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让汽车“三包”慢些来

2011-11-6 0:20: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枭冬
    七年前,汽车 “三包”草案虽早出炉过一回,但终因条件不成熟,千呼万唤之下仍未 “成行”,使得很多消费者失望不已。而七年后的今天,汽车 “三包”草案重出江湖,并于10月26日在京举行了首次听证会。这让人们开始猜测,汽车 “三包”此次或许 “有谱”了。
    话虽如此,可要想汽车 “三包”成功施行,依然还是困难重重。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就指出,从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来看,他非常希望能有公平的汽车消费环境。然而,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难言 “公平”二字,更缺少行之有效的质量纠纷的判定处理程序;而且,汽车属大宗耐用消费品,生命周期长,使用环境复杂,也不利于汽车 “三包”的推行。
    对此,行业人士更是直言不讳: “鉴定难”将成为汽车“三包”推行的第一道坎儿。
    一直以来,举证难、鉴定难、索赔难是消费维权路上的最大拦路虎。此次汽车 “三包”又几乎涉及了汽车产业链上的主机厂、供应商、物流商等所有参与方。一旦遇到质量问题,对各环节的核查会非常复杂,并且也会相当艰难。因为不管是原始产品问题,抑或经销商维修导致的问题,甚至物流商运输过程中造成的 “瑕疵”,受“折磨”的都是消费者。更重要的是,出现这些问题后,如果没有独立的第三方鉴定机构参与其中,麻烦会更多。
    同时,对于一直重视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的我国汽车业来说,此次也几乎没有参考样本。
    所以,一些业内人士认为,鉴于此前零部件再制造、新能源汽车推广等工作,都在国内主要企业或城市先行试点。此次汽车 “三包”,也应该先进行试点工作。只是,笔者始终认为,一项法规,即使是试点推行,其所造成的影响也绝对不可低估。因此,即便要进行试点,也要考虑当地消费者的切身权益,切不可 “为了执行而执行”。
    总之,尽管国家质检总局称 “汽车‘三包’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将制定实施细则”,其对消费者而言也是极大的利好,但从实际情况出发,笔者还是希望:政策制定、实施要有足够的缓冲期。这既是为了车企和经销商能够充分准备,也是为了确保汽车 “三包”一经实施,就能迅速赢得消费者赞许,促进产业发展。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