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全球经济增长重要贡献国

2011-12-14 22:0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日发表了《中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这是中国首份对外贸易白皮书。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崇泉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根据世界银行计算,2002-2010年,中国在世界GDP的比重持续增加,中国对世界GDP增量的贡献率,2003年是4.6%,2009年增长到14.5%,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贡献国。
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
白皮书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对外贸易的跨越式发展——中国对外贸易总量跻身世界前列,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和第二大进口国。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出口商品已经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转化。与此同时,中国已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和多元化的进出口市场格局,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为世界各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崇泉介绍说,根据高盛研究,2000-2009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累计贡献率已经超过20%,高于美国。2009年,中国进口量增长2.8%,是主要经济体中唯一进口呈现增长的国家。在全球贸易下降12.9%的情况下,中国进口值仍然超过1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为全球经济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
世贸组织数据显示,2000年至2009年,中国出口量和进口量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7%和15%,远远高于同期世界贸易总量3%的年均增长速度。
更值得关注的是,2007-2010年中国从最不发达国家的进口额,从238亿美元上升到432亿美元。2008年以来,中国一直是最不发达国家第一大出口市场,中国还承诺给予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5%税目的输华产品零关税待遇,免除最不发达国家和重债穷国对华到期未还的政府无息贷款债务。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崇泉如是表示。
中国并不刻意追求对外贸易的顺差
对于贸易平衡问题,白皮书强调“中国并不刻意追求对外贸易的顺差”。
事实上,中国服务贸易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一定逆差;货物贸易在1990年以前多数年份都是逆差,此后,随着大规模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工业制成品竞争力增强,出口增长速度超过进口,才由总体逆差转变为总体顺差。
“一个国家对外贸易是顺差还是逆差,主要由其经济结构以及产品或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决定。”白皮书分析,正是现阶段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参与国际分工的水平和地位不同,所以中国货物贸易存在着大量顺差,而服务贸易则长期逆差。
从来源看,中国的货物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加工贸易。数据显示,2009年和2010年,外商投资企业货物贸易顺差分别为1270亿美元和1243亿美元,占同期中国货物贸易顺差总额的64.8%和68.4%,加工贸易顺差分别高达2646亿美元和3229亿美元,大大高于同期中国顺差总额。同时,国有企业进出口、一般贸易和其他贸易方式则存在逆差。
此外,发达国家对部分高新技术贸易设限也影响中国与一些贸易伙伴的贸易平衡。
白皮书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抑制顺差过快增长。2010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占进出口总额的6.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1%。在全球贸易差额(顺差或逆差)最大的9个国家中,中国的这两个比值并不处在偏高水平。
反对经贸问题政治化、贸易摩擦政治化
当然,与外贸快速增长相伴随的,是与中国相关的贸易摩擦出现高发迹象。
“无论是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还是近些年来日益增多的针对中国产品的反补贴调查,包括美国的‘337调查’。自从这些调查的数量中国‘被第一’以后,中国这些年再也没让过‘第一’的位置。”商务部条法司司长李成钢颇为无奈。
在李成钢看来,与中国相关的贸易摩擦是中国贸易又好又快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而且从中长期来说,会成为伴随中国贸易发展的一种常态。
李成钢说,从观察和分析来看,在既往的贸易摩擦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由于国外贸易保护主义倾向驱动的。此外,也有一些和我们的企业对贸易规则不太熟悉,包括经营方式方法不甚得当有关。
“我们一贯反对经贸问题政治化、贸易摩擦政治化。”李成钢强调,贸易摩擦都是在竞争中产生的,如何在竞争中寻求合作,通过合作化解摩擦,这是需要各方深度发掘智慧的。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