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陕路改造后 三四小时路程28分钟走完

2011-12-28 14:4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老成都人的心中肯定有对原来川陕路堵车情况的印象:那个地方一堵,基本上就是三四个小时。不过,在川陕路改造完之后,从三环路出发抵达绕城高速公路外的新都围城路,仅仅只需要20多分钟。而在整个改造过程当中,除了使整个区域的交通畅通起来,保障防洪排涝功能也是重点之一。 
    改造前 
    一堵就是半天 
  “在改造前,川陕路的沿途都是大货车,一直从绕城高速公路堵到三环路……”家住天回镇的刘贵革回忆起改造前的川陕路,感受深刻。 
  据刘贵革介绍,改造前,经过川陕路的70%-80%都是大型货车,整个川陕路也就双向6车道,而大型货车两辆并行,也就将单幅路面全部占据,导致整个路段拥堵不堪。加上附近的大型物流公司、货运站场很多,来往的大型货车经常在多个路口掉头、左转等,导致整个路段更加拥堵。 
  记者了解到,川陕路作为城北通往新都、青白江、广汉、德阳的重要通道,还承担着大件货物运输的任务。改造之前,为了缓堵保畅,交警在天回段铁道路口、科技园路口、北方物流等易堵路段定点疏导交通。一是定点、定人、定责进行路面疏导。二是快速处理交通事故,减轻交通事故造成的拥堵,基本上每天都要到晚上10点左右,车辆才能有所减少。与此同时,由于堵车,很多小车在大货车空隙中穿梭,稍不注意,就会发生擦剐等小车祸,当车子停下来处理事故时候,又会造成整个路段再次堵塞。 
    改造 
    不仅要关注畅通还关注排涝 
  第一次将玄武岩短切纤维应用于沥青路面,第一个在我市路政设施建设过程中使用多锤头破碎技术……今年1月1日,作为我市城北出城主通道的川陕路改造工程完工,快慢车道全部实现通车。 
  据工程承建方成都兴城公司相关项目负责人介绍,川陕路道路改造工程一期起于三环路,止于新都围城路,全长8.36公里,道路红线宽63米,东侧绿化带10米,双向8车道,含大天立交桥、东风渠桥和三河桥三座桥梁,整个工程涉及金牛区、成华区、新都区。 
  “更重要的是,在川陕路改造过程中,运用了多项新技术及新工艺!”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在实施过程中,第一次将玄武岩短切纤维应用于沥青路面中;第一个在我市路政设施建设过程中使用多锤头破碎技术;成都市率先应用桥梁LED护栏灯技术等等。其中,使用玄武岩短切纤维应用于沥青路面,则是全川范围内的首次试点。据市兴城公司工程师介绍,玄武岩短切纤维能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整体物理力学性能,这种材质能大大增强路面的耐久性和抗压性。另外,在川陕路的改造中,率先应用了桥梁LED护栏灯技术,从景观和节能方面为成都的桥梁照明创造了一条新路子。 
  与此同时,新建截洪沟,对局部由于拆迁障碍无法进行的路段,采取埋置涵管、扩大道路边沟等措施打通排水通道,会同新都区对占用下游通道的房屋进行了拆除,将下游接入海滨堰的沟渠拓宽到6米,扩大了泄洪能力,同时也对淤堵的海滨堰下游沟渠进行了全面清掏,确保了整个路段不会发生内涝。 
    体验 
    不到半小时跑完全程 
  昨日,记者驱车前往川陕路实地体验。从下三环路开始,一直到绕城高速公路外的新都围城路口,记者跑完全程,仅仅用时28分钟,这还包括途中等候红绿灯等所需的全部时间。“改造后和改造前相比,那完全是两样!”刘贵革告诉记者,改造后的川陕路,道路通畅了,“心情也变好了,这边的服务业等沿途的产业也快速发展起来了!” 
  记者昨日在川陕路绕城高速段看到,由于实行快慢车道分流,快车道上主要是快速通过的来往过境车辆,部分停靠的车辆则通过慢车道转换分流到两侧,整个道路上显得十分有序。 
  据介绍,整个川陕路规划定位为:偏重于交通的城市主干道,交通以客运交通为主,而非货运,其交通组织形式则与三环路类似,采用主辅道分离交通组织形式,沿线单位车辆进出不能影响主车道的交通。川陕路改造工程长约8.4公里,共有8个红绿灯路口及8个人行横道红绿灯路口,和改造之前相比减少了7个红绿灯。据介绍,主车道双向8车道,设计时速为60公里,辅道为机动车+非机动车道。主道与辅道之间进出方式采用斜形开口方式,与三环路相同。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