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资的困惑

2011-12-24 15:06: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 常河山
    2011年12月13日,河北石家庄必得钢材市场冽风扬尘。在一家钢贸商的办公室里,来自河北井陉的李剑,坐在沙发上不停地抽着烟,好久不说一句话。
    因为采购商拖欠货款,李剑的生意转不开圈了。
垫资捆住了企业手脚
    2011年年初,李剑跟朋友合作为当地一个工程供应钢材。刚开始,采购商说是一月结算一次货款,而实际上,除了第一个月按时结算了之后,后来货款再也没有按时结算过。至今,采购商累计欠李剑货款近150万元。“我们不是经营现货的,看采购商给的价格与市场价格有价差,就倒腾一些钢材。碰到要货量大的,就少看点利润,靠走量多挣点儿钱。”李剑猛抽了一口烟,双眉颦蹙,“现在采购商给不了货款,我们也没有钱给这里的老板了(编者按:指的是必得市场钢贸商),本来想挣点,结果把自己几年的积蓄都搁进去了。”
    12月12日,采购商又要李剑送货了。李剑除了担心采购商越欠越多,久拖不还外,更难受的是,他实在拉不下老脸来钢材市场赊货了。“还欠着人家(必得市场钢贸商)的钱没结清,怎么好再开口呀?”
    来自唐山的龙亭物资有限公司的杜旭亦有同感:“很多包工头说话不算数,送货的时候,都说货到付款,可是货到了之后,很少有利利索索给钱的。大多数得跟在屁股后面追着要。”“货款拖欠时间长短不一,有三五天的,有一个星期的,也有三两月不给的;欠款数额几万、几十万、上百万的都有。”杜旭说,“有的累计赊欠成巨款,有的一次就欠几百万元,三两月追着要,就像挤牙膏一样,有时多给点,有时少给点,很少一次性给结算清的。”让杜旭纠结的是,“要货款时候,除了看采购商的脸色,说话还要讲究,不能伤了人家。实在不行,就找找关系,说说好话……”
    规模小的如此,大钢贸商也一样难受。“现在我们流在外面的货款大概有5000万元左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河北钢贸老板说,“这些欠款,时间短的,有三四个月;时间长的,都快十个月了。利息已成沉重的负担。”
利益的诱惑
“很多工程、项目,在资金不到、融资还没有通畅的情况下就纷纷开工,这是造成供货商难以及时拿到货款的主要原因。”河北省金属材料流通协会会长王和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除此之外,今年欧美债务危机、国内宏观调控、货币紧缩等金融政策,也使得大经济面利好因素备受削弱。在这种情况下,缺钱的采购商采取了压制供货商的策略。比如房地产方面,房产商没钱,建筑商垫资;建筑商没钱,钢贸商也垫资。”
    从来不做赊欠贸易的石家庄恒业经济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仵学军认为:“赊欠都是贸易商给惯坏的,久而久之,赊欠垫资在圈子里就形成了这样的风气。”
    “公司从开始就不赊欠,所以也不觉得这对出货量会有什么影响。”仵学军说,“做赊欠模式的商户,一年下来,要压多少资金呀!靠赊欠模式来增加走货量,算起总账来,尤其是在利息甚高的时下,整个公司盈余未必高,甚至还不如我们呢。”
    李剑承认:“当时采购商给的价格确实比市场价格高不少,这种诱惑让我陷了进去。所以,钢贸商也好,倒腾钢材的也好,给工程供货时候,一定要好好考察一下曾经和采购商打过交道的供货商,看看采购商的资金流通情况和信誉是否良好。千万别上了套儿。”
    杜旭说:“有些采购商并不是没有钱,而是把压着的供货商的钱用于‘借贷’吃利息。100万元,一个月利息就两三万。”
    “可是,不垫资不行,不垫资没活干、没有生意做呀!”杜旭有些无奈,“想挣钱,垫了资,垫了资又要不回来。”
需组合拳治理
    王和平对记者说:“商界赊欠之风由来已久,从钢贸行业来讲,削弱了钢贸商运营发展能力,尤其是对规模较小者影响较大,甚至造成其资金链断裂,经营无法维持。这样的商业环境亟须钢贸从业者、钢材采购商,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积极参与治理。”
    签署有供货结算协议的钢贸供采双方,在没有产品质量问题的情况下,采购方不予按时给供方结算货款,这本身就是不诚信行为。
    对此,王和平希望能尽快建设一个诚信与监督平台,也希望政府能够在这方面给予支持并推动其能改变赊欠和垫资而导致的企业资金链紧张,以保证钢贸流通能顺畅运行。“协会可以先同采购商、供货商沟通,达成营造良好贸易环境的相关协议,对能够按约定结算货款的采购商和保质保量的供货商,在建设的诚信平台上予以推荐。同时,吸引更多的‘达标企业’加盟这个团队平台。”王和平说,“权利义务是平等的,对于不恪守承诺的企业,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曝光,以督促监督行风的良性转变。”
    王和平说,协会可以联手建设、质量技术监督、司法等部门共同建设这个平台。当然,在网络平台曝光哪家企业,首先要有权威认定机构的认定结论,比如法院对某个企业拖欠货款的违约认定或者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某个供货商产品质量不合格的认定等。
    李剑则建议,贸易商方面能否先小范围达成自律协议,做到“不抢单子”、“不给盟友的赊欠采购商供货”等。
    不过,也有钢贸商比较消极:“没有那么简单,期望不能理想化。”杜旭直摇头,"任重而道远呀。”
    采访中,还有不少钢贸商则建议,政府、行业协会要积极牵头,采购商和钢贸商积极协同,相关部门如土地审批部门也要出台相关措施,对于不守信的企业,严格遏制土地等资源的使用等,以集中整治行业环境。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