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十年浙江民营企业发展变化

2011-12-14 21:5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转眼,中国加入WTO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世界看到了更开放的中国,浙江的民营企业也借此从步履蹒跚到昂首走向世界。10年来,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家用电器和电子信息等比较优势产业潜能得以极大释放,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而且使"中国制造"蜚声世界。 
  回顾入世10年,中国实现了承诺,换来的是日渐活跃的经济。 
  走过的这十年,是中国融入世界的十年,也是"中国制造"建立自信的十年。回首,我们将看到哪些令人欣喜的变化? 
  特征:与"入世"同龄 
  "脚下的路越走越宽广" 
  "我们公司成立,和中国"入世"差不多是同一个时间。"2000年,为适应市场化竞争,浙江万马集团特种电子电缆有限公司正经历市场重组,该公司办公室负责人童健也于同一时期进入公司。这家专门制造高性能电缆的公司,90%的电缆出口美国,为美国的卫星电视传输信号提供输送材料。 
  "10年以前,我们要出口电缆产品,必须通过别的国营外贸公司出口。"2004年7月1日,中国放开对外贸易经营权承诺,以登记备案制取代实行50年的外贸权审批制,这是万马集团特种电子电缆有限公司真正迈向世界的开始。"10年前的出口额大约是3000万元人民币,而去年则已达到7000万美元。每年还在以20%的平均速度稳步增长。" 
  "首先,我们是出口退税的受益者,按照17%高新科技产品的最高退税标准,让企业得以有生命力。"谈起入世后的变化,童健深有感触,"作为一家生产型企业,加入WTO之后,我们对市场一体化的概念越来越强,最深的体会是出口环境的改善,信息的开放,我们脚下的路越走越宽广。" 
  童健说的路,不止是把产品卖到世界的渠道宽了。"当初出口产品的质量要求不是太高,只要符合最基本的要求就行,现在客户对于产品的要求,已经上升到产品的内涵了,包括传输的速度、安全性、防火技术等等,还包括了品牌的美誉度。就好比一只手机,以前我们只要求可以打电话,现在从手机性能到外观到功能,我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正因为10年来守住了这个行业,并且开发出了一系列高科技含量的新产品,让童健感受到企业能够打破贸易壁垒,以优良的品质赢得世界市场的信心。"在阿联酋有一个电缆集散地,在那里销售的电缆是2-3毛钱一米,我们的电缆成本就是1元多,一根电缆光专利就有20多项。" 
  "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经历了外贸行业从价格竞争到差异化竞争的历程。"童健说,10年前的外贸行业还处在价格竞争的阶段,谁便宜谁就卖得好,这显然已经不符合当前的局势,"成本高攀,电缆的成本几乎占到了销售价格的90%,拼价格只能走入死胡同,大家没饭吃。"近几年,电缆行业逐渐走向差异化,"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优势,有的做高端产品出口欧美,有的做低端,出口南美洲等等。我们企业出口到美国的电缆标准就是3000兆,而普通的国内使用的电缆标准大约是1000兆。" 
  "各自定位,做自己的优势产品,互利共赢。"童健认为,这也是世贸的精神之一。 
  特征:"入世"外围受益者 
  曾经找退路的老板,现在企业规模翻番 
  "入世"给外贸企业带来勃勃生机,同时把雨露洒给了与外贸息息相关的产业,货代行业就是其中之一。 
  10年前,货代行业几乎没什么竞争,单笔生意的利润并不低,但依然举步维艰,主要因为对外贸易经营权的限制;10年后,外贸进出口数字翻番,大大小小的货代公司出现了,义乌小商品市场内到处都能看到货代公司的小广告。 
  以前利润高,但业务少 
  浙江双马国际货运有限公司是浙江排名靠前的货代企业,得益于浙江外贸企业及外贸出口量的增长,发展成为拥有国际货运代理和无船承运人双重资质的专业国际货运代理企业。 
  双马货运副总经理陈璐告诉记者,双马企业已有18年历史,她对"入世"带来的影响深有感触。她说,10年前,企业想做进出口生意是需要外贸经营权的,货代公司也是如此,必须以国企身份,或合作、合资的方式才有这个资格做。"当初老板找了萧山一家国企做挂靠,跑了许久的商务部,终于把这个"资格"搞定了。" 
  陈璐说,最初业务量极少,但竞争也少,单票业务的利润高。 "虽然利润大,但业务量很难提高,因为当时做外贸生意的实在太少了,有一段时间老板一边做着企业,一边在读德语准备出国,可想而知当时的境况。" 
  "入世"后,外贸经营权的限制放宽了,而且降低了货代企业的门槛,只需要工商部门的行政报备即可,注册资金从最早的500万元,降低到50万元。"我们以前是40多平方米的场地,10多个员工,每年100万元的营业额和二三百个标箱的出柜量,而如今变成近300名员工,每年4亿元的营业额和7.5万个标箱的出柜量。"陈璐说。 
  外贸带动了货代企业兴盛 
  "入世"给货代公司的最大好处间接来自外贸企业,尤其是"入世"对工厂进出口经营权的放开,浙江外贸进出口从2000年的278.3亿美元,上涨到2010年的2534.8亿美元。浙江的外贸最早以纺织和五金为主,而如今几乎所有种类出口都有。外贸进出口的数量、种类的变化,让货代公司分到了一杯羹。 
  柳青是义乌一家外贸公司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七八年前的义乌,货代公司还不多,一般哪家公司报价低,大家就往哪家发货。而如今到处都是这样的公司,收费基本上差不多,印几张名片,发几个广告。一个业务员,带着一只手机,这就可能是一家货代公司。 
  货代行业最常见到的员工跳槽单干和一家企业只有一个业务员的情况,都是因为外贸形势的好转,让更多的人转向了货代行业。行业如此"百花齐放",陈璐认为,这就是"入世"后形成的局面。 
  当然"入世"也是把双刃剑,同样也给国内货代企业带来压力。"2005年,外资企业进入国内,与国际货代企业竞争也是有的,只是杭州市场面临的少一些罢了,像宁波、上海等地货代公司遇到的困难相对多一些。" 
  今年外贸形势不佳,这同样给货代公司带来不少压力,不少小的货代公司开始主动找寻大公司来谈兼并,这必定是一次大浪淘沙之后的行业洗牌。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