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99.5%建制村通了等级公路

2011-12-2 18:56: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沿着发达的城乡交通网,便利的公共服务走进寻常农家,乡村城镇有了城里一样的超市卖场和咖啡馆影院;富裕起来的农民进城买房,一拨拨的市民双休日驱车来到农家,享受悠然野趣……这,就是康庄大道给我省农村带来的巨变。 
  上周,省政府举行全省农村公路建设总结表彰大会,我省通村公路建设8年奋战、3年攻坚目标任务宣告全面完成,全省所有乡镇和具备建路条件的建制村都通上了等级公路,村民人均年收入因此增加1069元,3500多万百姓享受到与城里人接近的公交出行服务。 
    溪尾村: 
    “莫嫁村”变成“魅力村” 
  松竹青翠,溪水潺潺,这并非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而是泰顺县城西北浙闽交界处的一个小村落——溪尾村,它与县城虽只一山之隔,但以前都要爬一条20多里长的千年古道,翻越一座“天冠山”,故有“养女莫嫁岭北”的说法。 
  自从溪尾村建成了通往乡外的公路,情形就开始大变。岭北乡乡长刘克当说,路通后,溪尾村充分挖掘千年古道、古廊桥、古树名木、古民居等景点,呈现“水清、路平、灯明、景美”的景象,一跃而成“浙江美丽乡村”、“温州魅力乡村”。一个因村路阻塞而无人光顾的小村,一夜之间名声大震,旅游团队和自驾游蜂拥而至。去年该乡接待游客数达5万多人次,人均年收入增加了千余元。 
    上塘村: 
    3000多村民喜吃“回头草” 
  前几年一直在外做木工的上塘村村民邱木生,这几天觉得时间不够用。去年,海拔七百米的上塘村第一次修通了公路,他和几个老乡一起回村种起了四亩高山蔬菜,一年下来,收入2万多元,超过先前在城里打工时的收入。今年,他又多种了几亩,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上塘村位居建德三都镇,以前进出村全靠肩挑背扛,从山下到村子要走三小时。康庄路给村民带来了多种经营机遇。村民黄林浦牵线金华浦江一位投资人,承包村里的200亩荒山种中药材,聘用村民30人,年产值高达20多万元。该村支书于爱香表示,三都镇有壮劳动力16000人,原先一半在外务工,路通后,村民纷纷吃起“回头草”,最近已有3000多村民回乡发展。 
    翁村: 
    路的尽头是亿元村 
  嘉善县杨庙镇翁村是个偏僻的江南小村,上世纪90年代,不甘贫穷的翁村农民自发搞起了家庭纺织业。可纺织加工的原料和成品运输一直靠挂桨机船和拖拉机短驳,村里通外界的只有一条机耕路,不少外地客商因此不肯上门做生意。 
  投资480万元的杨庙翁村公路建成后,第二年,翁村纺织业就增加了1亿产值。现在走进翁村,一家家经纬厂、丝织厂、织造厂鳞次栉比,全村七成农民从事丝织业,另外附近的油车港、七星、干窑等乡镇5000台织机承担着翁村的外发加工,翁村成为名副其实的纺织业龙头。如今的翁村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头巾纱生产基地,每天有来自南通、无锡、苏州等地的丝锭原料运进来,有30吨加工后的锦纶丝销往广州、义乌乃至世界各地。 
    要致富先修路,大投入带来大收益 
  交通圈是经济圈、也是民生圈,据估测,2003~2010年,我省因农村公路建设农民增收超过500亿元! 
  而这靠的是我省交通的大投入,8年里,我省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约977亿元,其中通乡、通村和联网公路投资329亿,累计建成通乡、通村及联网公路8.3万公里,建制村等级公路通村率由2002年年底的57.7%提高到99.5%,路面硬化率由2002年年底的48%提高到99.5%;全省所有具备建路条件的建制村都通上了等级公路。路通了,人流、物流、信息畅了,农民的脑瓜灵了,收入也高了。 
  公路建设还带动了GDP增长,2003~2010年,我省农村公路建设拉动GDP增加值超过一千亿,对年均GDP贡献率达0.5%,创造就业岗位30余万个,大投入来了大收益!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