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篇打造一体化运输体系 建设平安幸福广东

2011-12-31 16:07: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回首“十一五”,“调结构,控总量,优服务,保安全,促稳定”,广东道路运输业发展成绩斐然。数字显示,五年来,广东道路运输保障能力跨越式提升。2010年,全省道路运输完成客运量44.22亿人次、旅客周转量1736.34亿人公里、货运量14.24亿吨、货物周转量1753.40亿吨公里。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17.67%、56.21%、67.73%和171.19%。尤其是在春运、黄金周等客流密集时段和抗击台风、洪涝、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过程中,道路运输发挥其灵活性优势,凭借独特的兜底性作用以及高效的应急处理能力,为民众提供便利的出行服务,成为各项应急保障中的先锋。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广东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上提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任务。如何建设“幸福广东”?对于交通运输行业来说,交通运输改革与发展要让老百姓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感受更高的效率,感受交通快速发展带来的好处。   
  展望“十二五”,广东省道路运输行业将坚持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道路客运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优先发展城乡公共交通、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为抓手,突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一核心,形成“便捷、高效、绿色、安全”的道路运输体系。   
  建设“幸福广东”,道路运输行业先行!道路运输行业致力于让民众的幸福更给力、更持久!   
  “十一五”亮点之运输一体化   
  以运输一体化促珠三角一体化   
  将零换乘进行到底   
  “我十二点半到东莞候机楼办理乘机手续,下午一点坐空港快线直达新白云机场候机楼,一个小时就到了,现在去赶三点的飞机,时间还绰绰有余。”东莞来的陈小姐说起她赶飞机的经历, 一脸的轻松。   
  陈小姐的轻松得益于广东首创的地空运输无缝对接模式,这一模式使乘客零换乘成为可能。据悉,道路运输一般是将乘客从一个客运站运至另一个客运站,2006年,广东省交通运输部门为了方便乘客,构建综合运输体系,开创了从候机楼到候机楼这种新型运输模式,这一模式打破了原有站到站的固有模式,实现了地空无缝对接。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广东,空港快线已开通17条线路,覆盖江门、佛山、中山、深圳、珠海等13个地市,初步建立空港客流集散网络体系。广州新白云机场一天的进出港客流量有12万人次,乘坐空港快线的有近四万人次。   
  近年来,广东省道路运输行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构建综合运输体系和促进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这条主线,在零换乘方面持续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与铁路的衔接方面,广东省道路运输行业加强与轻轨和高铁的衔接,为配合广州火车南站的集疏,多个地市同步开通长途客车、南站快线、地铁接驳公交等公共交通。   
  在陆岛联运方面,积极开展试点,通过构建水陆合一的综合性客运枢纽站场,将港口码头和汽车客运站功能有机结合,有效实现水路航线与客运班车无缝衔接,为岛内群众及其他旅客提供零换乘的出行服务。   
  在城市常规公交和地铁的接驳方面,以广州亚运会的召开为契机,广州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根据地铁开通情况,共优化调整、开行100条公交线路,进一步完善了公交和地铁的接驳。   
  如今,在广东的火车站、机场、码头,旅客可以方便地搭乘地铁、公交车、客运专线到市区或者相邻城市。公路与铁路、航空、水路等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正越来越密切,广东朝着零换乘方向前进的步伐越来越快。   
  跨市公交拉近同城生活   
  乘客李先生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往返于广州佛山两地,以前从广州到佛山,30公里的路程因各种原因往往需要花费两个小时。广州至佛山跨市公交的开通,让这两个在地缘上本来就接近的城市变得越来越近,如今,乘坐广佛公交,从广州到佛山只需50分钟。  为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全面推进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一体化,广东省委、省政府确立了以广州、佛山同城化为示范,积极推动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经济圈建设的发展战略。   
  从2008年开始,广州、佛山两市交通运输部门开展客运班线调整,逐步构建了“广佛公交、广佛城巴、广佛快巴”三级客运体系,较好满足了两地居民多样化出行需求,加速了区域融合。广佛公交主要是现有城市内公交线路延长至对方公交枢纽站;广佛城巴和广佛快巴主要是原公路客运班车进行改造,广佛城巴是以大站快车模式运作的公交化客运班车,广佛快巴主要以点到点的直达班车模式运行,形成了更为协调、更为便捷的公共交通体系。   
