求萎缩、全球市场争夺加剧,内有经营环境趋紧的压力,2012年中国外贸无疑将面临更复杂的环境、更严峻的挑战。 
  如果说前三季度的外贸数据还屡屡给人惊喜,随着冬季到来,外贸形势似乎开始寒意渐浓。无论是主管部门,还是相关的专家、学者大多都认为,出口的严冬即将来临,2011年四季度到2012年一季度,出口形势将异常严峻。 
  雪上加霜的是,2011年1-9月,中国遭受贸易救济调查有50起,涉及金额30亿美元。其中,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和秘鲁等拉美国家对我出口产品的“双反”调查占比开始增加。 
  商务部副部长钟山2011年12月13日表示,2011年以来我国出口占主要贸易伙伴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纺织服装、玩具、家具、箱包等在欧美市场份额下降明显。 
  在稳定出口增长、保住出口市场份额的同时,实现外贸转型升级、促进外贸平衡发展,一直是近年来我国发展外贸的政策目标。即使是在出口连续数月负增长的2009年,我国依然艰难守住了出口市场的份额。不过2011年保住出口市场份额的目标却难以实现。 
  2012年的外贸形势还会更加严峻,这已经成为业内一致的判断。商务部日前发布的报告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趋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外部需求下降与成本上升叠加在一起,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经营困境日益凸显。预计2011年四季度以及2012年的对外贸易增速都将继续回落。 
  2011年的外贸关键词为“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2012年,稳出口与扩进口并重的思路不会改变。作为拉动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外贸出口,在当前形势下,也只有稳定出口,扩大进口,才更有利于实现宏观调控目标,有利于中国经济健康平稳发展。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