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穿越西秦陇道

2011-11-3 16:46: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金秋时节,收获的季节。 
  在陕西西部的边陲地,三秦大地的八百里秦川西岸,或者说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古陇大道上,由陕西宝汉公司组成的筑路大军,从2008年底开始进驻这片土地的宝鸡,开始了他们为宝鸡人民群众造福修路,铺筑早日实现致富梦想的黄金大通道--宝鸡至陕甘界高速公路。这条高速公路从宝鸡市沿凤翔、千阳、陇县(火烧寨),直至陇关通往甘肃平凉的陕甘交界地带,全长105公里双向4车道,部分路段为双向6车道。通过宝汉公司前期紧张的筹备,于2009年4月,在全线掀起了大干快干的建设热潮。短短近3年时间,他们就完成了任务,实现了陇关古道变通途的的梦想。宝汉筑路大军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克服地质环境、水源保护、施工技术难度等一道道难题,不知道多少次翻过千阳岭,淌过千河水,越过陇关道,从设计、征拆、施工,再到与沿线百姓的和谐相处。这期间,他们在西府大地上谱写了一曲曲令当地老百姓感慨不已的壮歌,也写下了令陕西交通人值得骄傲的辉煌成就和光辉历史,他们每一个人的付出将永载史册。眼下,宝鸡至陇县火烧寨段全长105公里的高速公路就要全线建成通车。在这值得铭记的日子里,在这庆功祝贺的时刻,让我们说上一句:“宝汉筑路大军,你们是时代的英雄,你们辛苦了!” 
  这是一条环保低碳的生态高速 
  宝汉高速公路宝鸡至陕甘界项目从最初的设计、建设开始,宝汉公司领导就转变以往先修路后绿化的观念,从路基单位进场施工开始,就要求宝鸡建设管理处,将绿化工程与路期工程同安排同部署,早选种、早育苗,让苗木提早适应当地气候和温度,等这条高速公路全线建成后,绿化效果就会全面提升整条高速公路的形象,打造宝汉高速绿化环保的亮点。 
  为了达到赏心悦目的行车视觉效果,全面提升公路后期形象,宝鸡建设管理处在宝鸡至千阳段的绿化施工中,总结2010年10月提前通车的千阳至陇县火烧寨段绿化经验,一改以绿为主的设计,在沿线增加了开花的小乔木,采用常绿与落叶植搭配、草种与花种搭配,使公路沿线和立交区绿化,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效果,全面提升项目建设的品味。尤其是千河枢纽、凤翔、南寨三大立交绿化区,把小规格苗莆式绿化调整为乔灌草结合的园林式和组团式绿化,有灌木图案和大乔木,搭配5米以上的常绿树种。在绿化施工中,首先是严格选种,精心培育苗木成活率,其次是紧紧抓住栽植季节,克服交叉施工点多面广的困难,加强沟通协调,做到早进场,早作业。对上边坡和高边坡都为全部绿化,达到视线范围内无黄土祼露的效果。为了全面提高苗木成活率,不断加大养护措施,定期施肥,对高边坡增加遮阳网,对苗木种植后期,采取打营养液、通过定期浇水增加土壤水份,提高绿化物成活率。 
  项目建设过程中,环保理念始终贯穿于宝鸡至陕甘界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对交叉施工过程中的污染,及时进行清理。在路基施工中,对所有弃工和取土场施工结束后,都要进行植被恢复。在大桥施工中,严格控制建设垃圾掉入桥下,桥头两侧全部进行植被恢复,力争少留或不留下建设痕迹。对过境线、跨线桥和引线两侧的边坡等没有在施工合同范围内,凡在行车视线内的全部进行绿化,并做到与当地的地貌和环境达到协调统一,力争达到无建设痕迹的文明穿越。五里坡特大桥的施工现场,濒临着宝鸡市区重要的水源地--冯家山水库,环保要求达到了极致。曾经有过这样的说法,筑路与环保是一对矛盾体。但是,五里坡特大桥的建设者们,却使这对矛盾在不知不觉中得以化解。他们将生态环保、人文关怀等元素融入到建设当中,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减少环境破坏和污染。大桥建设者按照“施工时不污染、少破坏,施工后最大限度恢复”的理念,将环保作为施工过程中一项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大到施工废水的多级过滤沉淀达标排放、对所有施工区域裸露土壤植树种草,小到便道洒水不扬尘、降低噪音不扰民等文明施工行为,处处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如果你现在来到这秋色中的五里坡,会看到,青山依旧,溪流清澈,冯家山水库绿波荡漾,风韵依然,满眼望去皆是一片郁郁葱葱的原生态世外美景。 