  截至2011年6月,广佛两地共开通28条跨市公交和41条广佛城巴和广佛快巴,投入车辆达800多辆,日均客流量达22万人次。珠三角地区其他毗邻城市间,如广州—东莞、深圳—惠州、深圳—东莞、东莞—惠州、珠海—中山,共开通跨市公交线路25条,投入车辆近400辆,日均客运量达13万人次。   
  一卡通让生活更轻松   
  一张公交卡走遍广东不再是一个梦想。   
  羊城通、广佛通、肇庆通、惠州通……以前,在广东,每个地市都有自己的公交卡,而且只限在本地使用。随着区域间经济往来的频繁,很多人不得不购买多张公交卡,既增加了成本又不方便。   
  2010年11月8日,广州亚运会召开之前,第一张全省通卡“岭南通”卡正式发行,同时2000万张原有公交卡自动升级为“岭南通”卡,并在广州、佛山、肇庆、江门、惠州、汕尾六个城市应用。   
  一卡在手,公交、地铁、出租车、轮渡等各种交通方式畅通无阻。如今,“岭南通”卡的应用还不仅限于交通领域,还可以用作门禁卡、考勤卡、饭卡以及去图书馆借书、买电影票等,市民公共服务的功能正在不断拓展。在广州东川路菜市场,买菜买肉也能使用“岭南通”卡,解决了找零的麻烦,既卫生又安全。   
  一卡在手,粤港澳通行。迈入2011年,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全面推动“岭南通”卡在全省各城市的应用和港澳的通达工作。全省非珠三角的11个市将在2011年12月底实现公交一卡通,实现全省大部分城市通行“岭南通”卡。8月份在粤港合作会议上,岭南通公司和香港八达通公司达成了发行二合一卡的协议,“岭南通”卡的应用扩展到港澳。   
  截至2011年12月,广东省已新发行“岭南通”卡565万张,累计发行量超过2500万张(含已自动升级为“岭南通”卡的各地公交智能卡),消费交易量27.3亿笔,消费金额约47亿元,其中跨区域消费1.135亿笔,跨区消费金额达2.6亿元。“岭南通”已成为当前国内规模最大、应用面最广的跨区互通公交一卡通应用系统。   
  展望未来,预计2012年6月“岭南通”卡将覆盖全省。广东省交通运输厅还将继续加快推进全省通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在实现了全省通卡在客运班车和小额支付应用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城轨和铁道部门的支持,力争在全省城轨上应用通卡。   
  联网售票渐行渐近   
  4月28日,广深两地率先实现了广大乘客梦寐以求的异地汽车票联网互售服务,市民可以通过网站、订票电话或就近到广州、深圳任意一家客运站购买广深两地59家客运站的长途车票,免去了奔波购票之苦。  
   开展汽车客运站联网售票工作既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创新道路运输服务,进一步发挥“门到门”比较优势,落实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优化道路运输运行组织,加强节能减排,提升道路运输行业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手段。2003年,广州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区域联网售票,之后不断改进售票模式,增加便民服务手段,为全省联网工作作出了有益尝试。同时,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组织深圳七大客运站,进行站场智能系统升级改造试点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市域及省域联网售票平台的建设思路。  
   到12月底,广东省道路运输联网中心平台基本建成,有约100家客运站实现了在广东省春运便民服务网实时统一售票;覆盖区域包括珠三角9市及韶关、清远两市;2011年全省三大市域联网售票平台共卖出约1.2亿张客票。   
  接下来,广东省还将不断推进汽车客运站联网售票工作在全省的推广,建成覆盖全省的客运站联网售票体系,“十二五”期间,三级以上客运站联网售票开通率将达到100%,全省联网售票的目标渐行渐近。   
  维修救援   
  像114查号一样方便   
  很多人都知道,查询电话号码打114,但是在广东,汽车在路上出了问题,无论什么时间,也只需要拨打114,就能享受到一体化的汽车维修救援服务。   
  广东省汽车维修救援网于2011年1月18日正式启用,由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牵头。救援网的建设和运行以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为统领,以为民便民为目标,通过整合现有汽车维修行业资源,充分利用中国电信综合信息服务网络,以中国电信号码百事通114作为24小时救援服务电话,搭建全省统一的汽车维修救援服务信息平台,为行驶在广东省辖区范围的汽车驾驶人员提供24小时全天候“方便、快捷、规范、优质”的一体化汽车维修救援服务。   
  据悉,救援网开通以来,为超过3.4万位车主提供了电话咨询服务,为超过1.3万位车主提供了排除汽车故障的紧急救援服务。   
  “十一五”亮点之服务均等化   
  让城乡居民共享交通发展成果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站在广州中山大道BRT体育中心站,一条像火车月台一样的公交站台让记者惊讶不已,这个站台长175米,却还并不是这条BRT线上最长的站台,最长的有225米。让记者惊讶的还不仅于此,从此站台经过的公交线路有31条,分布在四个区域,不同线路的乘客分区域候车,繁忙而有序。   
  一位正在候车的乘客告诉记者,他住在黄埔区,从市区到黄埔区有40公里路程,原来要倒三趟车、花八元钱、耗时两个半小时能到,BRT开通后,现在只需换乘两次、两元钱、一个半小时,即可到达目的地。   
