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航运企业抱团共拓疆土

2011-12-16 14:1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无论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还是麦哲伦环球航行,靠的仅仅是几艘帆船。你永远无法想象,海的那边,会有多少惊喜。12月15日成立的福建泉州集装箱协会,将带领泉州集装箱运输企业踏上新一轮征程,共同开拓海洋疆土。
把握最佳时机趁势而上
仁建集团是福建泉州集装箱协会的主要倡立者,发展不过几年却已跻身中国内贸物流行业前列的它,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仁建集团的掌舵者为郭东泽、郭东圣两兄弟。1987年,从事渔业的郭父,成立了石狮船运公司,跑起海上运输。上世纪90年代初期,船运物流模式进入了历史低潮,船运公司退出历史舞台。从小耳濡目染,善于观察和学习的郭东圣兄弟出来闯天下。兄弟俩在广州、上海等地设点,从事货物代理的生意。2002年,郭东圣兄弟成立安盛船务有限公司,做起集装箱运输。
凭借良好的口碑和市场竞争力,仁建集团先后在广州、天津、青岛等沿海港口城市设立了30多个办事处,拥有20多条国内海运航线。目前,仁建集团已经拥有20多艘集装箱货轮,30000多个集装箱,年运输量达1200万吨。
与此同时,泉州航运也迎来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泉州港口去年货物吞吐量8455万吨,今年可达9400多万吨;去年集装箱吞吐量137万标箱,今年预计可达154万至155万标箱。
提升层次共同做大市场
目前,泉州有经营资质的航运企业达54家,总运力从去年的138万吨增加至今年的160万吨。但是,5000吨以上的运输船舶占总艘数的两成左右,3000吨以下船舶超过一半。企业规模偏小,竞争力弱,难以共同做大航运业。
“一个单独的企业,哪怕像一头雄狮,它也永远敌不过群狼。”对于泉州航运业,新当选的首届福建泉州集装箱协会会长、仁建集团总裁郭东圣看得更远。
郭东圣认为,在物流快速发展和变化的时代,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城市,对物流有着不同的需求。客户对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精细,这种需求对惯性的物流模式提出了挑战。
他说,泉州贸易频繁,物流业还有几十倍、上百倍的潜力可挖,但是,泉州货物运输很多要依靠泉州以外的港口完成,而沿海的浙江、山东等省份,省内的福州、厦门等地,早已成立了行业协会这样的平台,做足市场。
泉州集装箱协会成立后,企业可以抱团发展,通过行业协会平台,整合资源、服务、技术优势,做到良性竞争、资源融合、合作互补,较好地维护集装箱运输企业的合法权益,满足客户需要,做到物流成本可控的同时,将泉州区域内的物流业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期待协会发挥更大作用
福建泉州集装箱协会涵盖泉州公路、汽运、海运、港口、仓储等200多家物流企业。协会成立后,业内人士对其带动泉州集装箱业整体发展抱有期待。
一家船运公司负责人说,做大泉州航运业规模,要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发挥整合后群体的力量,又留有各自单船、单公司活动发展的空间。
“协会代表行业,发出的声音更能引起重视,企业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协会协调,效果往往更好。”泉州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水运科科长张美龙说。
泉州市港口管理局负责人表示,泉州外贸航线较少,一直以来,本地许多外贸集装箱货物通过厦门港进出,目前有多少外贸集装箱业务从厦门港进出,哪些企业走哪些航线,均没有统计数据。福建泉州集装箱协会成立后,或可组织调研,提出相应解决意见,反馈到政府有关部门后,部门可及时改善,研究提出扶持和促进集装箱运输业加快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
集装箱运输,对港口的发展乃至整个城市经济拉动作用显着。相关部门人士希望,集装箱业有更多泉州航运企业打造的品牌,以吸引更多集装箱货源。同时,在巩固现有内贸集装箱业务的同时,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比如,通过与海峡对岸的台湾港口实现对接,借力发展外贸航线,继而带动港口飞跃发展。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