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宁波”吹响再出发号角

2011-12-29 16:3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宁波市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近日正式出台,这是宁波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宁波市“十二五”节能工作纲要性、指导性文件和实施重大节能工程的依据。 
  众所周知,宁波是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也是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加工基地和消费大市。但是宁波陆域“无煤、无油、无气”,是典型的常规一次能源“空白区”,所需能源99%以上靠外部输入。 
  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不断增长,节能降耗成为宁波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十一五”以来,宁波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顺利完成了宁波市“十一五”节能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宁波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宁波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全面提升的关键时期。 
  为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经济社会与能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宁波市“十二五”节能专项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再降18.5%,5年内形成5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吹响了“绿色宁波”再出发的号角。 
  1、“十二五”万元GDP综合能耗再降18.5% 
  节能、环保及低碳已成为当今社会产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把建设“两型”社会作为基本国策,提出了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的约束性指标。 
  面对国家战略任务和约束性指标要求、工业发展内在需要以及国际竞争环境的倒逼压力,“十二五”期间宁波市节能降耗的任务更重、压力更大、要求更高。 
  首先,节能面临产业结构重型化的制约。作为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产业基地,宁波工业结构重型化趋势明显,“十二五”期间还有一批重大临港项目将开工建设。虽然这些大项目的单位产品能耗居行业领先水平,但项目规模和总耗能量大,尤其是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水平为全市平均的数倍,将给节能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其次,能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凸显。随着一批临港大项目的建成投用,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业用能和居民生活用能继续刚性增长,预计“十二五”末,全市年能源消费量将达到5000万吨标准煤。但是另一方面,宁波市能源资源匮乏,所需煤炭及煤制品、油品、天然气等能源几乎全部依靠外地调入,能源供应受瓶颈制约严重,能源供需矛盾将凸显。 
  再次,节能降耗空间日益减少。在“十一五”期间,宁波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已较大幅度下降,较为成熟的节能技术得到普遍的推广和应用,重点用能设备的运行效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如果没有重大技术突破,能耗进一步降低的空间越来越小。 
  此外,宁波市节能降耗的监督管理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科学合理的节能降耗考核体系、指标体系、监测体系仍需要进一步健全,节能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程度依然偏低,促进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面对种种制约和严峻的形势,“十二五”期间,宁波市将把节能降耗作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抓手,按照“完善机制、强化监管、优化结构、促进转型”的思路,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根据规划,到2015年,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比2010年下降18.5%,到“十二五”末形成500万吨标准煤左右的节能能力。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达到国内领先或本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新增主要耗能设备能源效率达到或接近同期国际先进水平;形成政府部门有力推动、企业主体自觉行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节能机制。 
  2、四大任务根治粗放式发展 
  加快结构调整 
  “十二五”期间,宁波市节能降耗的重点,依然在产业内部。规划提出,要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和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并重,加快构筑“4+4+4”现代产业体系。 
  适度发展新型重化工业,努力控制高耗能行业比重的过快增长,临港重化工业要延伸产业链,实现生态化循环化发展,提升精细化加工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有效降低万元GDP能耗强度。 
  同时,积极发展现代生产服务业,提升生活服务业,做强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和高技术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由三次产业协同带动。 
  加强源头控制 
  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按照能源总量控制原则和区域用能动态平衡原则,加强项目能评审查,项目竣工投产后的能耗评价和节能验收,强化源头控制,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运用行政手段加强节能准入管理,努力控制石油、钢铁、有色、造纸、化工、化纤、纺织、建材等八大类高耗能行业用能过快增长,加强主要产品能耗对标管理。 
  淘汰落后产能 
  科学编制淘汰落后产能规划,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大力推进高能耗的落后工艺、设备的淘汰,促进企业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用能结构的调整优化,为节能降耗腾出空间。 
  以不锈钢、小印染、小造纸、小皮革、小化工、小电镀、小铸造、小化纤、小废旧塑料回收加工、黏土砖瓦窑及落后设备等为重点,建立健全淘汰落后产能和落后用能方式退出的长效机制。 
  推进技术示范和应用 
  加强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研发,推进节能技术重点示范工程,促进节能技术产业化,加快节能服务体系建设,稳步发展替代能源,改变能源供应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逐步提高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例。 
