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区勾勒“十二五”新时期实现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2011-11-7 23:56: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一直勇立改革开放潮头的杭州萧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多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前列和全省首位。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全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翻番。但一直以来,萧山人心里头总压着好几笔沉甸甸的账:
用电量和用水量都超过省内的大市,用地每年在一万亩以上,照这样的能源资源消耗程度,发展无以为继;看区域竞争,前有苏南、广东等标兵,后有省内追兵;再看民生压力,富裕起来的老百姓对环境和生活品质的需求不断提高,这些都对传统的发展模式构成了巨大挑战。
像萧山这样长期在经济高位运行的区域,该如何在“十二五”新时期实现可持续发展?
杭州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洪航勇说,萧山的干部群众在实践中得出这样一个方程式:新增长极+新竞争力+新后劲=可持续发展。通过规划引领、结构调整、环境改善、平台建设等大手笔,萧山正在勾勒出自己的求解路径。
“东兴”+“南秀”
——科学规划打造新增长极
竹影婆娑,流水潺潺,在“七分山、二分地、一分水”的萧山南部戴村镇,一个规划面积为44平方公里、占全镇面积近三分之二的杭州云石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项目已经完成前期工作。
“要说投资回报,还远着呢。整个一期工程就要投入100亿元。不过,我有信心。”投资商中球冠集团原来从事油品贸易,老总任文达现在把三分之二的精力放在这个旅游项目上,目前已投入近6亿元,“一点一点把家乡的真山真水画成一幅名画。”作为土生土长的戴村人,他现在很有成就感。
受交通、区位等多种要素制约,过去包括戴村在内的萧山南部未能较大规模发展工业。而今,过去的劣势变成了绿色崛起的优势。
近年来,无论是萧山区的本土企业家还是外来投资者,都有一个明确的投资路径: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到南部去,发展汽车、装备、新能源等大工业大项目到东部去。这是因为,萧山区已经形成一个清晰的城市发展新战略:“东兴、南秀、北联、中提升”。其中,以大江东新城、临江新城等“三城二组团”为主的东部地带重在打造国际知名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而南部,以打造杭州首个“浦阳江生态经济区”为核心,营造城市绿肺和发展生态休闲产业。
蓝图背后是科学的考量。
有人说,“浦阳江生态经济区”是为萧山20年后的发展留下的空间。现在包括戴村在内的所有南部乡镇,干部们不必戴上工业产值、招商引资等经济考核指标的“紧箍咒”,只需安心地把生态保护好,结合本镇实际谋划发展,大多数农民则将吃上生态饭。
而在东边,大江东新城通过全新整合,这个500平方公里的大平台,对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吸引力骤增。其中临江新城工业产值从园区组建时的3亿多元,到去年突破200亿元,今年将冲刺300亿元,到“十二五”末,力争成为千亿平台。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临江工业园区的东风裕隆汽车合资公司,偌大的总装车间,一辆辆SUV闪烁着智慧科技的光芒。厂方告诉记者,这是他们自己设计生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款SUV纳智捷大7,目前已在市场销售。这个总投资46.5亿元的整车项目,引来了20多家台湾地区和东风汽车等配套企业入驻,再加上吉利汽车、东风豪华大客车……临江园区已形成了一个包含整车和汽车零部件在内的汽车产业园。
以高、新、大、优项目带动产业集聚、优化,正成为大江东一道亮丽的风景。总投资18亿元的东方电气新能源设备(杭州)有限公司,80%的产品需要七八百家企业为其配套,目前周边的浙江配套企业已达60多家。外来的“凤凰”还包括投资15亿元的中科院新松机器人项目、总投资2亿美元的德国圣照光电年产600兆瓦光伏太阳能组件项目、投资35亿元的浙江双兔新材料项目、万向新能源、GE风力发电……
科学规划的效应正日渐释放出巨大能量。一东一南,两个新增长极,给萧山的未来带来无限想象。
传统产业+新兴产业
——产业联动迸发新竞争力
然而,究竟什么是最核心的区域竞争力?萧山在思考。
今年8月,萧山区与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共建的萧山工业研究院正式成立,这个研究院有着明确的目标,就是通过工业计算技术、工业自动化技术、软件与电子商务等支撑体系的建设,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我们还注意到,临江工业园提出打造五大产业基地的同时,还在向海内外广引“智库”:中科院新松机器人南方研究创新中心、武汉理工杭州临江汽车工程研究院、吉利全球技术中心、裕隆汽车全球研发中心等也已相继落户。