  在设计建设之初,他们就引进了新理念,将生态环保、人文关怀等元素融入到建设当中,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减少环境破坏和污染。在施工中开展节能减排,科学规划,努力将宝汉高速公路打造成生态路和环保路。 
  考虑到通车后车辆行驶中,会对沿线部分离高速公路较近的村庄和农户生活有所干扰,他们采用塑刚加双层玻璃,在沿线离村庄较近的路段安装了隔音墙,尽量减少造音,防止扰民。同时还在沿线隧道、桥梁等多处安装太阳能电子情报板和摄像机,将低碳环保建设理念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 
  这是一条创新工艺的科技高速 
  在宝鸡至陕甘界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除了按照省厅要求的精细化管理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外,宝汉公司和宝鸡建设管理处还适时将交通运输部和省交通运输厅,在2011年交通工作会上提出的“五化”要求贯彻落实在施工的全过程中,不仅注重每一个施工细节,更注重施工工艺和工序方面的创新。在路基施工时,为解决好防止塌边、外形不好的问题,专门增加了小型压路机压实,对使用的混凝土浆由专人韦职负责,确保基层成型效果良好。在解决基层连接问题时,采取凿毛处理,并对每一层进行清扫处理后,建设者用三轮机动车加搅拌机改造成为水泥净浆洒布车,使水泥浆均匀洒在基层上,效果非常好,不仅成为全省首创工艺技术,并在全线进行推广使用。 
  在沥青面层施工中,为解决沥青耐耐久性问题,他们又是全省第一家对上面层石料采用石灰水清洗,这样便把酸性石料改成了碱性石料,大大提高了石料与沥青的粘合度。沥青采用纯天然的岩沥青,这种沥青料抗老化作用强,高温抗滑能力强,实验段使用效果较好,因此他们还成立并立项研究岩沥青的参配比例课题。同时他们还对沥青路面排水处理进行了专门的创新研究,在伸缩缝施工时,在伸缩缝下面贴沥青边埋放麻绳,可以把水直接排到桥下,这样以来,桥面的外侧、横向、纵向都有了排水措施,可谓是小方法解决了桥面排水的大问题。在交安工程方面,为了防止中央分隔带的路基下沉,将中分带改为防立柱式防眩板,施工中注重线形,实行精细安装,行车效果良好。 
  在“西北第一高桥”施工中,创新运用现代科技是一个亮点,质量和安全就维系在这个点“上”。宝鸡管理处严格按照全省公路建设质量要点及省厅和宝汉公司制订的精细化管理和施工要求,结合五里坡特大桥现场实际,在各主墩塔吊顶安装了视频及音频监控系统,以便全天候不间断地对各墩身施工进行监控,一发现违规操作或质量问题,监控员就会通过这个“紧箍咒”对施工人员发出提醒或警告。 
  视频监控中心的前端监控设备配有室外智能高速球机和扩音喇叭,具有调度指挥功能,对现场视频图像的采集、图片抓拍、上报、实时音视频交互,并可按照应急预案及时支援现场,使相关部门对应急突发事件的情况了解得更加全面。当现场出现安全隐患时,通过视频采集传输终端的“报警”按钮,系统会以声音方式通知项目指挥中心,并在项目部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弹出现场画面,同时还可以启动服务器自动录像功能,实现多个现场同时报警,对没有按照精细化施工作业或是影响工程质量的行为,视屏监控人员可以通过对讲系统马上制止违规作业的行为,也可为给上级领导决策提供更加充分的依据。在安全质量管理中,监控人员可通过视频采集抓拍,对事件现场进行拍照,依照抓拍到的违规操作或是质量问题图片,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如警告、罚款、返工处理等,把安全生产事故和质量隐患杜绝和控制在萌芽状态。 
  这是一条人文和谐的致富高速 
  宝鸡处于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要地,是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基础好、自然条件优越、人文历史深厚、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历史人文更是不用说,有炎帝故里、陈仓古道、青铜器之乡、陕西民间工艺美术重镇……赫赫有名,享誉华夏! 