  3、五大领域覆盖全社会节能 
  工业节能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按照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转变发展方式的思路,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石油及化工行业,实现全市石化产业规模以上企业的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0%以上; 
  黑色(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行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20%以上; 
  纺织及服装行业,实现全市纺织行业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25%以上,印染企业到2015年印染布可比单位产量综合能耗控制在每百米30千克标准煤以内; 
  造纸及纸制品业,实现全市造纸行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5%以上; 
  电力及热力生产行业,实现全市供热和发电煤耗分别下降4%和5%。 
  建筑节能 创建“绿色建筑” 
  实现全市新增可再生能源应用建筑面积700万平方米,新增节能示范建筑项目50个;机关、事业单位,其他公益性建筑楼群,现有三星以上宾馆(饭店),其供、用能系统及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改造面在90%以上,完成5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目标。 
  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最终目标、以实施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为重点、以政府机构节能改造作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突破口、以创建“绿色建筑”为抓手,坚持开源与节约并重,逐步建立健全促进建筑节能的有效体制和机制。 
  交通节能 高效、低耗、清洁 
  实现全市道路运输万元营业额能耗降低22%以上。 
  建立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为长期目标,提高交通运输行业的系统节能水平,实现全市交通的高效、低耗、清洁发展。 
  推进构建交通综合体系建设,提高道路运输的通行能力、加强水运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继续推进集装箱甩挂运输试点。 
  公共机构节能 人均电耗下降10% 
  实现市级机关(事业单位)人均电耗下降10%以上;新购公务车辆中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在80%以上;节能灯覆盖率争取达到100%。 
  到“十二五”末,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机构节能组织管理体系、政策法规体系、监督考核体系、宣传培训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市场化服务体系。 
  旅游商贸节能 健全节能管理网络体系 
  年用电量100万千瓦时以上的旅游、商贸企业开展电平衡测试。 
  旅游系统四星级及以上酒店单位面积综合能耗降低15%以上,全市商贸企业单位营业额能耗降低15%以上。 
  十大节能重点工程先行 
  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工程 
  目前宁波市在役锅炉(炉窑)平均单台容量小,存在系统配置不合理、总体运行效率偏低等问题。 
  “十二五”期间,要积极推广采用循环硫化床、燃气等高效、低污染锅炉,引导企业逐步以集中供热的方式替代小锅炉,3年内淘汰中心城区内的燃煤锅炉。 
  同时,积极推进工业窑炉节能改造,推广二段式煤气发生炉、富氧(纯氧)燃烧、烟气余热利用、远红外加热等先进节能技术,使锅炉(炉窑)的热转换效率平均提高5至8个百分点。 
  高效电机推广应用工程 
  全市电机年耗电量约占全社会用电总量的60%。而目前宁波市使用的电机大部分是普通电机,能效标准在3级或3级以下,能效水平平均比高效电机低3至5个百分点。 
  据测算,如果将全市普通电机全部更换为高效电机,每年可节电10亿千瓦时。“十二五”期间,宁波市将大力推广高效电机、应用变频调速、功率补偿等技术,加快低效风机、水泵空压机等更新改造,优化电力拖动机组配置,提高电力拖动机组运行效率5至8个百分点。 
  热泵技术推广应用工程 
  宁波具有良好的热泵利用资源,适宜发展和推广水源热泵、浅表地能热泵和空气源热泵。 
  “十二五”期间,宁波市将加快热泵技术推广应用,全市二至三成新增公共建筑要求采用热泵供热水或空调系统。对具有冷热需求的建筑,如宾馆、酒店、养老院、医院、企业,推广采用热泵冷热联供系统和回收余热的热泵热水系统。 
  绿色照明推广应用工程 
  采用大宗采购、电力需求侧管理、合同能源管理和质量承诺等市场机制和财政补贴激励机制,在政府机关、学校、宾馆饭店、商厦超市、大型工矿企业、医院、铁路车站、城市景观照明及城市居民小区等重点推广高效照明产品。 
  到“十二五”末,机关、事业与公益性单位节能灯具推广应用面达到100%,城镇居民家庭节能灯具应用面在95%以上。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工程 
  “十二五”期间,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力争达到20万千瓦,年发电3.9亿千瓦时;新增太阳能热水器应用面积30万平方米;新增水电装机容量4.7万千瓦。到2015年,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量达到17万吨标准煤。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推广工程 
  “十二五”期间,一方面要抓好年耗能1000吨标煤以上、年取水量10万立方米及以上工业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完成清洁生产审核验收企业600家以上;另一方面,要推动清洁生产审核向全社会延伸。继续推进全省工业循环经济“733”工程,到“十二五”末,建成一批工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示范园区。 
  合同能源管理推进工程 
  合同能源管理是利用市场机制推动节能的重要手段。要加快落实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消除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的制约因素,大力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企业能量系统优化工程 
  在重点耗能行业推行能量系统优化,即通过系统优化设计、技术改造和改善管理,实现能源系统效率达到同行业最高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重点在冶金、石油、化工、电力、热力、纺织、化纤等行业率先组织实施,降低企业综合能耗,提高市场竞争力。 
  分布式能源推广工程 
  推进分布式能源示范工程在工厂、宾馆、医院、大型商场和商务楼等建筑物中的应用。对开展分布式能源技术研究的机构,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全市争取完成分布式能源建设项目15个以上。 
  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工程 
  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消减高峰电力提高电能利用效率,降低发电煤耗和电力输配损耗,完善有序用电应急预案,确保供用电的正常秩序,实现全市电网公司年度节电量不低于上年售电量的0.3%。 
  “十一五”宁波市全社会能源消耗总量及增长情况 
  (本文来源:宁波日报)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