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商正在“去草根化” 物流或成制约瓶颈

2011-12-21 18:4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尽管面临全球范围内宏观环境的多种不利因素,但相比较传统中小企业的困难,网商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仍超过预期。阿里巴巴集团研究中心(简称“阿里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2011年度网商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以淘宝卖家为代表的网商群体对未来发展的信心较强,超过三分之一的淘宝卖家对未来发展非常有信心,约四分之三的淘宝卖家对未来有信心,而在代表网商优秀群体缩影的百佳网商中比例更是高达81.1%。 
  眼下,网商成为了全球最具影响力、最具未来指向,同时也是规模最大的一个商人群体。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上半年,中国网商数量已经扩大至8300万。他们正在经历“去草根化”而“企业家化”的历程。未来,这个庞大的群体究竟如何发展?“企业家化”又会遭遇哪些瓶颈?这些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临界点”从何而来?
  “传统企业加速涌向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发展正在跨越临界点”——《2011年度网商发展研究报告》给出这个观点。“临界点”的根据是什么,不妨从网商发展的外部环境和自身情况进行分析。
  从报告看,网商发展的土壤——电子商务及网上零售市场规模、网购消费者,正在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阶段。2006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1.5万亿元,占中国GDP总量的6.9%,实现了从千亿数量级跨入万亿数量级。2010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占GDP的比重达到12.1%。根据我国“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到201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2万亿元,占中国GDP的20%。快速增长的电子商务市场背后是网购消费者的支撑。根据CNNIC的调研数据,2011年上半年中国网购用户数量已经达到1.73亿,网购渗透率已经达到35.6%,预计到2014年网购用户将达到3.5亿左右,网购渗透率接近50%。随着网购消费者的数量过亿,网购渗透率已超三成,临界点的信号已经出现。
  网商发展的主体——网商群体本身,也越来越主流化。目前,网商、淘品牌正在实现规模跨越,越来越多的网商销售规模已经跨入亿元级的规模,个别淘品牌甚至迈向十亿元级。例如麦包包,2010年销售额达到3亿元,2011年的销售目标则是10亿元。伴随着网商企业化经营的普及,网商群体企业家化的趋势也更加明显。与此同时,传统企业加快“触网”,也成为推动网商群体主流化的重要原因。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意识到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开始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布局,从垂直B2C商城到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传统品牌的身影越来越多。此外,网货也加快了对线下主流经济的渗透。例如,淘宝的网购类目从早期的书籍、光盘和百货行业逐渐扩展至服装、3C、家电、食品等行业。可见,网商群体的主流化,不仅将改变主流经济的社会阶层组成,还将自下而上改变整个社会产业结构。
  网商发展跨越临界点,还体现在网商生态的野蛮生长上。近年来,中国电子商务服务业市场快速增长,2010年中国网购服务市场规模为20亿元,预计2011年交易额达50亿元,同比增速达到150%,2012年预计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25亿元。同时,基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衍生服务商也越来越多。截至2011年10月,淘宝网有1.3万注册的企业级电商服务商,其中已经有1000家电商服务商推出2000多个应用服务,未来三年将迎来井喷式发展。此外,区域生态、农村电子商务也是今年网商生态化发展的亮点。
  电子商务和网商正在全面融入主流经济,并持续深远地影响和塑造包括商业在内的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
  如何跻身“亿元俱乐部”?
  大多数人眼中,网商都是零敲碎打、靠一笔笔订单慢慢积攒生意的“小老板”,而《2011年度网商发展研究报告》却彻底颠覆了这一印象。伴随着规模跨越的是网商开始企业家化,由草根网商成长起来的网企开始普遍形成,充满自信地走向中国经济舞台的前沿。
  网商“去草根化”而“企业家化”的一个标志是做大做强,在后金融危机并发症频现、外需疲软、国内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的形势下,网商如何突破困境,可以为传统的中小企业作借鉴参考。
  阿里研究中心的调研发现,网商所倡导的大规模定制和柔性化生产,利用互联网重新塑造顾客和企业的关系,改变了传统工业化生产的单向粗放模式,以围绕消费者需求来组织各种资源提供产品与服务,相比传统经济更适应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趋势。2011年,网商正在利用这一契机实现规模跨越。以2011年全球十佳网商代表尚品宅配为例,其改变了“生产商生产什么家具,顾客就只能买什么家具”的情形,依据顾客的个性化需求,“顾客想买什么,生产商就生产什么”,创新性地提出数码化定制概念,它把虚拟软件与实际家具销售结合,搭建了一个从软件开始到上游数码控制的零件化家具制作,再到下游消费者体验的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
  据阿里研究中心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百佳网商从企业人员规模、电子商务投入以及对电子商务未来发展的信心这几方面都呈现可喜的势头。从调研的百佳网商的企业人员规模来看,2010年三分之一的百佳网商企业人员规模都在100人以上,预期2011年这一比例将增长到42.7%。调查还发现,由于对未来充满信心,淘宝卖家经营扩张意愿普遍较强:淘宝卖家未来一年表示将大力投入大幅扩张的比例达到30.8%。淘宝卖家中大卖家的经营扩张意愿更足,大团队(10人以上团队的大卖家)中有大力投入大幅扩张意愿的占到了76.1%,不到6%的卖家表示维持现状。
  物流或成制约瓶颈
  虽然绝大多数网商看好未来发展,但网商的发展却有着明显的区位差异。在上个月阿里研究中心发布的网商发展指数报告中,全国网商发展的梯队特征明显。其中广东、浙江、上海、北京、江苏、福建、山东等7个省市为第一梯队,河北、湖北等14个省市为第二梯队,黑龙江、西藏等10个省市为第三梯队。而造成不均衡的主因,并非信用及金融发展的限制,而是物流这个瓶颈。至于金融,随着第三方电子支付的普遍使用,各省市电子商务发展已经突破了资金往来的各种限制。
  第一梯队区域的物流水平,明显比第二、第三梯队来得完善和成熟。在刚刚结束的淘宝网“全民疯抢”活动中,物流对网商的重要影响表现得十分典型。尽管淘宝网的活动只是C2C(个人卖家对个人买家),所需要的物流支持远小于B2B(企业卖家对企业买家)的大规模网商,但物流“短腿”已经影响到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评价。“1天收到货是超出预期,3天到货是基本满足,5天以上就会产生抱怨”,网购者乔小姐的描述很有代表性,也反映了买方对电子商务的物流服务期待。
  但提高物流支撑水平并不能一蹴而就。“物流的运力是个长期投资”,淘宝网介绍说,“除了网商需要与物流公司有更好的协同之外,网商还要考虑到发货周期、发货气候等可能影响物流的因素。比如,在发货峰值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并且提前与采购方进行沟通、甚至‘打招呼寻求谅解’;而另一方面,在大雾、雨雪等恶劣天气下,如何实现畅通的物流也需要考虑周全”。
  业内人士为此指出,网商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物流的支持。在这方面,既需要相关区域加强物流体系建设,通过固定资产投资、完善物流网络等方式,扩大制造业物流环节的外包,以满足“爆炸式”增长的网络零售市场的物流需求。在这点上,完善物流体系也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网商应当加强其物流中心平台的建设,实行网商主导的物流布局。通过有的放矢的物流体系建设,网商能够提高产品、服务与消费群城市分布的吻合度,推动网商占据区域发展的主导地位。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