  据悉,广州中山大道BRT日均客流量达80万人次,最高日达96万人次,位居亚洲首位,通道内平均运营速度较开通前提高了84%。从开通之初的不被社会理解,到经过一年多的运作,已经成为沿线群众不可或缺的出行系统,BRT以其“车速快、票价低、覆盖广”得到社会的认可。   
  城市公共交通作为重要民生,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2009年8月,原广东省建设厅指导城市公共客运职责正式划入省交通运输厅,厅领导高度重视城市客运发展,紧紧围绕 “建立惠及城乡、全民共享的安全、便捷、经济、可靠的多层次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服务体系”的发展目标,努力提升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   
  目前,广州、深圳初步形成了以城市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等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等其他方式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并出色完成了第16届亚运会、第10届亚残运会以及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公共交通服务保障工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全力推进农村客运   
  三个“百分百”    
  “看见天上的飞机,比看见地上的汽车还多。”广东怀集县委书记冯敏强这样形容当地山区农民出行难。由于交通不便,当地山区农民走出怀集的机会都不多,更不用说把本地特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了。不过,这一切即将改变,今年年底前,广东将彻底结束建制村不通客运班车的历史,实现全省百分百镇有站、百分百符合通客车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和百分百有候车亭,真正推行农村客运服务均等化,让所有农民兄弟坐上“幸福公交”。  
   农村客运三个百分百目标由《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09—2020年)》明确提出,并列入2011年广东省政府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和广东省委常委会2011年工作要点之一。以此为抓手,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议,要求省、市、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均成立以一把手任组长的专项领导小组,积极协调各部门。同时通过制定相关考核办法,将“三个百分百目标”列入地市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指标,狠抓落实。从而形成省、市、县、镇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级联动的推进模式,为又好又快完成任务、兑现承诺奠定了良好基础。   
  同时,逐步建立“政府为主、多方参与”的资金保障体系。2006年起至今,省级财政累计投入7.5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客运站亭建设。地方政府结合实际,积极采取措施推进。部分减免农村客运站亭建设的市属、县属规费;尽量无偿提供相应建设用地,并负责征地拆迁及费用;市县财政安排相应配套资金,或通过广告招租及社会捐资等形式吸引其他资金。   
  广东省交通运输部门坚持引导和促进农村客运按“四化要求”发展。鼓励采取联合、兼并、收购等办法整合农村客运资源,实现经营主体公司化;加快农村客运班线资源的重组,通过捆绑招标、区域专营等方式,进一步实现片区化经营;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节点,以农村为终端构建县到镇、镇到村的二级客运班线网络体系,实现农村客运线路网络化;加强农村客运从业人员培训,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片区内逐步统一车型和票价,制定统一的交通标识系统,规范站亭的建设与管理,实现农村客运管理和服务的规范化。   
  路站运一体化推进模式,使农村群众切实享受到了与城市公交一样便捷的公共出行服务,有效缩小了城乡差距,为“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作出了良好的开局。   
  “十一五”亮点之管理信息化   
  业务一网办 信息一网查   
  一项跨市客运线路牌变更业务,在传统管理模式下,企业需要从起点县到起点市到终点县到终点市到厅终审,约需20个工作日处理完毕;进入广东省运政系统中处理,约4小时,实际约需3个工作日办结;   
  随着广东省运政系统基本覆盖全省,企业申请审批业务,只需到当地递交和领取,改变以往在行政部门来回奔跑的模式,按以往每单业务耗费差旅费500元计算,单2009年度全省办结的约14万宗业务就节约了社会成本约7000万元。   
  ……    
  这些得益于广东省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的成果。   
  广东省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始于2002年,经过七年的建设和推广,已建成并完善了道路运政管理信息和企业联网中心服务两大管理信息系统,建成了省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网和省道路运输政务信息网两大门户网站,以及建成有线和无线两套专用运政网络,初步形成了建设与运营、安全和标准三大保障体系,极大提高了信息化的内涵和应用水平。   
