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核心技术取得突破

2011-12-13 13:3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物联网正从概念走向现实:在咖啡机上刷一下手机,便能立刻享用到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行车进入收费站时不必停车,车上安装的电子标签会自动刷走过路费;在超市买一块猪肉,可以通过食品安全查询机查看到整头猪养殖、屠宰、流通销售的全过程……

  这些看似神奇的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就是一块RFID(俗称电子标签)。通过射频电子标签、读写器和后台数据处理系统三部分,手机与咖啡、轿车与收费站之间才能成功地实现信息关联。RFID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包括动物与食品溯源、图书管理等工业级应用和移动支付等个人应用。

  为什么物联网可以成功地实现物品与物品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简单来说这是通过感知层、传输层和处理层来共同实现的,这也是构成物联网技术的主要部分。其中,感知层技术是物联网的基础,传感器和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也是当前物联网技术攻关的热点和难点。“目前在感知层领域,我国在低频和高频段RFID技术已趋成熟,在传感器的研制、生产和应用方面初具规模,技术研发也有一定突破。但在超高频和微波频段则与国外还有较大的差距。”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李力告诉记者。

  在物联网感知层,除了RFID,另一个核心技术和关键支撑则是二维码。目前,我国新大陆科技集团已经研发出二维码解码芯片。“这颗全球首创的芯片相比国外同类产品,具有识读速度快且成本大大降低的特性,还有非常严密的专利保护。RFID专利基本在美国,但条码技术我们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新大陆科技集团总裁王晶表示。

  此外,中国移动等国内运营商则在力推M2M(机器与机器之间通信)应用。M2M是把通信模块嵌入机器中,从而通过机器之间的通信来达到远程控制和监测的目的。

  然而,相比RFID、M2M等初级应用,无线传感网络等高级应用仍待技术突破。总体来看,我国物联网核心环节关键技术的成熟度参差不齐,“传感器和芯片、智能信息处理软件等仍是薄弱环节。”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所长叶甜春毫不讳言。

  为了尽快在物联网核心技术方面有所突破,我国将推进物联网研发应用先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从2011年起设立了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重点从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标准研究与制订等方面对我国物联网发展给予重点支持。

  目前,我国在传感器网络接口、标识、安全、传感器网络与通信网融合发展、泛在网体系架构等相关技术标准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今年7月,国家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发布了我国已完成的传感网首批6项标准征求意见稿。不过,在物联网总体标准体系建设方面,目前国内外并没有形成统一标准。政府主导的物联网标准体系,如总体架构、标识体系、信息安全、数据接口等,要形成标准至少需要两年时间。

  正如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所言,我国物联网多数领域的核心技术尚在发展中,从物联网核心架构到各层次的技术与产品接口大多还未实现标准化,大规模应用所需的条件和市场还需要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

  物联网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监管部门执法人员到餐饮和医药企业检查时,通过手持执法设备查验从业人员的从业人员资格证,便可在系统中实时查看该人员的从业资质以及详细信息(包括健康信息、培训信息、是否通过年检等),这样就能有效防止一个人重复注册的情况,以及企业虚报、乱报从业人员信息的情况,为执法人员执法提供了确实的信息依据。

  这就是辽宁省朝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用的航天信息食品药品行业综合执法监管系统,也是物联网技术保障食品安全方面的典型应用。

  据介绍,该系统由4个子系统构成,包括从业人员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经营服务许可证审批管理系统、企业客户端子系统和物流信息采集子系统。其中,企业客户端子系统由电子台账记录系统和视频记录系统组成,可实现对企业食品采购台账、重点环节部位视频台账的即时监控,有利于加大对企业的日常监管力度,降低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有助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例如,部分地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凡是承办10桌以上大型聚餐活动的餐饮服务经营单位必须提前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申报备案。通过该系统,餐饮单位可及时备案,监管部门也可随时远程监督查询,规范了餐饮企业食品安全保障行为。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