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江苏段水运实现全程监控一体化
2011-1-2 13:5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12月30日,经过五年的建设,长江江苏段实现了“全程监控一体化”。这是江苏海事局在“十一五”时期为适应江苏沿江大开发,推动江苏“国际海港区”建设而实施的一项重要工程;是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一项先导工程;是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加快 -
长江水运发展,调整优化沿江地区产业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项实际行动。
据江苏海事局局长张同斌介绍,长江江苏段“全程监控一体化”具体包括三大体系:指挥有力、反应快捷的组织体系;国内领先、管控一流的信息化支撑体系;系统科学、行之有效的规范性文件体系。其中信息化支撑体系是以长江江苏段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以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为主干,以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全球定位系统(GPS)、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CTV)、海事气象系统、卫星视频传输系统、甚高频通信系统、海事电子政务系统(海事通等)等先进技术为手段,通过海事信息网络采集和传输水域现场图像及船舶、船员的动静态数据,实现对重点港口、水域的现场监控和对船舶的全天候、立体化监管,为海事现场管理、交通组织、信息服务提供有效支撑。“全程监控一体化”的目的,是运用现代化的科学信息技术,改善海事装备水平和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手段,实现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根本性转变,进而全面提高海事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
据悉,为推广实施海事“网格化”管理,江苏省海事局逐步建立了以指挥中心为龙头的海事动态监管体系。在江苏海事局设立指挥中心,在沿江十个分支机构设立指挥分中心,10个执法支队;建设了2个大型监管救助综合基地(南京、南通)、38个应急救助待命点(长江江苏段平均每9公里一个待命点);部署了65艘海巡艇、264辆海事执法车。两级指挥中心统一调度指挥所有海事执法和应急救助资源及力量,各船艇、车辆根据中心指令,从基地、支队、待命点可以在第一时间就近迅速赶往现场执行任务;在长江江苏段建成6个联网运行的船舶交通管理(VTS)中心,23个交管雷达站,全面覆盖长江江苏段365公里航道。建成国内最先进的海事综合执法指挥系统。以长江江苏段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基础,整合了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全球定位系统(GPS)、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CTV)、海事气象系统等。建设了4个卫星视频传输系统,9个甚高频通信(VHF)岸台,1个船舶自动识别(AIS)中心,5个AIS基站,36个实时气象自动采集站,以及73个固定式和移动式CCTV监控点,并在所有海巡艇上安装了GPS和AIS监控终端,还为辖区142艘客汽渡船舶安装了AIS船载终端;建成国内首创的海事移动办公系统,即“海事通”。执法人员在现场利用“海事通”不仅可以实时查询船舶、船员等海事监管基本信息,还可以与后方指挥中心有效沟通和联接,大幅提高了行政执法的准确性和海事监督管理的效率,实现了海事执法资源的最优化分布和科学调配。
通过“全程监控一体化”系统,海事部门实现了对船舶的全天候、立体化监控;实现了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在长江江苏段水域内航行、停泊和作业船舶的各项实时数据。包括静态数据(如船名、船籍港、呼号、船长、吃水、起止港、运载货物等)、动态数据(如位置、速度、航向、航迹等)、交通数据(如码头靠泊情况、锚地锚泊情况、航道船舶航行秩序情况等)、水文气象数据(如风力、风向、能见度、潮汐情况等)以及海巡艇实时位置等数据;实现了迅速了解水上险情事故发生情况,迅速就近调派执法人员、车辆、船艇等,进行有效的搜救指挥,从而实现水上搜救“联得通,看得见,救得起”。
长江江苏段“全程监控一体化”的正式实现,对我省航运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深入服务江苏沿江大开发和“国际海港区”建设,为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的全面开通使用,确保长江江苏段水上安全形式持续稳定,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建设都将起到显著作用。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