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业低迷 中国三措施应对

2011-11-4 17:4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中国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昨日在海南省博鳌举行的“国际海运(中国)年会2011”开幕式致辞时表示,国际航运市场运力供需不平衡和经营成本的刚性上升,对世界海运业形成了双重挤压。目前海运业处于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更为低迷的状态,这种状态有可能持续较长时间。面对这种形势,中国制定了三项措施应对。  
  李盛霖说,2002年以来,中国海运业经历了世界上少有的好时光,很多大船、大船厂出现,同时也加剧了竞争,中国将用三措施推进航运业实现新的突破。 
  一是转变方式,调整结构。着力推进水域战略性结构调整,不断提升水域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管理能力。立足于发展现代物流,推动集约发展降低物流成本,继续加强船舶运力的宏观调控,积极引导港口货船、集装箱运力的有序投放,千方百计缓解运力过剩的状况。 
  加快淘汰落后装备 
  二是加强监管,维护安全。作为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海运安全和海洋环境保护,切实加强安全管理和应急措施体系建设,将继续加强安全监管,严格执行安全和防污染标准,鼓励发展技术先进、经济安全节能环保的运输装备,加快淘汰落后运输装备,引导船舶向大型化、专业化、清洁化方向发展。 
  将继续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合约和京都议定书确定,共同承担区域责任原则,开展国际航运船舶温室气体减排合作,还将在联合国授权的范围内,继续采取措施配合中国海运索马里护航行动,保障过往商船海上航行安全和生命安全。与此同时,也希望世界各国和地区都要本着积极务实的态度,在海运安全保安和环境领域各尽职责扩大合作,推进国际海运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中外海运合作 
  三是深化合作,共促发展。海运业发展的前景对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早日走出后危机时代的阴影作用巨大,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制度单边行动都会给海运业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不利于经济贸易的长远发展。中国海运将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和开放,促进贸易投资市场化、便利化、推动区域和世界经济一体化,与中外各界朋友加强海运合作,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着力加强对水运市场的管理,为国际海运业共同营造和维护公平、透明、开放的市场环境。 
  据了解,今年前三个季度,中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外贸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67.5亿吨,20.3亿吨和1.21亿标箱,分别实现13.4%、9.6%、12.4%的增长。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