  广东省运政系统是一个省市县镇四级联网、大集中式、应用全省统一的电子流程程序的电子政务系统。这个系统实现了全省道路运输业务一网办、一网查和一网服务。信息化在行业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系统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管理模式,从粗放型管理逐步转变成精细量化型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各种审批流程电子化和网络化,传统上靠纸质和人工出差的审批模式被彻底改变。电子化和网络化操作缩短了操作时间,使行政效能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以年审高峰期的珠海香洲办证窗口为例,传统管理模式每天最多年审180台车,应用运政系统后,最多的一天年审了860台车。   
  信息系统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监管模式,实现了源头到结果的全程准确监管。省运政系统是一个数据大集中的管理系统,全省所有静态运政数据和动态车辆运营数据都集中在省运政系统。通过省运政系统,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可以监管车辆、企业、人员从进入到退出的全过程,传统的开会、检查、汇报、现场稽查等监管模式都可以被电子化手段代替。   
  信息系统的应用真正落实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和便民措施,为公众提供了准确有效的政务信息和服务。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形成了以企业中心联网平台、广东省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网等一批以信息公开和服务行业为主要目的的信息系统,为公众提供最直接快捷的服务。   
  信息化的应用提高了运输企业的管理水平。运政系统的建立和运输数据集中共享,使企业参与信息共享成为可能。目前已有客运站场、检测站、客运企业联入省运政系统,促使企业对其原有的信息系统进行改造,提升了信息化水平,同时也拓宽了企业信息化应用领域。   
  “十一五”亮点之运输低碳化   
  抢占绿色 低碳发展   
  以甩挂运输试点   
  引导物流业升级   
  目前国家将甩挂运输列入国家节能减排专项行动计划,并确定广东省为甩挂运输试点省份之一。   
  广东根据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改委的试点实施方案要求,做了全省的甩挂运输试点方案,按照培育甩挂市场、改善甩挂设施装备、探索运行模式、完善政策标准的总体思路,遵循政府引导、企业为主、行业组织、试点先行、循序渐进的原则,选择了3个试点项目、共7家企业作为试点,并确定了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作为开展甩挂运输的重点地区,以重点地区带动其他地区发展。目前,3个甩挂运输试点项目的方案已通过了评审,并按时完成了试点项目中甩挂运输站场改造的各项前期工作,深圳美泰公司已获得交通运输部1000万元站场改造补助资金,其他企业的试点项目计划和资金补助也正在落实之中。   
  广东省对推进甩挂运输高度重视。今年,广东省拨出4000万元财政预算资金用于扶持国家和省级甩挂运输试点工作,有20家货运物流企业参与了13个项目的试点工作。其基本原则是对国家甩挂运输试点企业按照项目建设规模,对其车辆更新、信息化建设及站场改造方面,与国家补助资金共同给予资金补助;对省级甩挂运输试点企业按照项目建设规模,对其车辆更新、信息化建设及站场改造方面给予相应的资金补助;对纳入规划货运枢纽按规定对其进行甩挂作业功能设施改造优先给予资金补助。   
  以绿色货运项目   
  寻求产业转型   
  广东是中国各省(区、市)中最大的经济体,同时也是资源能源最为短缺的省份之一,历来注重节能减排,积极寻求产业转型。2007年年底广东省与世界银行就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加强合作达成重要共识,为广东绿色货运示范项目奠定了基础。   
  2009年,世界银行在广州试点绿色卡车技术,取得良好成效。在此基础上,世界银行利用全球环境基金赠款,在全球道路货运行业实施的首个节能减排示范项目——广东绿色货运示范项目,旨在利用国内外道路货运车辆节能减排的先进技术,通过信息化手段和改进运输组织模式,降低车辆空驶率,提升整个道路货运行业节能降耗水平,力争用3至4年时间实现减排二氧化碳13万吨的目标。   
  项目计划开展绿色货车技术、甩挂运输和物流交易信息平台三项示范,当前各项示范工作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以新能源汽车   
  引领行业节能风潮  
   广东省将新能源汽车作为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11年,设立了3亿元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基金,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力度。目前,深圳、广州两市分别被列为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省级层面也设立了珠海、中山、佛山等地市作为省级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全省共10个市在公共交通领域示范应用新能源车辆,规模达4400多辆,节能减排效果初步显现。   
  “十二五”    
  加快转型升级   
  提升运输服务   
  实施公交优先   
  发展城乡客运   
