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打磨“箭头”破“寒潮”

2011-12-24 14:0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今年,一家全球知名的电子产品制造商将工厂从深圳迁到武汉后,一度用卡车将产品运回深圳再出口。我们得知后几次主动上门,提议为他们‘个性化定制’一条武汉到上海的‘点对点直达水运航线’,保证产品出厂4天内在上海港装船启运,还能帮他们省下一笔公路运输费。前后做了很多工作,终于把这个大客户‘捉牢了’。”上海国际港务集团(上港集团)副总裁严俊给记者介绍上海港运营情况时,满室阳光,让人感觉暖融融的,一时忘了窗外冬日的寒冷。

  经历了2009年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又经历了2010年的“报复性反弹”,今年全球航运业再度陷入低谷,运力过剩、运价低迷、运输成本上升……一连串“利空”好似一股股“寒潮”,将行业再次带进“冬季”。面对诸多困难,2010年全球“集装箱吞吐量”和“货物吞吐量”的“双冠王”上海港,提出“创新求突破、转型谋发展”,对内加强管理、提升港口营运水平,对外积极沟通、拓展港口物流业务,终于“冒寒”交出了又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今年1至11月,上港集团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908万TEU(标准集装箱),同比增长9。4%,全港完成货物吞吐6。03亿吨;其中,作为航运枢纽港标志性指标的“水-水中转”量为1198。5万TEU,同比增长19。5%,“水-水中转”比例攀升至41。2%,同比增加3。5个百分点。预计全年集装箱吞吐量将超过3100万TEU,全港货物吞吐量可望接近7亿吨。

  “今年上海港的整体表现超过预期,让我们深受鼓舞。”不过严俊话锋一转,说:考虑到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对即将来临的2012年,他现在“还只能持谨慎乐观态度”。

  航运业不景气,带来“三座大山”

  虽然都身处全球航运业不景气的大环境,但严俊说,港口企业和航运企业的情况有所不同,不同港口企业的情况也不同,“华东地区的港口,特别是上海港,依傍着长江就意味着拥有沿江广阔腹地;而近年不少企业从华南地区转移到了中西部尤其是武汉、重庆、皖江经济带,它们的出口货物大多经过长江送往上海等沿海港口——这个有利条件,为我们集团今年集装箱吞吐量比去年增长9。4%提供了基础。”

  尽管有“利好”,可上港集团也不得不面对航运业不景气带来的“三座大山”。

  第一座“大山”:和华北地区港口不同,大多数从上海港发运或中转的货物,目的地都是海外,这使得上海港高度依赖外向型经济、受国际贸易形势影响很大、对进出口贸易量的波动十分敏感,每当外需乏力,港口业务增速就会放缓。今年1至10月,我国外贸出口增长速度下滑,上港集团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速随之降低了约8%。

  第二座“大山”:航运公司业务低迷,大多数难以盈利,加上今年油价大幅上涨抬高了船队运营成本,此消彼长之下,不仅航运企业度日如年,港口企业的议价能力也因此下降,还有少数航运公司开始拖欠港口费用,增加了港口经营风险。

  第三座“大山”:港口企业自身的成本也不断上涨。据上港集团三季报,今年1至9月,集团营运总成本达到107亿元,同比增加约20%,主因是用人成本和燃料、物料价格快速上涨。

  对内加强管理,对外加强沟通

  为“扛住三座大山”,上港集团下了很大功夫。

  对内加强管理。集团今年启动建设“干、支线船舶一体化调度协同平台”,以确保船舶班期准点。“以前干线船舶由集团生产业务部调度,支线船舶由下属部门调度,有时会发生支线船跟在大船后面等泊位的问题,耽误不少时间。”严俊介绍,有了协同调度平台,“小船等大船”得到控制,集团安排生产计划的能力有所提高。

  集团还在外高桥1期成功上线运行了TOPS5。0生产系统,替代此前的TOPS4。0,“提高了集装箱装卸的作业效率”。

  出于对长江航线的重视,集团特别提出要“加强内支线管理,优化集疏运体系”,为此设计了优化方案,结果今年初还只有2家航运企业试点支线班轮,如今已增至7家。

  对外加强沟通。“双冠王”上港集团不等客上门,而以“个性化服务”主动开发大客户。“沙特一家公司,70%产品的最终目的地都是中国大陆,但它多年来就习惯在新加坡港中转。”严俊讲起另一个“开发客户”的故事:“我们又是主动上门……开始对方有些疑虑,后来我们利用洋山港‘先行先试’的优势,为它专门设计了一套新的通关模式,终于说服它改在上海港中转。”

  开发客户的同时,上港集团今年还加强与监管部门合作,琢磨出不少优化口岸服务、提升效率的创新之举,如与海关配合,在洋山港区推行“电子报关”业务;与国检部门配合,试行进口集装箱提货单电子化等。

  锁定长江航道,打磨锐利“箭头”

  上海港目前面对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在东北亚地区,我们要和釜山港、高雄港争夺东北亚国际中转主枢纽港地位;在长三角地区,由于区域产能存在结构性过剩,我们和周边港口的同质化竞争不断加剧。”

  如何尽量避免同质化竞争,打造“独一无二”的上海港?

  严俊做了个生动的比喻:“从地图上看,我国几条主要航线组合在一起,形似弓和箭——沿海航线如弓,长江航线如搭在弓上的箭,而上海港是这支巨箭的箭头。这就是我们特有的优势:利用好长江航道,上海港就能变成锐利的箭头,射穿周围竞争对手的重重包围圈。”

  为提升长江航线的物流通道能级,上港集团已成立了下属的长江公司,专门整合长江沿线码头、航线和物流资源。与此同时,由于上海港由外高桥港和洋山港一南一北相距83海里的两个港口组成,如何推进“全港一体化”,事关竞争力。自去年开始,上海港推行“两港联动”,承诺“货物送到外高桥等于送到洋山”——因为此举可为经洋山港出关的集装箱客户降低成本,吸引力正越来越大,“去年起步时,每个月只有10多个集装箱要求这么联动,现在每月已有6000多个,前景看好。”严俊说。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