  近年来,千阳县突出千河生态治理,重点保护和发展水源涵养林、多样性植物,恢复植被、涵养水源等,使千河湿地周边生态环境明显得到保护和改善。修建宝鸡至陕甘界高速公路要做到既不破坏环境,又能使公路在此锦上添花,的确需要下一番工夫。在工程建设之初,宝汉人就把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作为工程建设的第一要务,包括节约土地,合理布局施工场地,增加蒸发池、声屏障等环保设施的数量,依据实际情况合理完善排水设施等,最大限度地减少路面工程对千河湿地和周边环境的破坏。同时还注重绿化景观设计,对边坡实施工程防护和生物防护,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尽最大可能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宝鸡至陕甘界高速公路横亘在渭北旱塬上,途经的三县一区多为“七山二塬一分川”,耕地少、饮水比较困难。宝鸡建设管理处一开工,就积极解决好路地之争、人路之争。管理处和地方政府签订协议,对因施工造成破坏的道路按标准予以补偿。边角地的处理人性化,尽可能考虑群众利益,群众拿了补偿金还可以在其内耕种。造地、打井、修路、修渠,这些关乎群众生产生活的事情是宝鸡建设管理处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征迁科的一份材料上,记者看到,宝鸡至陕甘界项目占用千阳县南寨镇土地面积较大,同时因路基阻隔,给该镇冯家堡群众造成了不便,管理处就对这里多处荒沟、荒坡填筑平整,改造为可耕地,造地、修渠、做给水管道共花费18万。副处长田黎明介绍,“我们在全线打井100多个,大多深20至30米;打渗井3万多个;修灌溉渠26000多米;利用弃方给当地造地600多亩,先期通车路段的沿线群众已经在复垦地上收了两茬庄稼了。” 
  项目在建设用工人高峰时达5万人,有不少是当地群众。千阳县王家坳村有200多村民在项目工地间断打工,给农民增收不少。村长赵营生的老婆给项目部做饭,每月的收入比他当村长还多。管理处对兑付农民工工资做出了刚性要求,每月都有专项检查。逢夏收、秋种、学生开学及节假日等节点,专门发通知提示要加大农民工工资支付力度。 
  在创建文化景观路活动中,宝汉公司在省交通运输厅文明办的组织指导下,曾邀请过我省文化建设方面的6位专家对宝汉高速公路项目沿线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进行调研,制订了《宝汉高速公路文化景观规划方案》,拟按照“人文通衢,魅力宝汉”为主题,结合沿线不同的地域特点,设计“周秦文化与关中风情”、“秦岭山水与古道文化”等景观带,彰显宝汉高速公路承载的深厚的历史文化。 
  随着国家“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的实施,宝鸡至陕甘界高速公路的秦陇咽喉和桥梁地位越发突显,它的建设成通车,带给偏僻的西秦之北几个县县域经济腾飞的希望,它将为宝鸡人民筑起了一条资源、经济、人文与生态和谐共存的致富之路。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