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江“第一港”

2011-1-15 1:4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2010年12月底,上海国际港务集团与宜宾联手打造的“万里长江第一港”——宜宾港正式开港,宜宾港和上海港互相配合,江海联运,一次报关即可通江达海…… 
  着眼航道
  长江流域是上海港的直接货源腹地,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的90%以上箱源来自于江、浙、沪等长江流域后方腹地,离开了长江流域广大经济腹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将“后继乏力”。因此,上港集团(4.01,0.00,0.00%)早在2001年就提出了“长江战略”,意在通过管理、资本和技术输出,以港口码头(点)为基础,以内支线运输(线)为纽带,最终形成以上海港为终端,辐射长江流域的物流网络(面)。通过“点、线、面”的配合提升港口服务能级,实现与长江腹地港口物流企业和谐共赢。
  在这一战略意图的引领下,从2002年开始,上港集团沿江而上,先后与江苏南京港(8.58,-0.37,-4.13%)、江西九江港、湖南长沙新港、湖北武汉港、重庆港等进行了资本或业务方面的合作。近年来,上港集团又开始在更高层面推进“长江战略”,2008年1月,与九江国资委共同出资组建上港集团九江港务有限公司,标志着“长江战略”开始向纵深发展。
  “十一五”期间,上港集团全面完成了长江战略性港口投资布局,形成“5+2”(即:南京、江阴、长沙、重庆、宜宾集装箱码头;武汉、九江港口集团)港口投资体系;“3+1”(即:控股上海集海,江苏集海,重庆集海;参股民生轮船)航运投资体系;形成了长江沿线投资的多家物流、代理企业物流网络体系。“长江战略”的“点、线、面”的框架格局基本形成,截至2009年年末,“点、线、面”资产合计达到95亿元,净资产56亿元。
  打造平台
  2010年6月1日,由长江沿线18家港航、物流企业组建而成的长江公司正式成立。上港集团总裁陈戌源表示:“成立长江公司,就好比下围棋,将布局阶段连成片,就该中盘发力了。”
  记者了解到,长江公司整合了上港集团在长江流域的船队、港口码头、物流园区等资源,其中,经营的船队规模近100艘,集装箱船舶运力国内排名第五,经营的航线覆盖长江流域全境,与世界各大船舶公司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经营港口资源包括长江流域重庆、武汉、九江、南京、江阴、长沙、宜宾等主要港口,并在部分港口设立大型物流园区和仓库,为各大支线公司及广大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此外,组建新公司其实还有着上港集团“调结构、转方式”的深层考虑。
  实现突破
  上港集团的“长江战略”是辐射中西部的重要一步,也是上港集团利用资本、技术优势拉动长江沿岸港口发展的重要平台。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步伐的加快,上港集团不断推出举措,加大激活长江黄金水道的力度。如今,上海洋山深水港区一期、二期、三期均已建成投入使用,共拥有集装箱泊位16个,岸线全长5.6公里,洋山港区的集装箱吞吐量持续增长,从开港2005年第一年的324万标准箱,发展到2010年的1010万标准箱,水水中转比例约达到44%;上港集团还在长江干线上开辟了多条航线,实现了“黄金水道”与洋山深水港的“无缝对接”,一系列举措将深入推动长江流域各港口物流产业和要素的整合。
  虽然“长江战略”进展顺利,但是仍然有不少发展“瓶颈”需要破解,比如,上海港公路、水路、铁路三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比重是67.4:32.2:0.4,集装箱集疏运体系结构不合理、公路比例偏高已成为制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大力发展江海联运、海铁联运还是上港集团的当务之急。此外,上海航运金融业的发展相对于国际公认的航运中心还有很大差距,在相关领域涉足较少,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不足1%。
  记者了解到,针对上述情况,上港集团将同步加快实施“长江战略”、“国际化战略”和“东北亚战略”,大力支持和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2010年3月,中国迄今最大的水运工程——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全线贯通,打造出一条全长92.2公里、底宽350米-400米的“双向水上高速通道”。这将促使长江水系形成与长江口深水航道相衔接的高等级的航道体系,进一步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向上延伸的进程,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
  点评:8年来,上海国际港务集团稳步推进“长江战略”,已形成了以重庆、武汉、南京等港口为中心,覆盖长江流域广阔腹地的长江流域港口布局,并整合长江流域的船队、港口码头、物流园区等资源,构建了长江流域快速物流通道。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