  “十二五”期间,广东省将进一步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和公共交通的公益属性,投资安排优先、站场用地优先、路权分配优先、财税扶持优先、换乘衔接优先的“两确立、五优先”发展战略,引导地市政府设立公共交通专项资金,为公共交通发展提供保障。   
  同时,大力推进“幸福村巴”工程,解决“神经末梢”地区居民出行,加快毗邻区域公交的互联互通和班线的公交化改造,加大城乡客运枢纽建设力度,统筹城乡公共交通资源。   
  加快货运转型   
  促进物流发展   
  尽快建立全省现代化货运站场和物流园区体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路边装卸、租地建设简易货运站场等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需要全省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需要省市共同努力尽快形成全省货运枢纽体系。   
  大力发展甩挂运输。广东省将结合绿色货运项目甩挂运输示范工作,把一些有实力有强烈意愿的企业纳入到试点工作中来,通过示范带动,进一步推动甩挂运输发展。   
  构建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十二五”期间,广东省将积极引导传统货运配载、代理行业改造和升级为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制定适应城市配送发展要求的货运通行政策,引导企业使用适合城市、农村配送的车辆,积极发展配送业务。   
  打破条块分隔  
   推进运输一体   
  加快综合枢纽的建设,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十二五”期间,广东省将重点加快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的枢纽站场建设,特别是公路、轨道、航空等一体化综合运输枢纽的建设。   
  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广东省将总结推广中山等地全市一盘棋推进公交发展的经验,顺应群众的需求,大力推进城乡客运的一体化。继续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推进跨市公交发展,建立跨市公交统一规划和协调发展机制。   
  加强空地和公铁衔接。明确机场客运专线异地始发站和配客点的设置条件和标准,统筹各大机场的客运专线异地始发站和配客点规划和建设,实现机场专线与其他道路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对城际轨道站、道路客运站、公交站点和地铁站点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开行衔接城际轨道站点的公交线路,实现城际轨道与城市公共客运的零距离换乘。   
  加快结构调整,提高组织水平,加快行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出台扶持大型企业发展和鼓励企业跨地区异地收购的政策,培育大型客货运企业。鼓励和引导公交市场体制改革,实行公益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公交经营。鼓励道路运输企业进行产权结构调整和经营模式创新。   
  合理调控运力发展和调整线网结构。“十二五”期间,广东省将继续实行运力总量控制。开展省际和市际班线的规划工作,优化班线结构,打造舒适快捷的省市际客运网络、以衔接和过渡为主要特征的短途客运公交化班车网络、县到镇和镇到建制村两级农村客运网、普遍服务的城市公交网络,以及精品服务的旅游客运网络。   
  优化客运场站体系。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将规划、调整客运站分布、层次和种类,构建以主枢纽客运站为核心,根据不同功能设立的与之配套的配客站体系,与时代相适应的机场客运专线专用站、旅游客运站、商务站,以及一定数量的卫星站、落客点和招呼站共同构成的客运站场体系。   
  信息化为抓手   
  加快科技应用   
  推进IC卡电子证件的后续推广应用。推行IC卡进站管理,以IC卡电子证件为手段,实现对车辆进出站、安全例检和报班、发班的全过程安全监管;推广广州市以IC卡电子证件为载体,对危险货物运输配载实行全过程监管的做法。   
  完善全省卫星定位监控平台的应用。利用全省卫星定位监控平台实现对车辆超速、不按规定线路行驶等违章行为的自动监控,加强车辆运行的安全监管。   
  构建全省客运站联网售票和监管体系。建成覆盖全省的客运站联网售票体系,三级以上客运站联网售票开通率达到100%,力争覆盖所有等级站;95%以上城市开通城际客运联网售票服务,开通网上售票业务;通过客运站联网售票和管理系统与省运政管理系统的连接,切实加强客运行业源头监管,实现相关客运数据的实时上报和处理。  
  “十二五”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广东省道路运输行业将按照“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总体要求,以“提升运输服务”为主题,以“加快转型升级”为主线,实现传统运输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变,形成“便捷、高效、绿色、安全”的道路运输体系,做到运输一体、保障有力、市场有序、服务优质、技术进步、环境友好,并建立“四大体系”:一是建立城乡一体化道路客运服务体系;二是建立现代道路货运物流体系,珠三角国际物流中心的地位初步确立;三是建立道路客货运站场体系,尤其是在综合枢纽、物流园区的发展方面要有重大突破;四是建立以品牌连锁诚信经营为主体的道路运输辅助业服务体系。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