“持续的核心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才是最核心的区域竞争力。”临江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洪松法说,“这正是这些一流的研发中心给我们带来的。”
新竞争力也往往源自企业自身,创新正在打破传统产业低利润的怪圈。走进萧山中纺城5万多平方米的“面面俱到”轻纺商务空间,你会发现传统的专业市场贸易模式被完全颠覆了:八大展区内没有柜台、店铺,只有一排排造型不一的货架,上面挂着成千上万块标有条形码的小布样。客户看中哪块面料,只要一刷条形码,就可以了解到所有信息。“集中展示,撮合交易,最大限度地降低渠道成本,提高利润。”“面面俱到”的总经理王飞鹏介绍,他们实行的是会员制,目前已有供应商、采购商会员1万多家,样品200多万种,很快将达到1000万种。
在萧山,这样的商业模式创新无处不在:“珍诚医药”拓展网络销售,产值每年翻番,去年达到20多亿元;“华瑞”从单纯的制造转向为化纤产业做好信息、物流、仓储等服务,从中获得不菲的利润回报……
新的竞争力还来自新兴产业带来的新空间。
行走在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干道鸿达路,你也许不知道一路亮着的LED灯来自“杭州海鲸光电”,而这家具有LED完整产业链的高新技术企业3年前还是萧山当地的一家水泥管道厂。在萧山,这样的“转身”故事很多,光伏企业“舒奇蒙”的前身做卫浴起家,在数据存储领域拥有多项国家专利的“信核数据有限公司”的大股东之一是当地的纺织企业……
从汽车零部件到新能源汽车,从传统的机械制造到风电等新能源设备,从传统化纤到新材料,务实的萧山企业既极目远眺,也不贸然脱离眼下的优势主业,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联动发展中积聚新的能量。
在这种联动中,萧山汽车行业正从原来以零部件为主转向以整车带动、零部件为支撑的新格局;而作为“国家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江东新城,5年后新能源产业将实现销售收入250亿元。
在这种联动中,一些化纤纺织企业还开始介入产业链的上游,品尝到了掌握话语权的甜头。如恒逸集团与中石化合作的己内酰胺生产线,掌控了下游锦纶纺丝企业的原料;我国最大和世界第三的短胶纤维生产企业富丽达集团今年出资2.5亿美元收购加拿大一家原材料生产企业,今年就将其扭亏为盈……由传统化纤业转型而来的一个以高新纤维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在萧山区方兴未艾, “十二五”末可望实现产值2000亿元。
海归+民资
——最大的后劲还在于人
传化的徐冠巨、万向的鲁冠球、亚太的黄来兴、恒逸的邱建林……这一个个人们耳熟能详的企业、人物,都来自萧山。
“勇立潮头,奔竞不息”。特有的“萧山精神”锻造出了一支能够吃苦耐劳、敢于拼博的民营企业家队伍。“这是萧山经济能不断走向新高的关键因素。”洪航勇说,“萧山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大的后劲还在于人。”
可贵的是这支队伍十分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和加速转型。
“现在很多的萧山企业再也不是原来的传统加工型,他们有战略眼光、有技术储备、有项目储备、有国际视野。”区经济发展局局长陈兴康说起萧山企业家来两眼发光,“像恒逸集团,专门请休斯敦大学等顶尖机构来做战略规划,现在已经在做第3个五年规划了。”
当不少传统制造商仍忙着向银行融资,或在低价值领域苦苦挣扎的时候,萧山一些企业却频繁地考察高科技项目、追踪掌握核心技术的海归博士。
“振亚纺织”的总裁沈国锋就这样抓住了机会。从2006年开始,他先后与两个海归博士合作创办公司,从纺织业成功进入信息产业和生物制药领域。
丰厚的民间资本,强大的实业支撑,萧山对于海归创业团队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在萧山,有8家海归技术团队与民间资本合资创办的企业,引领着该区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制药、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全区有19家企业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130余名海外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达64家。新鲜血液的注入,正成为推动萧山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力量。
人才竞争的背后,是人才环境的竞争。从今年起,区财政每年用于人才工作的专项资金将不少于3000万元,帮助各类人才解决居住、医疗、子女教育、社保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群众生活品质也在不断提高,今年全区有总投资额达309.4亿元的50个重大投资项目开竣工,其中大部分是民生工程,涵盖交通道路、安置房、医院、文化建设等领域。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