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采购要多“关照”自主品牌

2011-12-11 16:31: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枭冬
    相比去年我国汽车产销的火暴场面,今年整体增速放缓已成定局。特别是自主品牌汽车,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前10个月我国乘用车自主品牌累计销售495.28万辆,同比下降1.69%,市场占有率也下滑了3.27%。对此,业内人士积极建言,公车采购应在艰难时刻 “拉自主品牌一把”。
    据报道,去年政府采购汽车金额为800亿元,年均增速超百亿元。如此大规模的消费,如果能在自主品牌上 “倾斜”一下,必然有助于其发展。尤其是日前,工信部发布了 《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 (简称 《细则》),其要求申报公务车目录的轿车发动机排气量不超过1.8升,价格在18万元以内。
    对这一规定,有专家认为,这应该是自主品牌汽车的好机会。毕竟,政府部门带头采购自主品牌汽车,不仅能有效节约资源、节省资金,还能提升政府形象,同时也会使得更多消费者效仿,大大增加自主品牌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但事实上,要完全落实 《细则》,仍有待将其条款细化。因为 《细则》虽然自动 “屏蔽”掉了一些合资品牌的热门车型,但还是有不少合资品牌产品,依然有能力调整产品,以谋求进入政府采购目录。这对自主品牌来说,仍是个强大的对手。
    并且,须注意的是,在此前发布的总共38家“2009~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汽车协议供货汽车厂商名单”中,虽包含了21家自主品牌企业,但实际购买过程中,能够真正进入供货流程的,却并不多。加之,从一些地方政府实际采购和使用的公务车看,自主品牌亦始终难成 “主流”。
    因此,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应在 《细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更为翔实的公车采购标准和程序,完善相关法律体系,甚至借此为自主品牌车企撑开一张“保护伞”。在这方面,即便是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公车采购上也都在一定程度 “关照”着本土品牌,为本国汽车发展创造有利的空间。
    当然,期待进入政府采购,并非指望自主品牌车企靠政策利好吃一辈子 “软饭”。相反,笔者更希望自主品牌车企能借政府采购之机,在动力总成、油耗、性能等关键指标上不断提升,生产出更多优质的汽车产品,使自主品牌真正地强大起来。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