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协调 注重引导

2011-11-8 18:36: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范云兵
在我国冷链物流行业中,存在着大量的挂靠冷藏车,这些车辆的管理难,成为行业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左图为一位司机在修理冷藏车,他告诉记者,他主要运输山东的名贵果蔬、海产品等,有的时候以个人的名义跑运输,有的时候会挂靠在企业的名下。
    去年冷链发展如火如荼,企业并购、国企纷纷介入;今年的冷链市场虽然保持平稳增长,但并不如预想中的迅速:部分小企业收缩战线,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冷藏车市场的不温不火。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冷链物流市场的赢利能力并不像当初想像的那样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卫战如是说。限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因,冷链物流的消费市场没有预想中的强劲,消费市场的增长落后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
    更为关键的是,国家出台《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以下简称 《规划》)以来,各种扶持措施并没有真正落实,市场不如预期也在情理之中。
    为此,前不久出台的《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中要求优先发展农产品物流,加快推进冷链物流。
    那么,要实现“优先”,就要求各管理部门加强协调,让利于民,提高企业赢利能力、让消费者看到冷链利好。
管理部门要让利于民
“任何一个规划的落实,都需要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尤其是对物流行业来说,既没有专职的管理部门、又有很多兼职的‘婆婆’。国家不重视时,没人管;国家重视时,大家又在抢。这是冷链物流规划难以落实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位长期从事冷链物流的人士告诉记者。
    冷链物流最大的三项成本是土地、耗电和车辆配送。《规划》对于这三项成本支出,都有明确的规定:对冷库建设新增用地,要在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基础上,合理安排用地;充分考虑冷链运输车辆因增加保温车厢和制冷机组使自重增加的特殊情况,合理确定运输车辆的载重量;支持冷藏运输车辆跨区域加盟,在车辆审验、车辆管理等方面提供支持;对冷链物流企业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与工业企业基本实现同价。
    “但是《规划》已经出台一年半了,一项也没有落实。”快行线(北京)食品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培军告诉记者,对于已经自建有冷库的企业来说,目前最大的难题之一就是城市配送车辆难进城。《规划》规定要解决车辆难进城、“国九条”也规定要“进一步落实鲜活农产品配送车辆24小时进程通行”,但《规划》出台一年多以来,食品进城政策没有任何松动的迹象。“优惠政策中还有一条是冷库用电要与工业用电基本同价,可我们的用电一直是工业用电,所以这条优惠政策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只有城市中的大型商超冷库才是商业用电。”刘培军说。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土地、用电、车辆进城,这三项优惠政策在规划中仅仅是几个字,但要落实起来,涉及的是十几个管理部门,包括国土、工信、电力、交通、市政等。要落实这些优惠政策,这些管理部门的利益就会受到影响。
    以土地为例,土地收益是各地方政府的收益支柱之一,相应的优惠政策会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用电优惠、车辆进城等政策会带来相应管理部门的利益受损、工作难度加大。这些管理部门要做到相互协调、让利于民,才能落实好《规划》,“优先”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
让冷链企业真正获益
“国九条”中明文规定要“加大政府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这也是“优先”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最重要的扶持措施。
    其实,在《规划》的落实过程中,一些资金的扶持已经到位,包括农业部的产地冷库、商务部的储备库等扶持资金。但这些资金基本上被国有企业“瓜分”,而没有落到民营企业手中。“国家鼓励我们发展农产对接冷链项目,冷链项目的投资动辄上百万,可是政府又不给我们资金上的扶持。”一位大型民营超市的老总向记者抱怨说,因为采用冷链模式流通的蔬菜成本要远远大于采用传统模式流通的蔬菜,削弱了该企业蔬菜的价格竞争力。
    而一位国有冷链物流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在税收、用地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优惠,也得到过国家的一些资金。“国有企业有国家的资金扶持、政策优惠无可厚非,因为他们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刘卫战说,但冷链物流行业的主体是民营企业,要想使这个行业活跃发展,必须让更多的民营企业看到利好。把有限的资金分散投入到众多的冷链物流企业中并不现实,因此要把资金投向冷链物流的公共基础设施领域。
    北京大学流通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丽华告诉记者,在韩国,所有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基本上都由政府来主导建设,再交给农户、商户来运营。这就降低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前期投入,使冷链物流企业更好的把注意力集中于运营、管理等环节。
    同时,在管理部门引导冷链物流行业的政策中,存在揠苗助长的现象。河北省发改委去年年底确定了4方面服务业国债申报项目,其中就包括冷链物流服务项目。按照河北省发改委规定,今后要重点推荐涵盖冷存、冷储、冷加工、冷运输、冷销售全链条的冷链项目,单环节的冷库或屠宰加工项目将不再受理。诚然,不管是从国家的发展规划,还是行业专家的普遍观点,或者企业的发展方向,全程的冷链物流服务是发展的方向。但按照当前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不具备冷藏运输能力;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又几乎不具备加工、销售能力。因此,单环节的冷库或屠宰加工项目,仍是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重头戏。从另一个角度说,也只有不断扶持提供单环节服务的企业,使其做强、做精,才能出现“超级大企业”,全程的冷链物流服务才可能成为现实。
让消费者看到冷链利好
    从短期和表面的消费来说,消费者并没有看到冷链给农产品带来质量的提高,却看到了农产品价格的飙升。“消费者往往有这样一个疑虑:为什么采用冷链的农产品价格这么高?消费者没有看到冷链带来的利好,冷链物流企业也失去了利润源泉。”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国利告诉记者。
    消费者看不到冷链物流的成本所在,也就难以接受价格的提高。要想让消费者看到冷链物流的价值,有三个方面的工作要做。
    第一个是要让消费者看到冷链的重要性。管理部门在落实《规划》时,往往更注重项目的建设,而忽视了观念的教育。消费者并不知道冷链对于保证农产品质量到底有多大的作用,甚至没有冷链的概念,自然不能接受冷链带来的CPI上升 (对于培养消费者冷链物流观念,上期已经详细报道,本期不再赘述)。
    第二要计算出冷链物流的成本。王国利说,国家当前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说明冷链物流到底给农产品带来了多大幅度上的成本提升。可是,我国缺少这项数据。有关管理部门要协调一致,计算出这项成本。只有计算出冷链带来运营成本上升的幅度,消费者才能坦然接受农产品价格的提升。
    第三是要让消费者“看”到冷链物流的运作过程。所谓“看”,就是能让消费者追溯冷链物流从农田到餐桌的运作。王国利说,现在很多冷链物流企业在运作过程中,为了节省成本,存在关掉冷藏车、交接货时再打开冷藏车的现象。甚至有商家“滥竽充数”,冒充经过冷链物流的农产品,而国家缺少一定的技术监管。只有让消费者随时查阅购买产品物流过程的温度控制,让消费者“看”到冷链物流的运作,才能让消费者心悦诚服地买单。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